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2022-10-18李殿炜刘劲松李梅李娟代键
李殿炜,刘劲松,李梅,李娟,代键
(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六安 237000)
椎管内神经鞘瘤属于神经源性肿瘤,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25%以上[1]。目前,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和预后转归方面,而关于本病的临床及病理学分析却少见文献报道。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1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预后转归,以及组织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等特征,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对此类肿瘤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1例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34~72岁,平均(56.14±10.89)岁;临床表现:感觉障碍9例,运动障碍6例,疼痛18例;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2例,Ⅳ级0例;病程2~47个月之间,平均(19.3±5.4)个月。
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肿瘤位于颈段5例,胸段6例,胸腰段3例,腰段7例;20例肿瘤单发、1例肿瘤2枚,均位于髓外硬膜下位置,其边界清晰、为类圆形或圆形结节灶。
1.2 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后正中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术中根据肿瘤的体积与部位酌情选择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术,术中采用磨钻或超声骨刀将椎板、棘突切开或直接咬除;若肿瘤偏于一侧且体积较小,以肿瘤部位为中心作部分椎板咬除即可。暴露肿瘤位置后,在显微镜下将硬脊膜和蛛网膜打开,将包膜完整、体积较小的肿瘤完整切除并将载瘤神经离断即可;若肿瘤体积较大,可先作囊内分块切除,而后将载瘤神经和供血血管离断,再完整切除。21例术中作全椎板切除16例、半椎板切除1例、椎板成形术4例;肿瘤全切20例,部分切除1例。
1.3 病理学检查
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以10%福尔马林固定,并作常规脱水-包埋等处理后,以3 μm厚度H-E切片,作光学显微镜检查,重点观察肿瘤细胞的形状、排列形态,细胞异形化和区域分布等。采用Envision两步法作免疫组化染色,所采用Vimentin、SOX-10、S-100、SMA、Ki-67等均购自Dako公司。采用DAB显色,按说明书步骤开展实验。
1.4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70个月,观察其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术后的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分析
①性别特征:男女比例为10:11,性别差异不明显;②年龄分布:年龄34~72岁之间,但未见高峰发病年龄;③临床表现:以疼痛为最(18例,占比85.7%),其次为感觉障碍(9例,占比42.9%)和运动障碍(6例,占比28.6%);④发病位置:无明显的集中部位,颈段、胸段、腰段和胸腰段均存在分布;⑤病程特点:其病程较长,平均可达到(19.3±5.4)个月,未见急性起病者。⑥影像学特点:MRI检查见肿瘤多数为单发,且边界清晰、以圆形和类圆形结节灶多见;在T1WI中可见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可见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扫描中可见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特征。
2.2 病理学特征
①瘤体外观:瘤体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最大直径0.5-2.8 cm;多数瘤体包膜完整(15例),少见灰白色碎组织(6例);切面以灰白色为主(16例),灰红色(3例)和灰黄色(2例)少见;肿瘤多为中等质地(10例),其次以质韧或稍韧多见(8例),少见质软(2例)和质脆(1例);4例瘤体有出血(图1B)。②镜下特征:肿瘤细胞呈梭形或短梭形,呈交错排列(图1A)、或栅栏状、旋涡状排列,多见有疏松区域,常见微囊形成。③免疫组化检查:Vimentin(+)9例,SOX-10(+)5例,S-100(+)13例,SMA血管壁(+)2例,散在Ki-67(+)13例(均为1%~10%之间,仅1例20%、嘱密切随访),见图1C-F。
图1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病理学特征(A: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由致密的梭形细胞交织状排列组成;B:肿瘤内出血、坏死及囊性变;C:部分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增高;D:肿瘤细胞SOX-10蛋白阳性;E-F:肿瘤细胞S-100蛋白阳性)
2.3 治疗转归
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为良性肿瘤,术后疼痛、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均显著减轻或消失;截止末次随访,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改善为Ⅰ级19例,Ⅱ级2例,Ⅲ级0例,Ⅳ级0例;无死亡患者。
3 讨论
3.1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
①性别方面:文献报道本病的性别差异不大,发病的性别倾向并不明显[1-3]。本组21例中,男性稍少于女性,均未见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②年龄方面:此类肿瘤在20~60岁均为多见,无明显的集中发病年龄。本组年龄在34~72岁之间,平均56.14岁,相对集中在50~70岁之间。③临床表现和发病位置:本病一般以腰背痛或神经根痛为首发症状,疼痛为主18例,占比达85.7%,与Halvorsen等[4]报道的神经根痛69%、局部疼痛68%的比例相近。感觉或运动障碍也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常见症状,邹飞等[5]的报道显示,患者感觉障碍占比28.2%,运动障碍占比25.6%,与本组的42.9%和28.6%相对一致。椎管内神经鞘瘤在颈段、胸段、胸腰段和下腰段均可发生,本组腰段7例,胸段6例,颈段5例,胸腰段3例,与文献报道相对一致[6]。应注意的是,椎管内神经鞘瘤压迫神经根和脊髓所产生的根性痛、肢体麻木和肌力减退等症状,与椎间盘突出所致的相关症状容易混淆,常可引起误诊。对于诊断为椎间盘突出而手术失败者,临床应考虑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可能性。
本病一经确诊,一般主张尽早手术,争取完整切除肿瘤、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恢复脊髓和神经功能,多数患者术后可恢复良好[7]。术中不应过于追求完整切除,以显微技术、尽量避免伤及脊髓神经为要旨。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疼痛、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均显著减轻或消失,症状改善明显。脊髓功能方面,McCormick分级由术前的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2例,改善为Ⅰ级19例、Ⅱ级2例,提示疗效较好。
3.2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病理学特征
病理学上,其瘤体多见于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见于0.5~10 cm[8-9],切面多见灰白或灰黄色。本组21例的最大直径在0.5~2.8 cm之间,切面以灰白色多见(17例,占比77.3%);4例瘤体较大,存在出血现象。镜下特征方面,神经鞘瘤的细胞多见于梭形、短梭形[8]或长梭形,呈束状、栅栏状或旋涡状排列[8-9]。本组21例的肿瘤细胞呈梭形或短梭形,其形态和排列方式均与上述文献报道相同。
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肿瘤细胞可表达SOX-10、S-100、Vimentin和SMA血管壁、Ki-67等指标阳性。研究显示,SOX-10在神经鞘瘤和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其诊断神经鞘瘤的敏感度达到97%、特异度为100%[10]。本组21例中,SOX-10(+)5例,均确诊为神经鞘瘤。S-100为Ca2+结合蛋白家族,几乎100%高表达于神经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颗粒细胞肿瘤[11];但S-100在较多的正常组织中也有表达,因此其鉴别诊断神经系统肿瘤的特异度低于SOX-10[10-11]。本组中,S-100(+)13例。Vimentin蛋白属于间质表型相关蛋白,研究表明,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可增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力,促使细胞生长和增殖[12],既往报-道在良性与恶性神经鞘瘤中均有表达[13]。本组21例中,Vimentin(+)9例,但临床诊断均为良性肿瘤,提示该指标对神经鞘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较弱。Ki-67为核蛋白,其阳性表达越高则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14]。椎管内神经鞘瘤多属良性肿瘤,本组中Ki-67(+)13例,指数在1%~10%之间,仅1例为20%。
椎管内神经鞘瘤常需与下述肿瘤进行病理鉴别:①星形细胞瘤:其肿瘤细胞可见星状突起,S-100一般为(-)。②血管肿瘤: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肿瘤退变区常见继发性血管增生甚或血栓,因此易与血管肿瘤混淆。但神经鞘瘤为边界清晰且包膜完整,免疫组化可见S-100和SOX-10阳性,易于鉴别。③恶性黑色素瘤:椎管内多见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原发性少见,其免疫组化中也可见S-100和SOX-10阳性[15]。在鉴别诊断时,需注意结合MRI等影像检查、临床病史和Melan-A等特异性标志物检查。④椎管内脊膜瘤:神经鞘瘤与脊膜瘤在椎管内的影像特征多有相似处,且病理形态上也多有雷同,但脊膜瘤的细胞排列无栅栏状,且免疫组化中常见EMA(+),这一点有助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