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素材的选择和运用

2022-10-17江苏洪娟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6期
关键词:选材黄河民族

江苏 洪娟

“选材”是指教师在备课时为了说明、论证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或观点,对相关材料进行遴选,选取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素材。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有四本必修和三本选择性必修,面对教学任务重、教学难度大、教学进度紧等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所选的材料,通过高效有针对性的议题创设、精准有梯度的问题推进、激趣有张力的活动开展,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重难点突破、提升关键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教育效果。基于此,笔者有幸开设了一节公开课,在选材和用材上几次设计方案,经历数次修改、完善,最终方案得到了同行的肯定,现将备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选材用材存在的问题

(一)重色轻效。选材不是看色相,外表可能好看,但实际效果也许并不佳。在备课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会过于注重课堂的形式,在选材和用材时的出发点不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关键能力的提升,也不是课标与教材,而是怎样能使丰富新颖的素材吸人眼球。这些新颖的素材往往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我们想要的实际效果,从而违背初衷。

(二)范围过大。选材不能远离教材和课程标准,不能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范围。否则,会造成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现象。有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忽略教学目标,在选材时选择比较大的话题,或者比较宏观的内容,比如在讲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课时,有些教师选取了2022 年“两会”的热点材料,出发点是凸显时政热点,但“两会”素材如此丰富,教师该如何选择呢?教师选取的素材必须服务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只有大情境,没有小切口。否则,面面俱到,却浅尝辄止,难以收效。

(三)张冠李戴。选材时一定要谨慎,不可大意,更不要张冠李戴。否则,会造成教师讲得稀里糊涂,难以自圆其说的现象;学生也听得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在笔者此前听过的一节公开课中,有位教师在讲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中“科学立法”这一课时引用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在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肇事司机张某违规驾驶导致骑行者王某受伤住院。王某住院光医疗费就达11 万元,经医疗机构鉴定为3 级伤残。法院判处张某赔偿王某各项经济损失17 万元。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人了解到王某家境困窘,而张某也是入不敷出。了解上述情况后,执行人建议对这一案件给予司法援助,王某因此获得了6 万元的司法援助金,原告与被告两家因此也减轻了负担。但笔者认为该案例与“科学立法”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如果把它用在讲授“公正司法”上,则是比较恰当的。

(四)缺少剪裁。选材要立足教材、立足课标、立足学生,这就要考虑到如何裁剪,使得所选的素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教育服务。教师在搜索素材时往往觉得这也好那也不错,舍不得割舍、裁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精力被大量的素材分析所消耗。没有经过剪裁的素材是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是感同身受的,而好素材的获得往往要经过教师的“忍痛割爱”。运用精心剪裁的素材进行教学,才能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中选材用材应该坚持的原则

(一)选材要做到“精准”。我们在选材的过程中,有时会考虑不周全,忽视一些细节,导致我们的选材不够科学、严密、恰当,与所需要探究的问题往往不匹配。因而教师在选材时要精准对接课堂所设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有教师在讲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恰到好处地选取了《北京冬奥会》《只此青绿》《长津湖》三个文艺创作的案例,从导入到过程再到总结始终围绕这三个案例设计精准的问题,整节课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一节课下来,学生能够高效且准确地将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以及相关知识的联系表达出来,这就说明教师的选材和用材是“精准”的,目标的达成度是高的。

(二)选材要把握“尺度”。选材不是越多越好,要少而精。新教材内容多,教学进度紧,要在短时间内兼顾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所选取的素材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扩张力。

比如在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全民守法”的教学中,笔者选取了广场舞扰民的案例。以这个案例为背景,阐述了全民守法的内涵、全民守法的要求以及如何推进全民守法。这个案例学生耳熟能详,具有代表性和扩张力。运用它进行教学,学生既能有效学习“全民守法”的相关知识,又能培养法治意识,还能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选材尽量抓“热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要体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与时政是不可分的,我们在研究高考题时不难发现,大部分题目中的背景材料都是本年度的热点时事。所以,我们要关注时事,把时事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2022 年4 月10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有着敏感时政嗅觉的教师会关注到这个热点,并把这一时事热点融入到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教学中。再如,我们可以把当前俄乌冲突的相关素材融入到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中国的外交”一课教学过程中。

(四)选材要契合“实际”。我们所选的素材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学生拥有的理论水准和知识素养,要契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素材要对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在教学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伟大的改革开放”时,教师不应该把《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等作为素材,因为它们的理论性较强,高中生缺乏这方面的理论基础,不符合其认知规律,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选取学生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素材,学生对这些素材感同身受,容易理解和运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选材用材的运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例

本课教学内容为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三框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在备课时首先确定本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政治认同;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现要求;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自觉意识,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师要精心搜集、用心加工课堂素材,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考虑到本课内容体系清晰,笔者使用了议题式教学,设计了总议题“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把“黄河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作为教学情境,分别根据教材内容和情境素材设置了三个子议题,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是活动型课程这一特点。议题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学生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设置精准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议题: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子议题1: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双创”黄河文化

活动一:穿越千年“豫”见你—千年古都文艺创新为何行?

视频剪辑《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河南“祈”+黄河泥娃》

素材一的选择: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滚滚而来的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河水慢慢变成一片冰的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充满了东方美学的意趣和山水画的美感,中国式浪漫惊艳了世界。

素材二的选择: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的舞蹈节目“祈”把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通过水下舞蹈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河南卫视融入互联网思维和国潮元素,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展现文化自信。

素材三的选择:河南卫视的春节晚会情景舞蹈《黄河泥娃》,以非遗泥塑作品为原型,让一身功夫的少林塔沟武校孩子们饰演憨态可掬的黄河泥娃,无忧无虑地做游戏,深度还原儿时记忆,让观众回想起那些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从而引发几代人跨时空的温暖回忆。

选择理由及运用: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素材都是弘扬黄河文化的成功案例,在素材的使用上,北京冬奥会的素材体现当下时政热点,作为导入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以此引入黄河文化,进入子议题1,再对素材二和素材三进行深入探究,思考冬奥会上的精彩一幕和河南卫视出圈的原因,并就如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问题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探究,学生能够明晰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标准、途径和目标。

子议题2:让民族精神“传”下去—传承黄河精神

活动二:以“豫”观华夏—中国人为何一定行?

播放视频:我校一二·九大合唱比赛—《黄河大合唱》

素材一的选择:诞生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的《黄河大合唱》历久弥新,其磅礴雄伟、深邃壮阔的情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黄河大合唱》是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精神赞歌,在民族危亡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80 多年来,它的旋律始终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回荡。

选择理由及运用:教师选择了“校本”素材,学生的参赛视频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并通过让学生交流整个准备、参赛、获奖的经历,重温当时令人激动的时刻,让黄河大合唱激昂澎湃的旋律萦绕心头,身临其境地感受黄河大合唱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将课堂氛围点燃到一个高潮。

素材二的选择:7.20 河南特大暴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救援力量闻“汛”而动、火速驰援河南,民间力量积极开展互救、自救,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强大的救援背后彰显了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选择理由及运用: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自古道“不到黄河心不甘”,但自古以来黄河水患不断,选择“7.20 河南特大暴雨”下无论是平凡人的奋不顾身,还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都是黄河精神、抗洪精神在今天的生动写照。今天这些民族精神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去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有什么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部分在前面黄河大合唱的铺垫下进入深度思考的阶段,学生在感性认知后进入理性分析阶段。对比80 多年前的黄河精神和今天的抗洪精神,拓展延伸党领导人民在不同时期凝结的不同精神,归纳比较得出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特点与作用。

子议题3:让民族精神“燃”起来—践行民族精神

活动三:“豫”践新时代—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素材的选择: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准备“生本”素材,以“颂黄河,扬精神,兴中华”为主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演讲稿或朗诵稿。师:“同学们,你们打算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每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演讲,课堂上投票选出最佳稿件并在全班朗诵。课后将各小组的稿件进行收集整理,在班级文化墙展示。

选择理由及运用:本环节选择的是“生本”素材,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环节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将学生提供的素材充分挖掘和利用,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实践运用能力。活动之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如何在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华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的选择,关乎课堂效益的提升,关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还关乎学生能力的提升,更关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因此,教师在选材时一定要严谨、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到素材的精度、尺度,还要考虑到素材是否具有效度。

猜你喜欢

选材黄河民族
我们的民族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黄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