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2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疾病谱的变化

2022-10-18辛美云吴敬芳王小双韩蕾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脓毒症儿科住院

辛美云 吴敬芳 王小双 韩蕾

(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山东济宁 272000;2.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 272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2019年12月暴发流行,感染病例在全世界陆续出现并迅速增多。疫情发生后,各地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以阻止病毒传播,如倡议戴口罩、增加洗手消毒频次、限制交通、减少人员流动等;对于儿童,则实行了关闭学校/幼儿园、开展线上教学、居家隔离等措施。受疫情影响,儿童就医行为发生改变,儿科门诊和急诊患儿数量明显减少,门急诊患儿病情较以往也有所改变[1]。COVID-19 疫情同样导致儿科住院患儿数量明显减少,以呼吸系统疾病下降最为显著[2]。针对COVID-19 疫情对儿科普通住院病人的研究较多,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住院病例的影响研究较少。占一姗等[3]对COVID-19 疫情期间PICU 病例特点变化进行了报道,但研究时间较短(3个月),对疫情造成的影响揭示意义有限。本研究对COVID-19 疫情发生前后2 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PICU 住院患儿的疾病谱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了解疫情防控工作期间PICU 收治病例的特点,分析疫情前后2年PICU收治病例的疾病谱的变化,研究时间较长,可更全面地揭示COVID-19 疫情对PICU 疾病谱的影响,以期优化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也为今后的儿童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PICU 2018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间所有住院患儿。收集患儿住院资料信息,如患儿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等,存在多个疾病诊断时,按第一诊断进行归类统计。因PICU 收治病种复杂,故按病变所属再次进行系统归类,无法归类的归入“其他”。本研究数据来自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海泰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准确可靠。本研究获得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2022C022)。

1.2 研究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PICU收治病例归为COVID-19疫情前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PICU 收治病例归为COVID-19 疫情后组,对2 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基本情况

COVID-19 疫情前组纳入2 368 例患儿,COVID-19 疫情后组纳入1 653 例患儿。COVID-19疫情后组患儿数量较COVID-19 疫情前组减少了30.19%。2 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OVID-19疫情前后2组患儿性别构成[例(%)]

2.2 患儿年龄分布情况

COVID-19 疫情前组和疫情后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疫情后组婴儿期(28 d~<1 岁)患儿比例较疫情前组减少,而幼儿期(1~<3 岁)、学龄前期(3~<6 岁)、学龄期(6~<12 岁)、青春期(12~18 岁)患儿比例较疫情前组增加。见表2。

表2 COVID-19疫情前后2组患儿年龄分布 [例(%)]

2.3 COVID-19疫情前后2组患儿各系统疾病构成情况

COVID-19 疫情前后2 组患儿各系统疾病构成见图1。

图1 COVID-19疫情前后2组患儿各系统疾病构成

COVID-19疫情前组病例数居前10位疾病(根据病变系统及疾病种类特点分类) 依次为:(1)呼吸系统疾病(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道梗阻等),849 例;(2)神经系统疾病(重症颅内感染、惊厥持续状态等神经内科疾病),567 例;(3)脓毒症,257 例;(4)危重症(各种原因导致的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危象、心肺复苏等需紧急收入PICU 的危重患儿),113 例;(5)循环系统疾病(暴发性心肌炎、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等),109 例;(6)神经外科重症(交通意外所致),100 例;(7)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重型腹泻病),69例;(8)意外伤害(中毒、溺水、电击所致),61例;(9)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53 例;(10)肿瘤(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的白血病、实体瘤),35例。

COVID-19疫情后组病例数居前10位疾病依次为:(1)呼吸系统疾病,480例;(2)神经系统疾病,402 例;(3)脓毒症,216 例;(4)循环系统疾病,90 例;(5)意外伤害,83 例;(6)内分泌系统疾病,60 例;(7)神经外科重症,50 例;(8)急腹症,47 例;(9)创伤外科疾病,42 例;(10)消化系统疾病,39例。

COVID-19疫情前后2组患儿中前3位疾病种类顺位无变化,均为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脓毒症。COVID-19 疫情后组疾病种类构成比顺位较COVID-19 疫情前组下降的有危重症、神经外科重症、消化系统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COVID-19 疫情后组疾病种类构成比顺位较COVID-19 疫情前组上升的有循环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内分泌系统疾病、创伤外科疾病、急腹症。见表3。

COVID-19 疫情前后2 组疾病占比亦有不同:COVID-19 疫情后组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症、神经外科重症占比较COVID-19 疫情前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疫情后组疾病占比较COVID-19 疫情前组上升的有脓毒症、意外伤害、内分泌系统疾病、创伤外科疾病、急腹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OVID-19疫情前后2组患儿各系统疾病顺位及构成比的变化

3 讨论

自COVID-19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实行隔离、管控、限制旅行、关闭学校等措施。这些社会战略和干预措施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及行为方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其身体、心理非常容易受到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诸多的研究证实疫情对儿童心理[4]、行为、饮食、睡眠[5]、视力等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它不仅改变了儿童的学习、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儿童的就医方式[6]。

COVID-19 疫情不仅对儿科门诊就诊有显著的影响,对儿科住院病例亦有一定影响。国内外数据显示COVID-19 疫情使得儿科门诊及急诊就诊病人数量大规模减少。Mangiapane 等[7]报告门诊患者数量比疫情前1年降低了35%,其中儿童和青少年的住院病例数量下降了41%。国内高宇等[2]报告疫情发生后1年儿科住院患儿数量较疫情发生前1年减少了68.0%。陈富琴等[8]报告疫情前后住院儿童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研究显示,COVID-19疫情期间PICU住院患儿较疫情前减少了30.19%,前后2 年患儿性别构成无明显不同。另外,本研究显示,COVID-19 疫情前后2 年患儿的年龄构成比有显著的变化。疫情后2年婴儿比例较疫情前2 年下降,分析与隔离、消毒等为防止COVID-19 疫情的扩散而采取的措施减少了婴儿接触感染源的机会、增加了保护措施有关。疫情后2年幼儿期与学龄前期患儿占比增加,与该年龄段儿童好奇心强、多动、安全意识差导致意外伤害事件多有关;疫情后2年学龄期、青春期患儿占比增加,可能与疫情所致的负面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本研究显示COVID-19疫情前后2年PICU住院患儿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疫情前后2年住院病种首位均为呼吸系统疾病,但疫情后2年因呼吸系统住院患儿数量显著减少。PICU 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以重症肺炎为主,疫情期间采取的隔离、消毒、通风等管控措施,可大大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9-10]。本研究显示COVID-19 疫情前后2年儿科PICU 住院第2 位病种均为神经系统疾病,疫情后2年虽数量减少,但不如呼吸系统疾病减少显著。分析疫情前后2年神经系统疾病以颅内感染为主要病种,提示针对疫情期间的防控措施并不能很好地控制颅内感染等严重的侵入性感染,与既往研究[11-12]结果一致,尚需继续加强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来预防儿童侵袭性感染。本研究显示COVID-19 疫情前后2 年PICU 住院第3 位病种均为脓毒症,疫情后2 年PICU 脓毒症患儿病例数减少不显著。具体分析与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13]有关。儿童脓毒症的发病与感染、宿主均有关,目前脓毒症定义为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和脓毒症休克[14]。

本研究显示儿科危重症、神经外科重症、传染病顺位较疫情前显著下降。因PICU 收治病种非常复杂,各种原因导致的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危象、心肺复苏等需紧急收入PICU 的危重症无法按系统进行归类,故本研究把上述情况归属为儿科危重症。从COVID-19 疫情后2 年的数据来看,儿科危重症数量显著下降,分析原因为疫情期间儿童居家隔离、减少了和病原体接触的机会,同时家长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识别提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了部分儿童病情的演变。本研究中神经外科重症特指车祸伤所致颅脑外伤,疫情后显著减少,与儿童居家隔离、减少交通暴露有关。COVID-19疫情前PICU收治传染病10例,疫情后2年仅收治3例,提示疫情期间的隔离措施对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有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COVID-19 疫情后组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昏迷)占比较疫情前显著增加,与国外Boddu 等[15]报告一致。COVID-19 疫情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病例比例增高,其原因可能与居家隔离活动减少,进食不规律,同时与疫情期间来自医疗、社会和心理学家的支持力弱化有关。这提醒我们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应加强儿童慢性病的综合管理。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所有1型糖尿病儿童都需要由一个由儿科内分泌学家、糖尿病教育家、营养师、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多学科团队进行管理[16]。

本研究显示疫情后2年创伤外科疾病和急腹症病例增多。创伤外科疾病病例增多,考虑主要与疫情后本单位开展儿童转运、增加了外科儿童患者的收治有关。急腹症病例增多与疫情期间儿童居家隔离、饮食习惯发生变化有关[17],还与疫情对部分儿童造成创伤后应激,以及COVID-19 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抑郁情绪相关[18],以上因素都会对患儿的消化系统有影响,易在进食不当的情况下导致急腹症的发生。

本研究中的意外伤害主要包括误服或自服药物、毒物等。意外伤害占比在COVID-19 疫情后不降反升,究其原因与患儿居家活动增多,以及接触药物、家庭消杀用品机会增多等有关。还与COVID-19大流行给儿童带来的重大心理冲击有关。疫情期间儿童经历恐惧、不确定、日常生活的重大变化、身体和社会孤立,以及来自父母的高度压力[19]。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儿童青少年被强制要求居家隔离、减少或停止室外活动、隔绝社交,显著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居家期间看屏幕时间增加[20]使得大众媒体对疫情事件的报道和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未经证实的信息加剧了儿童的焦虑不安。疫情期间学校关闭、托幼机构关闭、开启新的网络教育模式,使得儿童更容易出现睡眠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等,易引起恐惧、焦虑、抑郁、失眠等异常反应,且越高年级的学生越容易遭受抑郁情绪的困扰,加上儿童疫情期间获得精神卫生服务的机会减少,这些都会导致部分儿童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21]。我们建议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由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研究人员、社区志愿者组成协作网络,增加儿童接受精神健康服务的机会,降低疫情所致的负面影响。此外,还应考虑在疫情大流行后对这些儿童的精神障碍进行监测[22]。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COVID-19 疫情发生后2 年PICU 住院患儿数量明显减少,各系统疾病的占比亦有明显变化,疾病的年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症、意外伤害、内分泌系统疾病、急腹症。COVID-19疫情导致疾病谱的改变,说明疫情防控措施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活方式的改变、防疫措施的有效实施可有效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阻止疾病的进展,减少PICU 患儿的数量,节约宝贵的急救资源。同时,由于隔离和信息的弱化,内分泌疾病的管理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儿童糖尿病的管理变差,可以通过互联网、预约就诊、志愿者电话回访等方式加强对这类疾病患儿的管理。另外,本研究显示疫情后儿童意外伤害病例增多,提示疫情期间应加强儿童的监护,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有限,且因收治患儿年龄的限制,未对14~18周岁的青少年进行研究,尚需扩大年龄范围、多中心大样本调查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发现。

猜你喜欢

脓毒症儿科住院
清热解毒法干预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清miR-206及miR-451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NT-proBNP 联合hs-cTnT 评估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价值分析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