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粉剂治疗的效果探讨

2022-10-16田甜张艳

贵州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白蛋白胃肠道胃肠

田甜 张艳

(1.西安大兴医院营养科,陕西 西安 710016;2.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药学部,陕西 西安 710043)

现代临床中比较多见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大部分患者源自于胃黏膜上皮,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1]。术后及时有效的提供营养支持,帮助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改善营养状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使其早日康复,显得很有必要。目前临床主要包括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两种支持方式[2-4]。为了寻找最佳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本研究特此纳入1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观察对象为1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主要根据患者术后不同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比,其中常规组为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者,研究组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者,各90例。研究组包括49例男性和41例女性,年龄55~79岁,均龄(67.6±11.8)岁;66例胃癌、24例肠癌。常规组包括50例男性和40例女性,年龄53~78岁,均龄(67.3±11.4)岁;65例胃癌、25例肠癌。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充分,统计学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标准:通过病理检查证实;签署研究知情书;无意识障碍,认知正常,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排除标准:营养不良;伴有肝肾障碍;术前严重感染;糖尿病;术前放化疗或者是用过免疫抑制剂。

1.2方法 常规组90例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即:通过中心静脉置管输入肠外营养液,术后24 h输入1/3,术后48 h输入2/3,术后72 h开始一直到术后第7 d输入全量,糖6:脂4,每日热量摄入105 kJ/kg为宜,每日氮量摄入0.15 g/kg为宜。研究组90例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即:术后24 h通过营养管为患者补充少量葡萄糖水,如果患者适应性良好、耐受,则利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将肠内营养粉剂持续泵入,术后24 h泵注1/3,术后48 h泵注2/3,经静脉通道补充每日所需氮量(0.15 g/kg)、热量(105 kJ/kg)以及适量水分;术后72 h开始,一直到术后第7 d,泵注全量,温度38℃~39℃,避免患者因为冷刺激而腹痛、胃肠道痉挛、腹泻;控制泵注速度,初期30 mL/h,患者无不适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快泵注速度,但是泵注量最高<120 mL/h。观察指标为:(1)记录每位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2)治疗前、7 d后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安静的置于室温环境中,2 h后离心处理10 min,每分钟3 000r,用EP管留取血清,存储于-80℃环境下,统一测定前白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以及血清IL-6水平;(4)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比如腹泻、腹胀、呕吐、恶心等等。

2 结 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对比

2.2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血清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见表2。

2.3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血清IL-6水平。见表3。

2.4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见表4。

表4 研究组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对比[n(%)]

3 讨 论

外科营养支持疗法近些年来备受临床重视,在现代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辅助作用[5]。胃肠道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属于消化系统疾病,所以容易梗阻消化道,不利于胃肠吸收、消化、进食,加之疾病困扰,机体消耗大,故而术后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症状[6]。另外,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会因为应激反应而引起高分解代谢,加之术后禁止饮食的时间较长,所以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程度较其他肿瘤患者更重。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增加较多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7]。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通常与基因、饮食、遗传以及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术后至少有半数以上的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大多数研究学者认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不良与营养素摄入过少而无法满足机体康复需要、肿瘤病灶代谢与宿主异常有关[8]。癌细胞持续增殖、分裂,肿瘤组织能量代谢较大,半数以上源自于糖的无氧酵解,容易导致人体内的脂肪、葡萄糖、氨基酸被大量消耗掉[9]。

本研究对照观察,结果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常规组。说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患者胃肠道功能具有积极的恢复作用。因为术后早期直接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及时满足人体胃肠黏膜细胞的营养需求,帮助胃肠黏膜维持良好的屏障保护功能,从而优化胃肠道血循环,释放胃肠激素,促使胃肠黏膜组织不断改善、更新,避免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严重感染,所以进一步加快了患者恢复进程。与此同时,研究组前白蛋白、白蛋白以及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而血清IL-6水平低于常规组。说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患者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态。相对而言,肠外营养虽然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调配也比较方便,可以满足人体功能需要,帮助人体功能改善、维持,但是长时间肠外营养治疗有可能会增大胆汁淤积风险,严重损害着患者肝脏功能;肠外营养容易丢失营养底物,无法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物质,所以对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作用有限。而术后早期通过营养管为患者持续泵注肠内营养粉剂,可以促排胆汁,促使胰腺分泌,从而保护肝功能免受损伤;肠内营养粉剂内含多种微量元素,能够充分满足人体需要,促使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消除患者营养不良症状,减轻炎症反应。除此之外,研究组术后并发症10.00%明显少于常规组17.78%。说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营养制剂输注速度过快、温度刺激有关。建议临床输注营养制剂时,注意严格控制输注温度、速度,确保患者顺利完成营养治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手术治疗之后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治疗负担;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机体营养水平,促使血清IL-6水平下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法高效、可靠、安全,值得现代临床广泛借鉴、普及。

猜你喜欢

白蛋白胃肠道胃肠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