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区双引擎,协同共唱“教育双城记”
——浅析成都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教育协同发展路径

2022-10-18扈月星

科学咨询 2022年17期
关键词:名校新区协同

扈月星

(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小学,重庆 401121)

一、教育管理双引擎协同发展机制

(一)完善教育协同发展管理机制

1.建立双引擎协同发展管理模式

教育协同发展管理模式一般分为集中模式、契约模式和自主模式三种类型。双区教育应以多元模式协同发展,可由双区政府集中主导,对区域内资源分配进行顶层设计;双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主体实施,校际契约协同联盟,教师自主发展协同[1]。理念上同向,政策上支撑,育人目标上一致,教育服务上精准,在不同层面、不同层级解决不同的问题。双区的教育协同发展,首先应该确立在发展中主要采取的管理模式(图1),为未来具体工作安排指明方向。

图1 “双引擎”教育协同发展模式

2.确定主管部门与相关人员

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的成立时间都不算长,许多部门身兼数职,双区的教育协同发展,要在相应层级成立专门的发展部门,政府部门主导,教育主管部门实施,教育领域专家支撑,专事专办,避免“兼职”。从而保障政策层面解读准确,学术研究方向正确,教育教学实施操作有效。

(二)建立教育投入协同机制

1.教育硬件持续逐步投入

双区在新学校的建设上,每年都以两位数递增,用于教育的资金达数十亿,以满足新区教育配套设施。但是学校的建设与教育的发展都需要持续的投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可一蹴而就。学校硬件建设,大到校园校舍,小到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双区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校园建设都已经逐步竣工。但具体新区的教育“新”在哪里,并没有更明显的地方,如,部分学校已经开展智慧教育,引进多数智慧机器人、平板、智慧一体机等,就实际使用而言,平板的使用率极低,机器人多用于展示与接待,智慧一体机往往没有更新换代。究其原因,往往是部分学校随波逐流,跟风购买不切实际的高科技教育用具,所以,双区在教学硬件上,要科学统筹,从必要硬件,教学资源配备上科学规划,逐步升级到位,学校的建设者要有前瞻“未来教育”的视野。

2.教育软件全面完善

教育软件重在人与科研,应形成三位一体教育软件完善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三位一体教育软件完善模式

一方面,双区多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持续选聘优秀教育教学人才,从重点师范高校招收优秀师范生,从而搭建高素质且年轻化的师资队伍,双区可以在教育人才选聘上协同完善,为教育人才的交流打破壁垒;另一方面,教育软件文化发展底子薄,教育科研力量不足,也是新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要加速新区青年教师培养,制订适合新区教师协同成长的计划。利用成渝双城的高等师范学校,区域名校,加强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吸引其进入一线教学岗进行课程研发,结合其本身科研背景,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形成大量的教育协同发展理论性条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课题,以“田野研究法”深入研究该如何在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实现不同区域内的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构建教育成长机制孵化人才

1.形成“大中小”一体教育成长体系

真正能够彰显地区教育水平的是高校的数量与质量。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都没有相对老牌的大学,仅有部分学校的分校与研究所,这远远达不到教育高地的标准。因此,在双区共进的基础上,主管部门首先应携手成渝两地高校,优先在两区内建立高校分校办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同时还应该建立相关附属中小学,形成“大中小”一体教育成长机制;最后在分校办学的基础上,将高校人才引进,以人才兴教育。

2.构建“双区”教育协同发展人才孵化基地

成渝地域管理部门应主动搭建中小学与高校、研究院之间的平台,帮助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协同共进,孵化种子校长、种子教师,从高校师范专业遴选专业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根据个人职业规划与区域发展趋势走向打造人才孵化库,以定向就业的方式培养人才,打造人才孵化基地。同时,在联合建立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针对教师专业建立成渝地区继续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推进终身教育“互联网+”创新建设[2]。

二、校际联盟对口联动

(一)以智慧教育为视角,建立互动教学系统

双区都是国家级新区,同时也是以科技发展为先驱的地方。教育力量亦是如此。因此智慧教育对于教育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1.教育数据可视化

双区的经济水平在成渝双城经济圈较为优越,但校际教育之间总有不同,各个学校的优胜之处也有差异。因此,可以构建公共课程开发系统。在该系统内,教师按照学校、学科分类,形成教研小组。这种小组可以是联合学校结对形成,也可以是教师依据自我兴趣组成。教师结合个人与学校学科优势,针对不同课型进行定期集体备课,在每月内形成一节完整的优秀课例、设计或者论文等优质教学资源,形成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聚集地,将高质量教育数据可视化。此外,该模式可以在双区内名校率先试点,并逐渐扩散到其他学校。

2.教育手段智慧化

目前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与发展迅速,教育手段不可同日而语。但就同一区而言,有的教师使用重复的PPT,有的教师已经开始将最为先进的三维立体图画与VR技术带入课堂,可见教育手段水平差距很大。因此,在科技为先的双区,应该将教育手段进一步智慧化。首先,学校之间形成联合校,校内搭建智慧教室,形成可以名校名师一起的“双师线上课堂”,定期在部分薄弱学校开展名师面对面的课堂,实现名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其次,校际之间使用同一智慧教育软件,方便学生群体的教学与交换生的信息互通。

(二)搭建聘用一体平台,师资力量联合共进

1.双区教师招选聘互通

对于双区教师资源的整合,还应该从源头调整,也就是在教师选拔上的统一性。目前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的公办中小学数量并不算多,可持续性办学,适应生长中的新区教育。

图3 双区基础教育学校统计表

因此,提升学校质量的关键——教师,至关重要。双区在招聘中可以实行教师协同制度,也就是任一区的教师在前往另一区的教师选拔中拥有免笔试资格,只参加面试即可。以此为基础,增强成渝地区优秀教师前往双区的意愿。

2.高校、研究院与学校协同共进

相对天府新区而言,两江新区的高校力量较弱,两区可以在成渝“双城记”经济互通的基础上,借助其他区县的高校资源,为两地高校毕业生打通教育就业互通渠道。由下表可知,双区优质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多,在教育互通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建立双区师范生部分实习基地。如: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的教育类学生,可以在双区实验学校短期实习,为就业打好基础。同时,可以利用老牌名校的高校教师资源,为教师发展与双区教育协调进步给予指导。

图4 成渝地区普通高校办学层次统计

(三)逐层推进协调发展,以老带新辐射发展

1.形成名校品牌效应

双区内都有非常优秀的名校,如人民小学、西大附中、天府七中、育才中学、四中等学校,双区教师应该把自身学校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推进双区教育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秉承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思路和原则,坚持教育资源扩大化,倡导名校集团办校的方式,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等形式以“名校带新校”的方式形成双区名校联盟圈,重点进行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建设[3]。

2.同类型学校互助模式

基础教育阶段,双区各学校之间有明显的侧重点,就中学而言,有些中学重视学生的特长发展,致力于打造专业特长升学之路,从初中开始规划学生的职业爱好与兴趣特色,开辟多样化的成长途径;有些学校则致力于文化教育,以多种形式与比赛为学生建立知识王国。这些同类型的学校可以自由结合,形成子弟互助学校,既可以共同发展,也可以取长补短。相对而言,双区的职业教育都较薄弱,就目前教育形势而言,职业教育在未来的发展必将如火如荼,因此,应该重点打造一所职业学校,通过以一牵百的方式,带动同类型学校发展。

(四)构建课程互通平台

教师互派的目的是助力两地教育,因此双区应该推选典型学校,进行明星学科联建,在同学科、同教材、同计划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开展教师互派、课程互选以及教研互助等活动,以多种形式推进教师的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深度合作。

三、师生群体的交流与学习

(一)教师定期轮转访学制度

为充分发挥双区之间教学名师的引领示范与教研指导作用,教育协同发展中应该建立教师定期轮转访学制度,双区内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外校访学,在教学方面沟通交流,在学术方面深入研讨。对于各校普通教师,有“到名校,访名师”的权利。对于名师,有展示、帮助其他学校的义务,其中访问双方在教科研方向或志趣上应具有一致性或共同点。

(二)学生交流方式的多样性

天府新区与两江新区的距离较近,因此学生之间的交流较方便。在建立联盟学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就周末、节假日进行短期内的访学。合力开发研学课程资源,天府新区着重打造“公园城市”,两江新区则打造“智慧之城”,双区可开展的研学资源丰富,如天府新区有山地公园、天府公园、鹿溪河生态区,两江新区的礼嘉智慧公园、园博园、照母山公园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研学的场所。在学生研学时,还可以采用校内教师和两江教师互助的形式,加强两地师生交流,促进教育融合。

猜你喜欢

名校新区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宜宾市三江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全国名校等比数列拔高卷(B卷)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雄安新区媒体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