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注射康帕西普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
2022-10-16王秀超杨洪帅
王秀超 杨洪帅
(陕西省西安市西电集团医院眼科,陕西 西安 710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1]。PDR患者主要以眼内生成新纤维组织以及新生血管为特征,也有患者并发青光眼以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造成患者失明[2]。25G玻璃体切除术是PDR患者常见治疗手段,但手术难度高,术中出血量多,对术者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同时由于新生血管具有较高渗透脆性,术中极易发生出血,影响术后疗效和手术进程。近年来25G玻璃体切除术多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一同治疗,可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对手术疗效有积极作用。康柏西普作为新一代抗VEGF药物,通过术前注射辅助手术治疗,对预后效果有积极影响。为研究康柏西普辅助治疗的优势,本文于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6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0例(患眼60只),性别:男/女=16/14,年龄(63.54±2.53)岁,糖尿病平均病程(12.14±2.58)年,根据全国眼底病会议制定的DR分型分期标准[3],可分为Ⅳ期32只,Ⅴ期19只,Ⅵ期9只。观察组30例(患眼60只),性别:男/女=15/15,年龄(63.48±2.45)岁,糖尿病平均病程(12.26±2.51)年,Ⅳ期30只,Ⅴ期20只,Ⅵ期10只。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4-5]。
1.2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前均给予血尿常规、生化以及心电图检查,并检查视力、眼压等指标。术前对患眼给予普拉洛芬以及地塞米松滴眼液,持续治疗3 d。观察组患者手术前7 d给予康柏西普注射0.05 mL(国药准字S20130012 ,生产厂家: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消毒麻醉后,距离角巩膜缘3.5~4.0 cm,从睫状体平坦位置进针,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滴术眼,4次/d。对照组未进行康柏西普注射。两组均给予布比卡因2 mL和2%利多卡因3 mL球后阻滞麻醉。于巩膜边缘3.5~4.0 mm处作巩膜三切口,使用23G玻璃体切割套管操作,进入玻璃体后将积血清除干净,将增殖膜切除,有效解除牵拉后,复位脱离视网膜,给予激光光凝术。术后涂抹地塞米松眼膏后对术眼包扎。两组患者若有合并白内障,可能影响手术操作,需要先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若患者有明显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眼底纤维增殖膜,需要给予硅油填充,保留后囊膜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若患者有玻璃体后脱离,先制造完全性后脱离,再进行手术。若术中无法辨认视网膜前膜,可先进行TA染色剥离膜,使用玻切头切断黏连,要避免出现医源性裂孔,避免出现强行性剥离。若患者增殖视网膜广泛并存在视网膜脱离,需要给予硅油填充。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眼压、出血和视力恢复情况。要求患者按医嘱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水平。术后尤其要关注眼内炎的发生,若患者感到眼部疼痛、分泌物增多,出现视力降低,需要立即进行处理,避免诱发失明等严重后果。观察指标见相关文献[6-7]。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BCVA和CMT指标对比 治疗前2组的BCVA和CMT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BCVA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T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CVA和CMT指标对比
2.2两组患者血清因子对比 治疗前2组的血清因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VEGF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因子对比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Ⅳ期好转率25例(83.33%),Ⅴ期好转率16例(80.00%),Ⅵ期好转率7例(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60)
2.4两组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出现黄斑水肿、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眼球萎缩、虹膜后黏连,合计10例(16.67%).观察组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虹膜后黏连2例(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对比
3 讨 论
DR是糖尿病患者高发并发症,是一种特异性眼底病变,根据患者眼内是否生成新生血管,判断其属于PDR或NPDR(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8]。PDR患者主要存在内皮细胞增殖、毛细血管闭塞以及基底膜增厚等生理改变,会造成患者眼内局部血管狭窄或者闭塞,患者出现视网膜缺氧缺血[9]。而新生血管出血还会损害玻璃体和视网膜,可能向玻璃体内继续生长,造成色素上皮暴露等,血管出血后,白细胞、生长因子和蛋白物质等进入玻璃体腔,破坏患者视功能[10]。25G玻璃体切除术是新兴技术,手术器械更加精细,能够直接穿刺巩膜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创口小,无需缝合,对患者眼球医源性损伤更轻微,不易引发炎症,得到临床广泛应用。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PDR研究的深入,证实VEGF水平的升高是造成PDR进展的重要因素。在正常生理条件下,VEGF负责维持血管的完整性。但PDR患者表现出VEGF的过度表达,可推动内皮细胞受体结合有丝分裂素,对细胞增殖具有推动作用,促进生成新生血管。因此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期间,给予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贝伐单抗、康柏西普等,通过降低VEGF水平,抑制生成新生血管,对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观察SDF-1和VEGF水平可以判断PDR患者的病情进展。通过经本文研究,观察组VEGF、SD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25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术前使用康柏西普可有效抑制VEGF水平,降低SDF-1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生,有效控制血管出血,对患者视力的恢复,改善CMT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证实,观察组BCVA、CMT均好于对照组。本研究对比两组不同分期患者的疗效,观察组好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可见不同进展的PDR患者视力明显好转,康柏西普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此外观察组注射康柏西普后,有效降低VEGF和SDF-1水平,有利于控制术中和术后出血,并改善水肿情况,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积极影响。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尤其是黄斑水肿和玻璃体积血这两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并未发生,可见注射康柏西普具有预防价值。在临床治疗上,积极采取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和术前注射康柏西普,有利于提高疗效,预防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PDR患者采取联合25G玻璃体切除术和术前注射康柏西普具有良好疗效,对不同分期患者均能达到良好效果,同时恢复患者视力,术后并发症较少,治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