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R、NLR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022-10-17窦文静屈丹丹
窦文静 屈丹丹 王 震 尚 佳
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通常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病死率,近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大大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尽管根治性治疗能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但仍有60%~70%患者术后仍可能出现复发或转移等情况[1]。相关研究报道[2]显示,大部分肝癌患者可能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在肝癌的发生、复发及转移过程中,HBV的活跃复制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综合机体主要炎症参与细胞,作为系统性炎症指标,因此在临床上受到炎症及肿瘤相关研究的极大关注[3]。根据现有研究[4],表示PLR和NLR不仅与多种癌症(结直肠癌、肺癌、膀胱癌、食管癌)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同时与前庭神经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也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PLR和NLR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预测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情况及术前PLR、NLR的早期预测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采取肝癌根治术治疗的18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术前CT或MRI影像学表现符合原发性肝癌的影响学表现,且符合乙型肝炎诊断标准[5];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入院及手术前均未行放疗、化疗或抗生素治疗;④患者依从性良好,能按时参与复查。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病毒感染者;②合并患有肝脏以外脏器的严重器质性疾病;③合并患有糖尿病以及血液相关疾病者;④近6个月内接受输注全血及其他成分血液制品治疗;⑤患有严重精神性疾病者。纳入患者中男性共110例,女性共70例;年龄24~76岁,其平均年龄为(51.12±10.56)岁。所有患者均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组后,分别于术前1周内,采集其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抗凝管内,检测血液中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计数,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测定,具体操作如下:使用仪器前,首先检查相关配套试剂准备是否充足,上样管内是否有气泡存在,上样前为了使血液样本各部成分均匀,可上下轻缓颠倒,按进样按钮上样,当听到仪器提示音后,将样本退出,重复操作检测下一样本。根据仪器测得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出NLR及PLR值,检验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复发情况
术后对18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随访1年,该过程无死亡和失访,随访率为100%,其中复发和未复发例数分别为89例和91例。
2.2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前PLR和NLR差异比较
复发组术前PLR比值明显低于未复发组,NLR比值明显高于未复发组,两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PLR和NLR差异比较
2.4 PLR和NLR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
PLR和NLR预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0.637~0.787)和0.818(0.756~0.881),当PLR和NLR达到临界值时,它们预测肿瘤复发的敏感度分别为78.7%和54.9%,特异度分别为73.0%和80.2%,对术后肿瘤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具体见表3和图1。
表3 PLR和NLR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分析
图1 PLR和NLR预测复发的ROC曲线图
3 讨论
HBV相关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主要类型,根据相关研究报道[6]显示,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约90%感染或感染过HBV。肝癌患者感染HBV后,由于HBV清除难度较大,该病毒DNA通过大量复制,使肝细胞损伤加重,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恶化,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发生肝衰竭、肝性脑病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最终造成HBV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不良[7-8]。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其中感染HBV患者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均较单纯原发性肝癌患者更高[9]。
本研究纳入18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根治术治疗后随访1年,无死亡和失访,其随访率为100%,其研究结果显示术后89例复发,91例未复发。认为根治术后复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术前对肝癌患者采取CT或MRI检查时,仅识别可辨别肝癌组织,未发现微小肝癌病灶部位,造成手术时微小病灶的遗漏;②肝脏血供丰富,癌细胞于手术前可能侵入血管,并沿着血管转移,造成术后肝内转移及远处转移;③手术时对肝脏不适当的牵拉和挤压,造成肿瘤细胞脱落,散入血或遗留余肝内,造成肿瘤细胞肝内转移。根据相关研究[10]报道显示,机体在肿瘤发生发展时,往往伴随一系列系统炎症反应,促进生成并释放一系列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由于NLR和PLR不仅能反应机体免疫水平,同时也能反应系统炎症状态,故临床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诊断。范润萍等[11]研究发现,在癌症患者外周血中NLR比值明显升高,越接近中后期NLR比值涨幅就越显著。另有研究[12]指出,血小板可以分泌诱导中性粒细胞向肿瘤部位趋化的TGF-β细胞因子和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的VEGF细胞因子,因而提示PLR也能反应机体炎症反应,并且与NLR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物学联系。在肝癌患者中,随着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观察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可以较为简便直接地反映出机体免疫应答状态和炎症反应程度。NLR和PLR属于比较容易获取的机体炎症反应评价指标,可直接通过血细胞分析计算得出,因此被众多研究者广泛应用于肿瘤、糖尿病及各类全身性炎症疾病治疗的预后[13]。本研究对术后复发转移和未复发转移患者术前PLR和NLR比值进行比较,发现复发组PLR比值明显低于未复发组,NLR比值明显高于未复发组,且两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意义,说明PLR和NLR对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预测具有一定指导价值。同时利用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和NLR预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和0.818,预测肿瘤复发的敏感度分别为78.7%和73.0%,特异度分别为54.9%和80.2%,该结果进一步提示PLR和NLR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测均具有一定价值。
综上所述,PLR处于低水平和NLR处于高水平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其术后复发转移可能性更高,术前对患者PLR和NLR进行检测,有利于评估HBV相关性肝脏疾病的进展、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