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19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

2022-10-18祁正红贝泽锋滕淑王华平李雯赵仕勇刘寿荣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计数变异抗体

祁正红 贝泽锋 滕淑 王华平 李雯 赵仕勇 刘寿荣

(1.杭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浙江杭州 310014;2.杭州市西溪医院儿科,浙江杭州 310023;3.杭州市西溪医院感染科,浙江杭州 310023)

2019 年12 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在全球肆虐2 年多了,累计造成全球4 亿多人感染,590 多万人死亡[1]。同时,该病的主要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也在不断进化和变异,产生了多种变异株,如Alpha、Beta、Gamma、Delta 和Omicron[2]。2021 年11 月24 日,南非首次向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告了Omicron(B.1.1.529)变异株[3],并迅速传播全球,是目前全球流行的主要变异株[4]。2021年12月14日,天津市报告了1 例Omicron 变异株感染的境外输入病例[5]。2022 年1 月26 日杭州通报新增1 例COVID-19 病例[6],经浙江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基因测序显示为Omicron 变异株(B.1.1 分支)[7]。在此次杭州疫情中共发现19例儿童COVID-19病例。本研究分析总结了这19例儿童Omicron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旨在为今后更好地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2年1月28日至3月3日杭州市西溪医院隔离病区收治的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COVID-19儿童19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8]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1.2.1 疑似病例 有下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或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近期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不作为参考指标)。

(1)流行病学史:①发病前14 d 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发病前14 d 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③发病前14 d 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④聚集性发病(14 d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COVID-19相关临床表现;②具有上述COVID-19影像学特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1.2.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均为阳性。

1.3 临床分型标准

按照《儿童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一版)》[9]的病例分型标准进行病例分型:(1)无症状感染: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影像学检查正常,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或者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回顾性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轻型:主要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包括发热、乏力、肌痛、咳嗽、咽痛、流涕及喷嚏等症状,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肺部无阳性体征。部分患儿可无发热,伴或仅有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3)普通型:表现为肺炎。常有发热和咳嗽,最初多为干咳,后为痰咳,部分可有喘息,但无明显呼吸急促等缺氧表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干啰音和/或湿啰音。部分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胸部CT 发现有肺部病变,为亚临床型。(4)重型:早期有发热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可伴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常在1周左右病情进展,出现呼吸困难,有中心性发绀或者不吸氧情况下脉搏血氧饱和度<92%等缺氧表现。(5)危重型:患儿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呼吸衰竭,还可出现休克、脑病、心肌损伤或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可危及生命。

1.4 资料收集

通过医院电子病案系统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等)、流行病学史、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血尿素、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乳酸、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 抗体、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胸部CT影像结果、治疗与转归情况。

儿童不同年龄段血常规和部分血生化指标的正常值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21年10月1日实施的卫生行业标准《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10]和《儿童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11]。

1.5 体温测量方法

使用耳温枪测量患儿的体温,每隔6 h测1次。当耳温≥37.3℃考虑为发热。

1.6 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方法

使用深圳亚辉龙新型冠状病毒IgM 抗体、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采用iFlash 3000化发光免疫分析仪(深圳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新型冠状病毒IgM 和IgG抗体检测。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执行。结果判断:当样本浓度≥10 AU/mL时,视为有反应性(阳性);当样本浓度<10 AU/mL时,视为无反应性(阴性)。

1.7 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

使用深圳亚辉龙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iFlash 3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深圳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检测。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执行。结果判断:当样本浓度≥10 AU/mL时,视为有反应性(阳性);当样本浓度<10 AU/mL 时,视为无反应性(阴性)。

1.8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2 组间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9例确诊为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患儿中,男性7 例(37%),女性12 例(63%)。年龄范围为0.5~16.0 岁,中位年龄为2 岁1 个月,以婴幼儿(≤3 岁) 多见(10 例,53%)。轻型病例13 例(68%),中位年龄为1.3(0.9,9.8)岁;普通型病例6例(32%),中位年龄为6.4(1.5,9.7)岁。轻型病例和普通型病例2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66,P=0.334)。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11例(58%),接种者8例(42%,8例均接种2针);3例(16%)合并基础疾病,其中合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例。

2.2 传播链

19例患儿在发病前7 d内有明确的感染者密切接触史。19 例均在集中隔离点(政府针对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设置的集中隔离酒店)发现;所有病例在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后2~6 d 发病。感染传播途径调查表明,2 例为婚宴聚集性感染,其中1例后接触母婴看护机构1名工作人员,使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随后10 名儿童在母婴看护机构中接触该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工作人员后,呈聚集性发病。家庭聚集性发病6例,涉及3 个有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员的家庭;小区聚集性发病1例。

2.3 临床特征

19 例Omicron 变异株感染儿童均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100%) 和发热(63%),发热最高体温39.5℃,中位热程1.3 d;其次为流涕、鼻塞、腹泻、咽干/咽痛、头痛、乏力、腹痛;无气促和呼吸困难、结膜充血、嗅觉或味觉减退或丧失、肌痛等其他症状。见表1。

表1 19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症状

2.4 实验室检查结果

19例患儿入院后均在病程第1周内进行了静脉血血常规、血生化、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正常(84%)及淋巴细胞计数正常(68%)多见。炎症指标升高的患儿比例较低,如3 例(16%)C 反应蛋白升高,最高31.79 mg/L;6 例(32%)血清淀粉样蛋白A 升高,最高68.86 mg/L;2 例(11%)白细胞介素-6升高,最高15.64 pg/mL。而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均无明显异常。见表2。

表2 19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实验室检查结果

19例患儿在病程第1周检测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均阴性。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8例患儿中,在病程第1 周检测新型冠状病毒IgG 抗体及中和抗体均为阳性。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11例患儿中,只有1例在病程第1周检测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及中和抗体阳性(表3)。

表3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组与未接种组病程第1周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比较 (例)

4 例患儿(其中2 例患儿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2 例患儿未接种)在病程第4 周(恢复期)复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结果显示:4例患儿恢复期的IgG 抗体水平均较急性期升高;3 例患儿恢复期的中和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见表4。

表4 4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儿在不同时期抗体水平的比较 (AU/mL)

2.5 肺部CT影像学特征

19例患儿入院7 d内完成肺部CT检查,其中6例(32%)胸部CT 有明显肺炎征象。病灶累及双肺的3 例,累及左肺的2 例,累及右肺的1 例。肺部病变表现为结节影和斑片状影5 例,磨玻璃影1例。肺部病灶主要位于肺叶中外带及胸膜下。经过治疗后复查,5 例病灶已吸收或基本吸收,1 例较前大致相仿。

2.6 治疗与转归

12例(63%)患儿使用干扰素α(20万IU/kg,2 次/d)雾化吸入治疗,疗程5~7 d。1 例普通型患儿因基础疾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继续口服氢化可的松和氟化可的松治疗,其余患儿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患儿均未使用氧疗、免疫球蛋白、康复者血浆、呼吸支持等治疗措施,无病情恶化、无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病例。19 例患儿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21±7)d。所有患儿均达诊疗方案的出院标准痊愈出院。

3 讨论

南非一项多中心研究[12]显示,Omicron 变异株流行期间因COVID-19 相关的住院总人数低于前几波疫情,但1岁及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住院人数高于大流行期间的任何其他时间,19 岁以下儿童占比为18%。这提示Omicron 变异株在儿童中的传播力更高。杭州这波本土疫情共有114 人感染Omicron 变异株[13],其中儿童19 人,占比16.7%,与上述研究[12]结果相似。广州一项关于儿童Delta变异株感染的研究,显示儿童占全部住院患者的13.2%[14]。这说明相较于Delta 变异株,儿童可能更易感Omicron变异株。本研究显示患儿的中位年龄为2岁1个月,以婴幼儿多见(53%),这提示婴幼儿应视为儿童Omicron变异株感染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他们的保护措施。

既往研究显示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家庭聚集和校内传播常见。本研究发现,53%的患儿为母婴看护机构感染的聚集性发病。这提醒我们,疫情防控应结合本地人群生活方式的实际情况,对母婴看护中心等婴幼儿集中场所需要重视和加强疫情防控。

南非的研究显示,儿童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临床表现以发热(46%)和咳嗽(40%)为主要症状[12]。本组病例咳嗽发生率为100%,发热发生率为63%,明显高于南非的研究结果,也高于国内外报道儿童病例咳嗽发生率(48%~54%)[15-16],这可能与本组病例数偏少,未发现无症状感染患儿有关。本研究中没有无症状感染儿童,亦无重症感染儿童。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患儿大多是婴幼儿,活动范围较小,既往无新型冠状病毒暴露史,当机体初次接触该病毒时,病毒快速复制,攻击机体组织器官,产生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另外,本研究中部分患儿已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且感染的患儿多为第2代或第3代感染者,感染病毒的毒力相对较弱,故无重型患者。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通常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可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7]。本组病例多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84%)及淋巴细胞计数正常(68%),部分患儿有白细胞计数减少(16%)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2%),与上述研究[17]一致。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是淋巴系统几乎所有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可作为COVID-19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疾病进展的预测因子[18]。本组所有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病例在1 周后复查血常规均显示淋巴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 作为炎症指标,在重型、危重型及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病例中会显著升高[17]。本研究中炎症指标升高的病例数较少,且升高幅度较小,提示本研究中病例无严重的炎症反应和重型病例。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能否快速产生特异性抗体及抗体滴度高低是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生存与否的关键[19]。本研究中,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感染患儿在病程第1 周快速产生特异性IgG抗体,抗体滴度较高;而未接种疫苗者在病程第1周产生特异性IgG抗体的比例较小。这与岳勇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接种者体内会产生记忆性T细胞,当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时,接种者体内的免疫细胞会快速分化并产生特异性抗体以中和病毒。

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可降低病毒载量,尽早使用有助于减轻症状[17]。本研究12 例选用干扰素α 雾化治疗,经治疗后12 例患儿临床症状均缓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痊愈出院。因没有设立对照组,其临床疗效尚待进一步论证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变异株感染病例以婴幼儿多见,且多为轻型和普通型病例,临床出现咳嗽和发热的比例高,热程短,呼吸道症状轻,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指标,预后良好。患儿起病前多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除了关注家庭内传播风险外,还需重视母婴看护中心等婴幼儿集中场所的疫情防控。

本研究是一个单中心、杭州地区回顾性病例研究,研究样本量偏小,具有一些局限性。且Omicron 是一种新的病毒变异株,对其在儿童人群中的表现认识有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计数变异抗体
免疫性因素对常见血型意外抗体产生的影响探讨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A卷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变异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全国唯一人源化抗体小鼠 进入药物开发应用阶段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