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一体化模式研究

2022-10-18吴斌盛国

科学咨询 2022年17期
关键词:顶岗导师教学管理

吴斌,盛国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366)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位置,对接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育人机制改革,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顶岗实习作为高职学生进入企业的过渡阶段,意义重大,如何优化顶岗实习方式,创新教学与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一体化模式概述

所谓“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一体化模式”指的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新形势背景下的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导向,通过强化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改进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和沟通问题,实现顶岗实习的高效管理,全面提升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作为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之间的重要环节,学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有效对接企业,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关系。同时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落实企业学校、部门专业、导师师傅三层管理模式,对顶岗实习进行充分有效管理,切实提升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水平。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分析

(一)企业岗位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

学校作为育人单位,出发点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在顶岗实习阶段对于学生的要求在于多方位、多层次的培养与考核。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侧重于员工某一方面的能力或某一岗位能有较为深入细致扎实的提升。学校与企业对于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目标存在偏差,容易导致培养的方式方法和过程存在分歧,这个矛盾不仅在顶岗实习阶段存在,在校企合作的全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二)学生实习的心态问题

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从校园相对轻松的环境进入工作岗位,身份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在心理层面产生不适。在顶岗实习巡回指导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常常会面临:人际关系不适应、作息时间不适应、身体状态不适应等问题。部分学生由于以往没有经历过工作方面的历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但自身对实习单位和实习条件要求过高,容易产生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想法,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就会找各种理由要求更换岗位,甚至离开实习单位。

(三)分散实习的管理和考核问题

企业每年的实习招聘数量相对有限,实习学生单位地址点多且散,同时很多高职院校专业指导老师数量有限,一个指导老师有时甚至需要带几十名学生,在巡回指导和管理过程中受到交通条件限制,只能对集中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指导老师无法及时真实获取分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动态,容易造成企业部门与专业之间沟通的问题,影响这部分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在生产实习环节中,通常有两种成绩评定方式:1.针对某实习点学生较多的情景,由带队教师统一评定;2.针对某实习点学生较少的情景,由企业的导师评定。但是这两种成绩评定方式难以反映学生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团队精神。

(四)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匮乏

校企合作是保障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实习工作中的坚强后盾。当前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及推行力度不够,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推进,并且保障也无法全面落实,致使校企合作陷入落地困难的局面。

三、教学管理一体化模式研究改革目标

(一)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通过不断寻求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积极探索并改革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探索和实践如何通过“专业+方向+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实用型管理类人才;创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方式,寻求并构筑学校与企业的利益链条,提升学校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实践不断改革,在浙江高职教育中建立一种可行的、适应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二)创建“校企同步,互为犄角”的培养一体化机制

建立一套较为成熟可行的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形式的运作方式与保障、管理机制,通过构建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有效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顶岗实习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创新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方案;实现三通目标:培养计划和社会发展相通、授课教学和生产实践相通、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相通;实现三融目标: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融合、专业教师和技术专家相融合、学校考核和企业评价相融合;三证书目标:工作经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

(三)坚持“学生为本,优质就业”的高职培养目标理念

围绕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院校要持续深化创新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系列改革举措,重视学生实习环节,让高职学生在企业前线、生产沿线、技术一线中锻炼能力,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后的就业服务体系[1],强化对高职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创新能力的锻炼,让高职大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顶岗实习中检验理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增强个人竞争力,让他们在顶岗实习后可以到更好的就业岗位上去进行角逐。

四、教学管理一体化模式的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一体化模式的设计思路(见图1),以学生作为核心,校企联动共同育人。院校作为主导进行全方位统筹,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为学生实习提供各类保障,校企双方应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在育人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实习方式、运行模式、保障机制和协调机制,保障教学顶岗实习一体化模式的有效运转;学校相关专业和企业相关部门在各类机制框架下,应加强交流互动,根据岗位需求和学生现有基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订单班建设工作、打造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专业导师和部门师傅作为学生管理和考核的直接责任人,应经常联系,加强交流互动,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素养和思想动态进行全方位管理。

图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一体化模式的设计思路

(一)院校统筹协调管理工作,企业制定保障运行机制

在学生顶岗实习准备阶段,高职院校要提前成立实习期学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与企业商讨牵头落实学生实习方式,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协调管理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补充、完善、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出台《实习期学生日常管理运行制度》和《实习期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制度》,通过企业考察调研反馈,融入更多细致化和普适化的管理考核制度。依据学生实习成长环境,制订实习期考评办法和考核标准,制定与学生实习期日常管理工作相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巡回指导制度、监督保障制度等。在实习开始阶段,院校相关部门应该主动联系企业,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双方的管理内容和责任,同时把企业管理人员添加进相应的院校实习日常管理平台账号,作为院校与企业沟通的一种有效途径。实习过程中,学校根据《实习期学生日常管理运行制度》协同企业、家长三方通过管理平台共同管理学生的实习过程,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动态追踪和细节化管理,通过学校、企业和家庭的三方联动,保障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效果。实习结束后,院校和企业通过《实习期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实习成果进行验收,院校对实习表现好的学生授予优秀实习生称号,企业则根据实习成绩进行择优录取。

(二)专业承担实习育人任务,部门落实人才培养重担

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担负着顶岗实习工作能否有效落实的艰巨使命。专业应该在院校有关实习方式、运用模式、保障机制和协调机制制定的基础上,与企业相关部门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顶岗实习部分的具体操作办法和管理措施,为顶岗实习有效开展提供适合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考核细则。专业还应协同企业相关部门落实专职教师进入企业轮岗实习和企业技术人员进入专业兼职教学,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专业在硬件方面的建设也应同步跟进,主要体现在实训基地和订单班的建设,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学生实训练兵的场所,专业应该和企业相关部门共同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建设和更新实习基地,让学生掌握对实习和就业有用的操作技能;某些企业则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与专业合作成立订单班,在顶岗实习前就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与管理,派遣优秀技能操作人员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增设岗位安全教育、职场教育等课程[2],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大局观,树立学生正确的实习观和择业观,不断磨炼自己,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品德。

(三)导师肩负动态管理使命,师傅扮演言传身教角色

专业指导老师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的直接管理人员,肩负着学生实习期间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管理使命;师傅是企业相关部门根据学生岗位为实习学生安排的专家或者技术员,师傅的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导师和师傅双方除了做好巡回指导、实习管理、岗位指导和技能指导等本职工作以外,还必须形成校内外导师教育指导的合力,构建实习指导共同体[3],建立定期实习双向反馈机制,激发实习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双向反馈机制如图2所示。学生作为顶岗实习的主体,其实习过程中将会面临各种不同的环境和人员,导师和师傅是实习学生能够倾诉和咨询的直接联系人,实习学生的困惑和情感需要通过有效的实习反馈机制来激发。首先,导师和师傅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目前很多导师和企业师傅之间只是保留对方的联系方式,直接的沟通往往局限于实习巡回指导阶段,并未形成长效机制,学生的动态无法及时沟通与分享,势必影响顶岗实习指导的成效,在实际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通过创建钉钉工作群和定期填写双向反馈机制表的方式共享学生实际情况,效果显著;其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导师应该做好思想上的引导,让学生可以通过倾诉和反思解决心理困惑,企业师傅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学生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同时引导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

图2 双向反馈机制

五、教学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

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一体化需要各方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以学生为核心进行管理,才能达到管理的最佳效果。在实际的操作中以我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一体化流程(如图3所示)为例,教务处作为教学管理机构,是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发起者,他的核心工作是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在顶岗实习动员阶段,学生处作为学生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实习招聘的组织工作,承办招聘会,为企业和学生搭建平台;学生作为实习主体,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和需求选择对口岗位;企业人事部门根据学生简历和面试情况进行审批后择优录取;专业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之前提供导师名单,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确认;确定导师后,由导师下发实习期间工作任务清单(包含实习信息填写、周报记录、定期联系、岗位工作记录、实习总结等);学生进入岗位前,由专业负责人协同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集中岗前教育,明确顶岗实习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告知其实习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学生进入岗位后应完成导师布置的工作任务清单,对学生工作进行有效记录和反馈;企业安排专家或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学生师傅,负责指导学生的技能教学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导师应该根据分配的实习巡回地市,对学生进行定期指导,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学生实习中后期,根据学生意愿和单位需求会同学校三方签订就业协议,保障学生的就业权利;专业和导师在学生实习后期应做好实习情况跟踪;实习结束后依据实习考核办法由企业部门、导师和师傅三方对学生的实习成果进行量化考核,给予实习成绩。

图3 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一体化流程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一体化模式”作为一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旨在以学生为本位,以学校为主导协调校企各方,解决顶岗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该模式能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培养出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出众的技能型人才。此外,以教学管理一体化模式设计的思路和相应标准,不仅可以为企业和学校之间有效融合提供借鉴,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进而实现以人为本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4],最终推动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顶岗导师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导师的猫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