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研究生导师师德评价体系建设
2022-10-18李飞黄政梁芷晴
李飞,黄政*,梁芷晴
(1.中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83;2.南华大学,湖南衡阳 42100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研究生教育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中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历程,为我国的改革建设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资源。党的十九大以来,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培养现代化人才方面肩负着重任,立德树人是其首要职责。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下,归纳导师普遍的工作要求及标准,建立合理的导师师德评价机制,是协调师生关系、促进导师队伍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新时代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立足“两个大局”的战略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的发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改革教师评价指标,应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可以看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大变局中,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优势是创新、科技、产业建设的基石,没有高层次人才队伍,就难以顺利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导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研究生导师的师德水平间接决定了高质量人才的水平。导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首要职责是聚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2],切实提高导师师德,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前提。
(二)针对社会现实的客观需求
随着产学研的结合以及高校与社会合作的进一步加深,科研与经济资源大量涌入高校,激励了更多高校教师潜心科研。但科研任务难以一人之力完成,导师为了保证科研产出而将过重任务加诸在研究生身上,研究生则为了能够顺利毕业而被动接受导师的不合理压榨,双方关系往往蒙上浓厚的功利色彩。有些导师将自己视作学生的“老板”,在分配科研任务之余,还会占用学生的时间精力去做与专业学习无关的琐事。当师生的身份逐渐向雇佣关系转化,而经济回报与付出又不成正比,师生关系就会日趋紧张。研究生长期处于隐忍和不满的状态中,难以对导师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也就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教育和培养。
更深一层来说,导师师德失范问题甚至会对学生造成身心的巨大影响。一些师生负面事件的报道,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某、南京邮电大学张某、武汉理工大学王某等,揭开了导师师德问题的冰山一角。研究生导师若是背离了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为人师表的职责,研究生的教学质量甚至身心健康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就目前来看,一些研究生导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味追逐经济利益、漠视学生教育教学、师德底线缺失、破坏师德原则等现象,伤害了学生群体,也损害了导师群体和学校的声誉。因此,具体量化师德指标,完善研究生导师师德评价体系建设,是教育强国实现的必然路径,也是本文的目标。
二 研究生导师师德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大数据支撑评价体系建设
当下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爆炸式的信息增长为数据挖掘提供了可供研究的数据基础,也给研究生导师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借鉴。进入大数据时代,研究生导师教育评价需要更加注重教育全过程、全方位的数据采集,进一步向个性化和可视化发展,提高信息反馈的时效和质量。中南大学目前正在逐步开展各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工程,具有良好的数据基础,数据仓储也趋向标准统一。使用大数据算法和技术可有效打破数据孤岛,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整合研究生院、本科生院、人事处、教师工作部、信网中心等部门的业务数据,同时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清洗、保护与管理,形成标准化的校园数据,为师德评价体系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二)量化指标组成体系基本框架
我国自古以来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仍然在社会中熠熠生辉,教师职业备受尊崇和敬重。教师自身要有丰厚学识、以身作则、教育有方,不仅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本位职责,还承担着“时而化之,德而成之,材而达之”的教化责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关文件的发布对于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和构建基于网络数据平台的师德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基于此,师德体系指标构建可从“立德”和“树人”两个维度把握,设置六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师德评价体系指标
1.学术能力指标
主要归纳和统计出导师学术成果,包括:科研论文数量和级别;教学论文数量和级别;课时数;项目获批数量和级别;评奖评优情况等。
2.政治表现指标
主要考察导师的政治方向和信念,包括:与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一致;不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个性品质指标
主要考察导师的基本素质,包括:对事业忠诚、兢兢业业;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关怀;对待生活积极向上,有理想目标;严谨笃学,努力钻研,不断学习新知识等多个方面。
4.社会规范指标
主要侧重于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方面,包括: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不公平公正的考试招生活动;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挪用和侵占学术科研经费;坚决维护学术规范,禁止出现造假、抄袭和剽窃等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
5.师德师风指标
主要考察导师是否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无关的其他事务;尊重学生人格,切实保障学生人身权利;不得与研究生产生正常师生关系以外的其他情感和行为;不得干预或阻碍学生正常生活等。
6.学术指导指标
主要考察导师对研究生在学术和实践方面的引导,包括:定期组织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支持其参加学术开阔视野;鼓励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为研究生提供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严格把关研究生论文开题、评审和答辩等环节,不得带头违反学术规范。
(三)合理规则推进评价体系运行
1.多渠道收集数据
评价主体尽量多元化,学生、同行、所属部门、导师自身等多个来源,均可对研究生导师评价;不同评价主体有不同的评价权限和权重;评价采用前台匿名制,导师无法得知评价者信息。构建评价体系以二级指标作为落脚点,分项评价,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设计算法侧重点,赋予不同的指标以不同权重,并划分不同等级。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与导师产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部门数据,如图书馆可收集导师科研论文等基础数据,从学生或同行处可收集评价分值和等级。数据经归纳和整理后形成标准数据。
2.可视化展示数据
通过可视化技术展示包括导师总数、活跃用户数等在内的基础数据,表1中导师学术能力指标也会在系统中作为显性指标数据呈现。其余的隐性数据根据后台设定的规则打上标签并聚合展示,通过后台配置对应标签名称,根据热点标签流行度,以词云和雷达图的方式展示导师的不同维度数据,以达到个性化和可视化目标。
3.综合预警系统全过程监控
利用大数据AI算法进行信息比对,后台可事先设置数据的异常阈值,实时监测筛选出异常情况并发送异常信号通知管理员处理。支持按学院、专业分配管理员权限,拥有权限的用户即可查看所属导师数据以及接收对应预警信息,异常预警可以根据管理人员级别逐级上报,并可通过微信、邮件等网络平台发送给学校管理员,实现精准化管理。
三、健全研究生导师师德体系落实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3]。坚持育才和育人相结合,完善师德评价体系,多维度为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才保驾护航。
(一)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必须严格把关导师评选和审核机制,明确导师任职的资格和基本条件,设立可量化的准入指标。借鉴国务院提出的清单管理模式,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网络信息平台,对照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进行细化和量化评价,增强研究生导师岗位和责任意识,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和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打破研究生导师终身制壁垒,建立选聘分离机制。[4]定期对导师的各方面成果和表现进行考核,将人才培养质量一并纳入考核范围内,考核合格方可继续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设定警示行为红线,对严重违反学术和道德底线的行为零容忍,触犯红线内的行为即取消导师招生资格。
(二)强化师德评价体系结果运用
明确立德树人职责,履行情况考核流程,强化结果运用,对评价成绩不过关、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制[5]。将评价成绩和立德树人成效作为研究生导师职务职称、招生指标、评优奖励的前提条件,在职称评选、项目申报中优先推荐考核优秀的导师。研究生导师师德考核与所属部门或学院挂钩,对监管不力、刻意隐瞒或处理不当的学院进行严肃处理,若情节严重则进一步追究负责人责任。
(三)加大导师岗位职责培训力度
不定期开展专题教育讲座或论坛,印发导师职责手册,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责任意识。开设研讨和交流班,搭建学院与导师、导师和导师、导师和学生等不同层面的沟通平台,促进互相有效沟通,促进导师自省自律,更好地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为导师提供政策解读、管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导师更好地理解立德树人最新政策和规范。
(四)加大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宣传力度
研究生导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道德建设的标准要求,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增强“四个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6]在教师专题会议上,宣传和解读国家和学校关于教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政策和文件,帮助导师更好理解和实践。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在教师内部不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利用线上校园网络平台和线下学校宣传栏加强对优秀榜样教师的宣传,介绍优秀立德树人举措供大家学习借鉴,营造良好师德建设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