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超声联合STIC 技术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2022-10-18阳绍军
曾 帆,黎 玲,洪 琼,廖 冰,阳绍军
(监利市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 湖北 荆州 433300)
先天性心脏畸形是临床中常见的先天缺陷,是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结构等发育异常,预防难度高。研究指出,高危因素产妇娩出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的风险≥10%,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在出生后的病死率较高,给家庭带来严重打击。通过产前筛查对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进行正确诊断,必要时终止妊娠,能有效提高人口质量,减少新生儿病死率。目前临床首选超声进行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但超声检查容易受孕妇羊水、腹壁、胎儿体位等影响,导致诊断准确性降低。常规二维超声以显示胎儿情况,但是该技术无法全面地进行观察,误诊、漏诊较多。时间空间关联成像(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IC)是在三维影像技术改进的新技术,对于全面观察胎儿的心脏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在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中关于二维超声联合STIC 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的相关研究少。本文旨在探讨二维超声联合STIC 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监利市人民医院进行常规检查的2 300 例孕妇。孕妇年龄20 ~32 岁,平均年龄(24.70±4.40)岁,孕周18 ~28 周,平均孕周(21.85±3.60)周,初产妇1343 例,经产妇957 例。本方法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纳入标准:①所有孕妇均进行二维超声、STIC 技术检查;②均为单胎妊娠;③孕妇健康状况良好;④无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⑤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育史。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患血液类疾病者;③重要器官损伤者;④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者;⑤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者;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育史者。
1.2 方法
二维超声检查:(1)指导孕妇呈仰卧位,采用超声检查仪(GE 公司,型号:Voluson E8)检查,先采用二维超声腹部凸阵探头(1.5 MHz ~4.6 MHz)扫查胎儿心脏,观察胎儿发育状况。(2)二维超声检查过程中,针对心脏结构正常胎儿心脏容积数据获取1 ~3 次;针对心脏结构异常胎儿,心脏容积数据需要获取1 ~5 次。STIC检查:(1)采用容积探头(4 MHz ~8 MHz)采集STIC容积数据。二维超声切换至STIC 模式,直到清晰观察到胎儿四腔心切面,初始图像放大1.7 倍左右,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调整后,数据采集时间调整为10 ~12.5 s,以20°~25°角度扫描,探头固定后,指导孕妇屏气自动采集数据。(2)针对胎动频繁、呼吸样运动、胎位不适的孕妇,孕妇先休息、活动片刻,再完成数据采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胎儿左右心脏与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左血管―气管切面、心室流出道切面、内脏位置等,观察室间隔、房间隔、心室壁、心包是否存在异常。通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分析图像。将得到的数据存盘备份,使用GE 4D View 成像软件进行分析。图像分析由我院2 名高资历医师采用双盲法完成评估。胎儿心脏容积数据符合条件:(1)胎儿处于安静状态;(2)心脏极少被脊柱、肋骨遮盖;(3)心脏容积主要包括上腹部横切面、上纵膈数据。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检出情况
2 300 例孕妇经过临床确诊先天性心脏畸形83 例,阳性率为3.6%。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32 例,永存左上腔静脉20 例,法洛氏四联症6 例,大动脉转位11 例,右室双出口2 例,主动脉弓离断4 例,左室发育不良2 例,肺动脉交叉3 例,永存动脉干2 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1 例。二维超声联合STIC 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畸形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检出情况比较
2.2 STIC 技术影像学观察
见图1。
图1 正常胎儿STIC 技术影像图
2.3 二维超声联合STIC 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
二维超声联合STIC 技术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敏感度、准确度高于二维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二维超声、二维超声联合STIC 技术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分别为0.703(95%:0.554 ~0.851,= 0.008)、0.788(95%:0.675 ~0.902,<0.001),见图2、表3。
表3 二维超声联合STIC 技术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m/n)]
图2 二维超声联合STIC 技术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ROC 曲线
3.讨论
临床中关于妊娠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主要包括影像学、染色体检查等。影像学中以超声检查为主,二维超声是检查胎儿心脏的首选方式,主要是通过诊断切面获取数据信息,但在显示胎儿心脏和形态、位置等方面直观性较差,且二维超声诊断常常受医师操作技术以及设备性能的影响,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刘吉庆等研究指出,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畸形较困难。
常规二维超声能够通过切面得出的相关信息进行诊断心脏,但该技术不能清晰地观察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且其与多种器官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无法查看,因此在诊断过程中易出现误诊等现象,对医师的要求较高。只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畸形进行诊断准确度较差。本文结果显示,2 300 例孕妇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先天性心脏畸形83 例,阳性率为3.6%。
STIC 技术是在对胎儿心脏检查中使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于胎儿心脏的各个方面均可清晰观察,可以更加直观、立体的观察心脏结构,在胎儿心脏解剖中应用最为突出,提高了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度。本文研究指出,STIC 技术联合二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敏感度、准确度高于单独采用二维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证实STIC 技术联合二维超声能提高先天性心脏畸形检出率。与李宏伟、林冬梅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主要是因为STIC 技术能更加直观、全面的显示胎儿心脏畸形的整体结构以及与周围毗邻结构。采用STIC 技术能清楚地展示血管与房室腔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空间方位,弥补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不足。郑楚楚研究指出,STIC 技术筛查准确率能达到95.3%,本研究中,二维超声联合STIC 技术诊断准确性为95.18%,与郑楚楚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二维超声联合STIC 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畸形筛查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先天性心脏畸形疾病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值得在产前筛查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