APP下载

正向教育合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22-10-18肖江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代际合力职业

□文/肖江波

(甘肃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兰州)

[提要]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我国实现脱贫攻坚巩固拓展和贫困预防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正向教育合力才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助于全社会形成正向教育合力,走出当前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现实困境。

贫困代际传递主要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之后重复父母的贫困境遇。但实际上,贫困代际传递是双向的,它既有正向传递,又有逆向传递。正向传递是学界普遍关注的由父辈将贫困及相关因素传递给子辈,逆向传递则是子辈在成年以后再次将贫困及相关因素传递给父辈。并且这种传递链条常常不只贯穿于两代人之间,而是三代以上。贫困是不公平的,为了打破这种贫困再生产的恶性循环,促进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做好贫困预防,我们试图从贫困代际传递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个人责任几个方面寻找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依据,探讨正向教育合力(即教育合力对个体的影响是正面的)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理念,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贫困预防的新路径。

一、正向教育合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理论依据

(一)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罗尔斯看来,社会中处境最不利的群体被剥夺“基本善”是非正义的。罗尔斯正义论的两个核心原则分别是平等自由原则,差别原则和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平等自由原则主要是指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平等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差别原则和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指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这两个核心原则中前者重视权利平等,表达了公平的社会要求人们基本权利的平等,要求基本自由,收入和财富,尊重自我的社会基础等“基本善”的平等分配。后者既重视机会的公正平等,又强调社会中弱势群体的最大利益。形成正向教育合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既是提升弱势群体的利益,又是促进社会公平,推动机会平等,这在理论上与罗尔斯的正义论思想相耦合。

(二)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劳动能力,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舒尔茨指出人力资源是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贫困的根本原因不是物质资本的匮乏,而是人力资本投入不足。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个人收入直接来自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则是人力资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就教育是一种投资的角度来看,通过多种定量评估证明,额外增加一年的教育回报率超过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同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还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健康、社会关系等方面,从而带来教育的非货币收益。因此,教育是一项非常有利可图的投资,家庭可以通过储蓄和贷款等方式将大量资源用于子女的学习,但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同家庭子女教育投资差距很大,这也是代际不平等乃至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形成正向合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理念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相耦合。

(三)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正义理论。与罗尔斯正义理论关注社会基本制度不同,森的正义理论强调人的行动以及人们采取行动的可行能力。森认为贫困不仅是资源的匮乏,贫困更是一种能力的缺乏。森指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扩展人们的实质自由,人们的实质自由的多少,可通过人们所拥有的、享受自己所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的大小来判定。显然,按照森的理论,个人能力的提升是破解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因素。而个人能力的提升又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形成正向教育合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与森的能力正义理论相耦合。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形成教育合力

从外部因素来看,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子女言传身教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守法教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应负有主要责任。父母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提升经济规划能力,学习各种技能,这些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即使在经济条件不尽如人意的家庭中,父母优秀的品格、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也会激励儿童锐意进取的内驱力。政府有必要通过媒体宣传、提供教育项目等途径帮助低收入家庭父母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为家长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如果家长不重视自身成长,也不重视教育孩子,仅靠学校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中的九年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阅读、数学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对其日后的继续学业或择业有深刻的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是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不唯成绩论英雄。职业教育具有实用性强、见效周期快的特点,职业技术教育需开办适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专业,实行“学产结合”教学模式,同用人单位建立对接联系,提高劳动力专业技术能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供就业机会。而高等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和社会资源,有更开阔的眼界,接触到受教育程度高的社会成员,形成自身的社交网络,实现人力资本回报的同时改善自身家庭收入。

广义上的社会教育是指一切对个人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所有因素的总和;狭义上的社会教育是指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机构或个人通过知识培训或实践活动给个体自身带来的知识、技能及思想认识等各方面的提升。运转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最终会形成正向合力指向个体本身,而个体自身在接受这一教育合力的过程中,会形成自我教育,形成自身的认知能力、领悟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等。同时,在这些能力习得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个体自身独立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如果个体在接受教育合力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坚韧不拔、不服输的精神,那么这种精神将成为个体一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个体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摆脱了贫穷的困境,个体将在正向教育合力的作用下终身受益。正向教育合力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给予受教育者提供基本技能,还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过程,从而决定人生的高度。

三、教育合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现实困境

(一)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依然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向城市流动倾斜的现象,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远远超过农村地区。另外,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体现在地区之间。同时,同一地区还存在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别。教育资源的各种不均衡分配,加大了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难度。虽然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在硬件方面比以往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学校师资力量依然相对薄弱。在西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等原因,当地极度缺乏优质的师资力量。师资力量的差距拉大了教育水平的差距,使得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各种考试选拔过程中处于劣势,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即使天赋平平,但依托良好的教育资源、人脉资源却可以最终在社会上谋得较好的职位,这使得公平社会奖励天赋、努力和美德的机制无法正常运转,从而导致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能减弱。

(二)贫困家庭教育能力有限。贫困家庭的父母往往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他们在帮助孩子完成学业和引导孩子了解教育体系的具体信息方面的能力较差。同时,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也由于高等教育回报的周期较长等原因,他们还经常有意无意地限制自己的孩子实现远大的抱负,而学校教师对于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负面影响常常无能为力。事实上,父母的职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职业,既有“子承父业”的现象,又有阶层代际传递的现象。同时,贫困家庭的父母或是因为忙于生计没有时间提升自己,或是没有提升自己的意愿,或是由于继续受教育的成本太高等因素导致自己的能力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最终他们能够给予孩子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都远远落后于那些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条件好的父母。因此,贫困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能力有限成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障碍。

(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机构教育与教育终极目的偏离。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个体自由、让孩子成为有独立人格的最好的自己。现今,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辅导作业和带领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家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和社会机构教育的推手,偏离了家庭对孩子品德教育和帮助孩子找到自我理应担当的主要责任。贫困家庭的孩子家长常常无力辅导孩子作业,也无法提供长期投入将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成为一种专长。于是,在各种考试竞争中,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凭借自身努力和天赋脱颖而出的人实属少数。在学校教育中,成绩的优劣仍然是孩子从小学至高中的唯一评价标准。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是记忆、背诵、练习,学生没有习得探究问题的能力,而是在原有已知的知识体系内不断强化练习,最终通过分数选拔出来的大部分孩子不具备创新的能力。同时,学校教育在家长过高的预期和社会教育机构的补充教育两方面双重挤压中无所适从。社会教育机构利用升学考试这个指挥棒和家长的教育焦虑,越来越功利,偏离了培养孩子兴趣、帮助孩子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初衷。因此,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机构教育与教育终极目的的偏离也成为教育合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阻碍。

四、教育合力破解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

(一)促进教育公平,平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教育各阶段资源配置。在学前教育阶段,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学前教育经费补贴,减免贫困儿童学前教育费用,提高贫困地区儿童学前教育普及率。在基础教育阶段,首先要改善贫困地区办学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贫困地区师资待遇,定期为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等多种途径为贫困地区提供和培养优质师资。其次是运用现代化教育工具,通过同步课堂等方式跨越空间距离,实现优质师资网络教学共享,弥补贫困地区优质师资的不足。再次是关爱各学段的贫困学生,解决贫困地区学生上学交通不便、住宿等生活方面的困难,为其受教育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在高考等各种选拔性考试中,给贫困地区分配更多的定向招生名额。在职业技术教育阶段,支持职业技术学校开办特色专业,聘用高水平的专职教师和技术指导教师,培养技术人才。推进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提升学生技能的科技培训基地,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锤炼技术,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重视女性教育。要通过教育合力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必要。尤其作为孩子家长,只有不断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才能处理好社会进步过程中儿童教育方面涌现的新问题。为推进全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依托学校老师宣传、社区机构开办家长培训学校和安排线上、线下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另外,重视女性教育对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很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受过教育的母亲更有可能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其他因素,包括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婴儿死亡率有负相关关系,以及关系到家庭的卫生保健、消费观念等。受过教育的母亲更有能力运用科学的育儿理念教育孩子,更有能力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对孩子抱有更高的期望。完成中等教育以上的儿童在日后的生活中免受贫困的概率更高。因此,在加强女童基础教育的同时,鼓励妇女参加各种实用技能、生产技能的培训,既增加了就业机会,又增强了女性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女性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和决策能力。

(三)构建公平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各方良性互动。公平的教育体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应遵循自然奖赏原则,即奖励努力和有天赋、有美德的个体;同时遵循补偿原则,即政府和社会各界为贫困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施以援助,见图1。在这样两个基本原则下,家长需转变观念,不要将上大学作为孩子未来的唯一出路。不具备学习天赋的孩子通过掌握某种技术也可以努力生活,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教育应该重拾“教书育人”的本真,学校老师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而更应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注重孩子们的品格养成教育、兴趣培养。社会教育方面,从广义上讲,需推进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性社会生态系统。从狭义上讲,需规范监督社会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使教育回归到奖励努力和天赋的良性轨道。另外,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助、专项基金等形式为其在受教育的各个阶段予以帮扶。只有优化社会生态系统,转变观念,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方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形成正向教育合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图1)

图1 教育合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机制图

(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因为实用性较强,政府高度重视通过职业教育来实现技术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虽然属于不同教育类型,但就尊重个体差别的教育理念而言,应该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为年轻人提供一技之长,为那些不擅长理论研究却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提供立足社会的本领,为年轻人开辟一条新的人生之路,而不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存在大众对职业教育有传统偏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不匹配;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企业的深度融合与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教育并行且相互融通的教育体系。在小学初中阶段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等方面的教育。深入探索职业教育中职“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的改革。在大学中设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获得职业学士文凭,如继续深造,可获得职业硕士文凭。职业教育的完善和发展为开发人力资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及缓解社会教育焦虑等社会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代际合力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芪”心合力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合力
职业写作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我爱的职业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