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下肝外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18肖芬芬黄杰霞郭翠媚
肖芬芬,黄杰霞,郭翠媚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普外科及肝胆胃肠外科 广东 江门 529000)
肝外胆总管结石是外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黄疸、高热、寒战、对穿性背痛、绞痛等,若病情进展未及时得到有效控制,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腹腔镜下肝外胆总管结石手术是治疗该病主要方法,虽腹腔镜下肝外胆总管结石手术创伤明显小于传统手术,但依然存在一定创伤,部分患者需留置引流管,因此术后需给予患者有效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主要针对病理需求进行干预,难以达到预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干预效果显著。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下肝外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普外科及肝胆胃肠外科收治的86 例腹腔镜下肝外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 例。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龄38 ~67 岁,平均 年 龄(52.19±5.57)岁; 体 重43 ~78 kg,平 均(60.58±1.97)kg;肝功Child 分级A 级28 例,B 级15 例;结石直径0.5 ~2 cm,平均(1.25±0.45)cm;单发21 例,多发22 例;肝左外叶切除16 例,左半肝切除11 例,右半肝切除9 例,肝右后叶切除7 例。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19 例;年龄39 ~68 岁,年龄(53.01±5.26)岁,体重44 ~79 kg,平均(60.72±2.03)kg;肝功Child分级A 级29 例,B 级14 例;结石直径0.6 ~2.1 cm,平均(1.27±0.48)cm;单发20 例,多发23 例;肝左外叶切除17 例,左半肝切除10 例,右半肝切除8 例,肝右后叶切除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纳入标准:①均接受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且符合手术指征;②既往无胆道手术史;③患者意识清晰、神志正常;④具备一定理解沟通能力;⑤无精神障碍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脏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②近1 年有开胸、开腹手术史者;③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者;④有手术禁忌证者;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⑥合并其他感染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1 d 禁食禁饮,术后肛门排气后进流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1)手术护理。①制定方案。了解患者具体情况及病历记录,根据其情况制定相应针对性方案。②心理干预。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心理存在不良情绪者,及时展开心理疏导,并对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相关预防措施及成功经验,消除患者内心紧张、不安、焦虑等不良心理负担。③术前生活干预。于术前8 h 要求患者禁食,术前2 h 口服葡萄糖液,将膀胱排空,并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以开塞露灌肠给予肠道清洁处理。(2)术中护理。调节好手术室温度,以26 ℃为最佳,对患者信息进行核对,并详细介绍手术室中医疗设施,指导患者以正确体位卧于手术台,利用恒温水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且清洗液、输入液体等均需加热至36 ℃。手术期间护理人员需积极配合麻醉师工作,迅速建立好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连接仪器设备,并根据医师嘱咐展开体位护理,将海绵放置于肩托、腘窝处,不定时对四肢给予按摩。(3)术后护理。①病情监测。术后使用镇痛泵,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选择适合的镇痛药物。密切注意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1 h 监测一次血压、脉搏、呼吸频率,4 h 监测1 次体温。②饮食干预。术后第1 天给予患者250 mL 温葡萄糖氯化钠,2 h 后摄入营养混合液。若未有不良症状,第2 天便可给予少量清流质食物,逐渐减少营养混合液的摄入,逐渐以清流质食物进食,再过渡至半流质、流质食物。③引流管干预。密切留意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顺畅情况,并记录引流情况。
1.3 观察指标
(1)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2)采用胃肠道生活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 GIQLI)评分测评两组患者胃肠道情况,共36 项条目,总分为144 分,分值越高则提示其胃肠道情况越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估治疗前后两组关节疼痛程度,共计为10 分,得分越高则提示痛感越强烈。(3)于术前、术后3 d 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以3 000 r/min 离心15 min,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对两组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水平进行检测。(4)于术前、术后3 d 应用日立7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水平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 d)
表1(续)
2.2 两组GIQLI、VAS 评分情况比较
术后1 d,两组患者GIQLI 评分、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 d,观察组GIQLI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GIQLI、VAS 评分情况比较(± s,分)
2.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CRP、IL-6、P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s)
2.4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TBIL、ALT、A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s)
3.讨论
肝外胆总管结石发病率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具有病情进展快、发作时疼痛难忍的特点,必须尽快取出结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腹腔镜下肝外胆总管结石手术恢复快、痛苦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肝外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采用常规护理对肝外胆总管结石患者干预收效甚微,且无法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可能会延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其基于循证医学对护理措施进行优化,注重术后护理,能够减少围术期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康复。
本研究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肝外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 d,观察组GIQLI 评分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明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分析原因:(1)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于术前展开护理工作,通过了解患者信息为其制定相应方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加以疏导,对其术前生活进行干预,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术前2 h 口服葡萄糖液,能避免长时间禁食禁饮而产生的不适感,且不会对手术开展造成影响。(2)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利用术中护理干预,调节好手术室温度及注入液体温度,加强术中温度护理,可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减少对后期恢复造成影响,术中适时给予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可缓解患者紧张感,提高患者舒适度。(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术后护理主要通过对患者给予镇痛干预,可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利用循序渐进方式,尽早给予流质食物,可刺激胃肠激素分泌,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为术后创面愈合创造条件。由于手术作为外界应激源可导致机体内出现严重应激反应,程度与手术创伤程度呈正相关性,故手术过程中可出现炎症反应发生,建立气腹及电刀操作可一定程度影响肝脏功能,从而出现一过性反应,使得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升高。本文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CRP、IL-6、PA、TBIL、ALT、AST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经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对肝功能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给予腹腔镜下肝外胆总管结石手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