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分析
2022-10-18李俊成
李俊成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 066004)
一、“一带一路”合作办学开展背景
2017 年 5 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一步推动了该倡议的国际合作[1]。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教育作为人文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一带一路”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2015年5月22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先后加入,成立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此联盟以“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开放发展”为主题,服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欧亚地区的发展建设。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201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重大信号以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开始进入规范化、常态化及注重质量提升的发展新阶段。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随后,教育部于同年7月细化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倡导沿线国家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和“扩大”成为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使命。《意见》指出中外合作办学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提质增效;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我们需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的坚实桥梁和重要平台作用、“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中欧班列的国际物流骨干作用。“一带一路”所提倡的深度合作、互联互通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才投入与智力支持,这就需要中外合作办学来承担历史使命,培养出代表中国质量与技术的人才并将其输送到亟须建设与治理的沿线国家去就业、构建合作关系,积极吸引沿线各国留学生,并且要深挖国际生源市场,为相关国家培养具有一定中国情怀、适应“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本土人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众多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回应。本研究选取了当前普遍认同的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64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发布的“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机构及项目名单(2020年8月更新)”学校公示的合作办学年报信息和招生收据情况为依据,相对完整地收录了包含“一带一路”各个国家同中国合作办学的情况。其中重点包含了举办区域分布、学科专业设置、中外方情况、近三年招生情况、师资情况等。
(二)研究方法
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试行)》为依据,结合合作办学实际,本研究从地缘合作开展情况、人才培养层次及规模、外方合作情况、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布局、中外方情况、近三年招生情况反馈等维度对“一带一路”合作办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该分析模式的建立是充分结合国内大学内涵建设和国外QS排名评价部分指标而来。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
三、研究分析
截至2020年10月,经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共计2282个,其中本科以上独立法人机构“一带一路”国家同中国开展的合作办学迄今已有近20年的合作历史,发展至今,已有各类合作机构(项目)316项,占合作办学总数的13.8%,是合作办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国家中的代表俄罗斯,已成为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之后,中外合作办学的第四大合作国家。
(一)地缘合作情况
经课题组调研数“一带一路”国家现同中国的26个省份开展各类合作办学,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7个,合作项目279个,合计316项目。从合作国家来看,俄罗斯和新加坡是同中国合作最多的国家,其中俄罗斯更是占比超过50%,且合作国家中只有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白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印度、泰国、匈牙利这8个国家同中国的合作超过2项。而除了俄罗斯等8个“一带一路”国家同中国的合作办学均不超过1家。从我国内部合作省份来看,与传统英美等全球知名院校合作办学东部地区占比较高,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办学数量前三的省份分别是:黑龙江、江苏、河南。这一结果说明我国不同省份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存在“地缘优势”。
表1 全国各省(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中方情况
表1(续)
“地缘”一般是指在国际空间范围内,国家之间、国家集团之间因地理位置上的联系而形成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关系[2]。作为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或地区,地缘关系为彼此面向对方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传统合作办学“东部独大”形式不同,与“一带一路”国家有地缘优势的广西黑龙江等边疆省份合作占全国合作43%。中部地区合作总数占比超过50%。边疆省份发展良好的原因,结合各个省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规划来看,其中部分省份如广西、新疆等明确指明“提高与周边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水平”,这些体现了要利用地缘优势面向地缘关系国和地区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思路。而中部省份合作良好类似河南等,则更多是产业结构,人才培养需要与“一带一路”国家特色产业优势相匹配的结果。从“一带一路”国家同全国各个省份合作的总体来看,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特色产业优势与内陆省份产业互补性和进一步激发和解放地缘优势将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合作国家上来看,我国合作的国家体现着极大的不均衡。在同除俄罗斯等8个国家外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图1 “一带一路”外方合作国家及中合作办学个数情况
(二) 人才培养层次
在全部316个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的合作办学机构(含项目)中,主要涉及的办学层次包括: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博士层次及其他。其中开展本科层次教育的机构数量为164个,占比约为52%,开展本科层次教育的大学主要有64所大学。与开设机构数量相比,中方院校相对比较集中。开展专科层次教育的机构数量为110个,占比约为35%。硕士层级教育及以上(含其他层次)办学合计占到整体的13%。这说明当下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是中外合作办学中的绝对主体,且中方院校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办学的需求相对比较集中,存在一个高校多个合作项目的情况。研究生教育和其他层次教育的合作数量不足且没有形成规模。
图2 “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办学层次
(三)中外方合作水平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明确提出,教育部审批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将以外国教育机构是否为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等作为主要依据。在评价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众多的指标中,最核心最有说服力的一条要数举办方的实力水平。从举办方、家长和审批部门最直观的认可程度就是举办双方的办学水平。以全球四大权威高等教育研究机构(USNEWS、QS、THE、ARWU)的排名来看,“一带一路”国家除俄罗斯等国家外,综合实力并不强,只有新加坡、俄罗斯部分学校如南阳理工大学等在QS等大学综合排名中上榜,总占比不到20%。而中方合作高校中,双一流高校占比同样不高,仅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开展特色教育的专业较多,例如:俄语、艺术等特色教育。这些特色教育专业为留学生互访、汉语国际推广等多方面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建设好合作办学的所有指标中的重中之重。有专家形象地将师资质量比喻成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的“牛鼻子”[3]。本研究通过对部分学校公示的办学机构和项目的自评报告和官网信息进行查询,收集到的师资情况总体上呈现的特点如下:一是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的师生比大多接近18 : 1这一国家要求基准线。这充分暴露出合作院校,特别是专科院校当中存在师资力量短缺现象,特别是专任教师的人数不足。二是师资队伍不稳定现象较为明显。通过比较同一课程不同年份任课教师,可以发现“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的教师队伍人员更替情况较为频繁,说明合作学校的国际师资队伍建设程度存在明显短板。“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的教师队伍中,中方高校教师职称、学历水平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国际师资培养不足,整体学历和职称水平不高的现象十分突出。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较为明显。
(五)专业学科布局
从整体来看,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来“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开设的各类专业囊括了经济学、法学在内的11类学科,包含各类100个专业方向,同之前相比,取得了农学这一学科门类零的突破。仅哲学门军事学类不曾涉及。从培养规模来看,在全部316个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的合作办学机构(含项目)中,年度计划招生18855人,其中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三个门类占据合作的前三,而无论从举办规模还是培养规模上,历史学和农学都是最少的,均只有一个项目,合计培养160人,占比均不到1%。在专业开展上,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开设频次超过8次,而针对《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所涉及的重点支持的专业中,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在工学方面有一定特色优势,在目前已经开展的办学专业中已经涉及到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但是合作规模和培养规模都不大,占总培养规模仅为1.6%。这些说明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在专业设置上,一方面存在对我国重点急需专业比例偏少的状态;另外一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扎堆开设的“连锁店”式办学依然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竟分别与我国多所学校开展多个门类的合作办学。
(六)近三年招生情况
办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生命线,而生源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4]。对于习惯于“用脚投票”的当代学子,招生情况的升降,直接侧面反映出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社会影响和在家长及学子之间的信心。本研究通过对本科水平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合作办学机构的50余所高校近三年的合作办学招生数据进行汇总,反映出情况如下。在整体上,近三年招生分数整体均上涨的学校占比不足20%,超过50%的学校,在近三年间,整体招生分数出现震荡,震荡集中表现在21年招生分数下降。说明家长和学子对待合作办学的信心整体影响较大。从专业来看,医学类麻醉学等,小众专业视觉传达等几个专业较受欢迎,整体专业形势受到疫情影响较低,而传统的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整体下滑明显。从省份上来看,“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的投放招生省份集中在黑龙江、河南、辽宁、山东四省,这几个省份招生质量同样相对平稳。而宁夏、新疆两省份整体投放指标较少,需要进一步宣传。从整体招生情况来看,合作办学机构的招生情况要明显优于合作办学项目,侧面反映出当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管理机制方面要明显优于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江苏师范大学在专业优势不突出情况下,招生质量提升明显,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出管理优势。
四、结论与探讨
(一)“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整体发展态势较好,规模和区划仍有待提高,高水平合作仍有待加强
同四年前相比,伴随《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一批利好文件的先后发布,“一带一路”各类合作机构(项目)总数从190个激增至316个,门类专业进一步完善,占合作办学总数进一步提高,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下一步“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应该“质”“量”双提高。
在提高“质”方面,一要提高入口关。根据QS2022等4个权威大学排行机构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上榜高校在200所左右,高水平特色专业和课程同样在凝聚,例如包括贝鲁特美国大学在内的各类特色名校和符号学等特色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和明确“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的准入标准,将更好地提高“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的质量和特色。二要进一步明确退出机制。现在已经集中出现了一批“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项目停办的情况,这些停办项目集中在低水平的“连锁店”式项目上,且集中在部分省份,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低质项目的清退工作,并集中对“连锁店”式的中外双方建立合作办学机构“黑名单”,进一步强化办学质量。
在提高“量”方面,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省份如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在深化内部产业和区域经济内部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在东部等发达地区,以“一带一路”特色学科和产业为媒介,扩大双方合作,不断吸引“一带一路”国家进一步加入到合作办学中来。
(二)在满足国家、地区发展稳定的基础上,办学层次、学科分布水平仍有待提高
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在办学层次和学科分布上的梳理能够发现,在近几年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同几年前对比,硕士教育比例有了提高,博士教育有了突破,在农学上的学科布局同样有了突破。同时对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及部分省份的地方文化交流提供很大帮助。但是同质化严重,国家急需且“一带一路”特色教育学科引进还存在不足,“强强联合,协同创新”效应发挥较低这两个问题同样存在。
针对同质化严重国家急需且“一带一路”特色教育学科引进还存在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希望审批部门能够根据“一带一路”国家特殊的宗教、人文风情实际,对部分特色专业审批提供政策支持。一方面对于高校和职业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努力探索能进能出的“一带一路”特色办学。
针对“强强联合,协同创新”效应发挥较低这一问题。申办学校和机构应充分对合作专业与自身的衔接性和匹配性进行研判。教育主管部门适当做好对学科布局等方面的引导,努力打造“一带一路”学科高峰和高原。
(三)质量保障和模式创新亟待加强
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机构师资力量的调研,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机构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师资难和管理创新问题。
对于师资问题,目前高质量的国际化师资双一流高校同样十分渴求。而针对不少专科类院校和部分实力并不十分强的高校来说,稳定固有师资队伍已经十分困难,组建专门的国际化师资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种现实情况,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探索将十分必要,开始部分地区使用的“银发教师计划”和同城附近城市范围内的“共享师资”计划或可成为解决当前师资极不稳定和教学水平较低的一个有益探索。
在管理体制方面。“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办学主题仍是合作办学项目,占全部的近90%。在大多数院校采取“国际学院”统筹管理和“相邻学院”合并管理的情况下,如何让现有管理体制更好地吸收外方高质量教学资源和如何在不突破现有管理体制机制下探索适合本校且保持质量的运行机制更加有待探索。在这种背景下,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家具有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特点,增加双向互动,增强优质资源输出,通过不断做大做强专业国际干部队伍和资源来不断优化和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合作办学运行机制。
(四)面对当前生源质量问题,明星化示范宣传有待探索
通过三年招生录取情况汇总,学生和家长对合作办学缺乏一定的信心,也侧面反映出合作办学,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在宣传方面有待加强。
在实际招生宣传中,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都已经有国家“官方认证”的标杆明星产品。例如:职业教育公布过的“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榜单,高等院校中的“双一流”高校。这些标签,都有效为学校在家长心目中树立起了标杆化和标准化地位。这些标杆化的地位是应对生源质量危机的有效武器。而合作办学阵线中除部分独立法人大学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头部资源学校如上海交大密歇根学院外,并没有一批标杆化学院。而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等并非头部资源的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标杆化宣传更加缺乏,这对应对合作办学生源质量危机将更为不利。针对此类情况,探索对不同层次的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标杆化官方宣传和讲好“一带一路”合作办学故事的探索,或将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应高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