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在血液科带教中的运用
2022-10-18辛春红姚小燕兰春祥王志永王华
辛春红 姚小燕 兰春祥 王志永 王华
医学生的血液科临床见习为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内,学生需要把既往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同时也要有效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下一步临床实习夯实基础。但值得说明的是,因以往医学生临床见习时间并不长、所学内容较多、涉猎面广[1],很多医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被动接受大量知识,教师也感到传统方法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相关文献表明[2],在开展血液科临床见习工作中,应用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法,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在校期间内学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诊断疾病的能力水平,可在极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可为日后工作夯实基础。为了全面分析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与血液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情况,文章择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5 年制学生100 名为研究对象,全面探讨下述问题,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择取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5 年制学生100 名为研究对象。在此其中女生共计56 名,男生共计44 名。年龄21.37~24.36 岁,平均(22.92±1.05)岁。所有学生均进入了临床见习阶段。以小组为单位,10 名一组,共分为10 组。纳入标准:进入到临床实习阶段5 年制学生;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自愿参加临床见习环节者。
排除对象: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患病不宜参加临床实习阶段者。
1.2 方法
1.2.1 血液科临床见习内容
各个小组成员参与院内血液科见习时间为4 天。指派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的人员负责脱产带教。依照院内最近出版的内科学见习大纲之要求,规定了以下临床见习内容,主要为: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再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见习;参观骨髓穿刺术、骨髓活检术、腰椎穿刺术及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等操作;并独立书写完整病历(在此其中包含了患者的治疗计划、诊断结果以及病情分析等情况)。
1.2.2 临床见习方式
(1)传统见习内容:医学生跟随教授或者主治医生查房、学习有关知识。
(2)门诊见习内容:将4 个小时设为一个临床见习单元,落实门诊见习工作。教师将每2 个学生分为1个小组,向其介绍接诊患者的技巧以及门诊接待患者的注意要点。以征求病患同意为基准,医学生完成患者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并书写好门诊病历。提出相关诊断以及处理方案,开具处方。
(3)病房见习相关内容:由带教者选择好典型病例,事先并不告知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让学生们独立开展病情询问及体格检查,同时也要总结出辅助检查的最终项目。
(4)病例讨论:带教者应当提前1 天将容易发生漏诊、误诊以及复杂的案例发放给小组学生。在正式实施讨论之前,小组学生必须依照带教老师的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在开展讨论过程中,指派一位学生汇报病例。小组内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1.3 观察指标
临床见习考核指标包括(1)是否能通过应用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实际能力,见习氛围是否改善。(2)是否巩固既往知识,取得更多知识。(3)是否提高诊疗疾病能力、体检能力问诊能力;横纵向临床诊断疾病思维分析能力。(4)是否激发学习兴趣、全面理解以及吸收知识,提升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列表法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
2 结果
2.1 所有学生针对于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法,提升各类能力认同度调查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89.00%~100.00%的学生认为开展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法能提升各类能力。其中,所有学生认为开展此项教学方式能巩固既往知识,取得更多知识。详细情况参照表1。
表1 所有学生针对于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法提升各类能力认同度调查情况(%)
2.2 学生针对于实习带教喜爱程度对比详情
在所有见习方式之中,最受欢迎的方式为门诊见习,其次为病例讨论,再次为病房内见习。喜欢跟房学习的人数最少,详细情况参照表2。
表2 学生针对于实习带教喜爱程度对比详情(%)
3 讨论
血液科的临床见习工作为本科阶段临床医学见习的重要内容。因为人体的血液系统并非实体器官,关于血液疾病的诊断并非像其他内科专业疾病一样,依赖某种外显症状以及体征作出最终结论,而通常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医生们多年的经验[3]。由此能够看出,血液科疾病临床诊断对于刚刚接触见习的医学生来说具有较高难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发现:学生们往往反映血液系统疾病诊断要点很难掌握[4]。可见,利用何种有效方式在见习期间全面激发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兴趣、掌握更为丰富的临床知识,为而后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夯实基础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5]。
近些年来,有很多学校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更为受到教师的青睐。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设置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教师重点讲解与点拨,当堂课后即可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的教学法。由于这一教学法的开放性,很适合现在正在进行的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趋势,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那么,什么是讨论式教学法呢?讨论式教学法是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通过思考、查阅相关资料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水平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
通过有效方式积极引导医学生思考,全面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针对于临床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取得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水平提升最终教学效果为现如今血液科临床见习的改革重要方向[6]。当前有很多对于临床见习问题讨论式教学研究证实:在医学生临床见习阶段内开展问题讨论式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就此提升了临床见习的教学品质[7]。
从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来看,在见习过程之中安排了数次讨论。总的来讲,医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非常高。当见习活动完成之后,对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其结果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1、应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自觉主动的查阅文献,并将归纳总结的知识正确表达。令学生们可以对一些模糊性问题加以探讨。96.00%的医学生认为落实问题讨论式教学能够提升自身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认为正是有这种畅所发言的机会,进而提升了自己学习知识的主动性。(2)学生们指出:带有目的的查看文献,可以提升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兴趣。(3)学生们指出: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对既往模糊概念加以探讨,就此提升了学习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4)学生们认为: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中的讨论环节可以提升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教学方式在根本上提升了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水平。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可提高医学生临床见习中的表达能力水平、查阅文献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数据得出,有92.0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升自己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主要观点有以下四项:(1)问题讨论式教学能够提升自己查阅文献的能力。(2)此法能够提升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3)此法可提升自己于临床见习中表达能力,提示该项教学模式可提升学生的讨论能力。(4)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全面改善了临床见习的教学氛围。
这种方式颠覆了既往带教老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改变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形态。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们作为一个引导者,积极引导医学生对于课本以外的知识加以探索。其中有89.00%的学生认为此法能够改善临床见习教学氛围,提升了自身应用理论知识取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主要观点包含以下几项:(1)这种教学方法改变既往严肃的临床见习教学气氛。(2)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变更了既往以带教者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医学生有机会于临床见习环节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3)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变更既往课堂上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4)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有了更多机会对课本以外的内容加以探索,新鲜感倍增。(5)此类教学方式可全面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能提升临床见习教学成效,让学生们巩固既往知识,取得更多知识。强化学生们了解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明确既往模糊问题,接触更为广泛的内容。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此次研究中,所有学生认为此类教学方式能巩固既往知识,取得更多知识。其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这种教学方式能提升课堂教学成效。(2)这种教学方式能令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更为浓厚。(3)这种教学方法可提升学生自身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4)此法能加强对于模糊问题的认识程度,正因为接触的知识面更广泛,因此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临床带教工作之中,运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避免既往见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医学生们创设条件,提升其诊断疾病的能力[8]。在本文中,把门诊带教视为病房带教工作的重要补充手段,单独安排时间单元,让医学生们可以在门诊直接接触患者。门诊见习优点在于所接触的病种多,有时也会接触到病房带教中罕见的病例[9]。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临床见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医学生纵向横向临床思维。医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到的是血液病理论课程单体疾病纵向知识,而在接触到患者时其往往以出血、贫血、发热症状来问诊[10-11]。因为与之相关的表现有共性,也就是说即便患者症状相同,也可以由不同疾病所引发[12-13],在这里就需要医学生拥有一个横向融汇贯通知识的能力。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见习方式能够令医学生从共性症状内辨别出不同疾病。此法有效强化医学生针对于疾病临床症状和疾病本身的认知过程,拓展了诊断思路、提升思维能力。有助于将理论课程直接引入到临床实际应用之中。就此激发了学生们复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有效开启医学生横向思维。
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安排学生们讨论病例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巩固学生们在校所学知识,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同时也有效训练学生对于医疗工作语言的表达能力水平[14-15]。
综上所述,在血液科临床见习带教中,运用问题讨论式教学能提升以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促进以学生和带教者之间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