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水泥与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体会

2022-10-16李成林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髋关节

李成林

( 东营市利津县中心医院 , 山东 利津 257000 )

老年股骨颈骨折为老年患者常见骨折类型,骨质疏松为该病发病基础,发病原因与跌倒、外力撞击等因素相关,出现疼痛、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手术固定治疗为该病主要治疗方案,通过股骨头人工置换以恢复患者骨关节正常解剖学结构,满足患者髋关节运动需求,但术中股骨柄固定方案目前仍无统一标准。目前常见治疗方案包括骨水泥、生物型假体等。其中骨水泥治疗属常见治疗方案,可为患者术后早期关节运动提供基础,但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且可能会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情况[2]。生物型股骨假体,为利用人体血液向假体流入及骨化能力,以满足假体与骨表面固定作用的治疗方案,可减少患者术中损伤,但术后早期髋关节稳定性相对较差,运动能力相对有限,术后活动能力下降,可能会影响患者整体康复能力[3]。为此,本次研究选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以上2种方案临床治疗价值。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假体股骨柄固定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6例,年龄61-86岁,平均为(72.33±5.10)岁;骨折至手术时间3小时-12天,平均为(5.31±1.02)天;体质量指数(BMI)18-34kg/m2,平均为(25.61±2.02)kg/m2;合并症:高血压24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12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63-88岁,平均为(73.01±4.89)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15天,平均为(5.40±1.96)天;BMI 18-36kg/m2,平均为(26.03±3.20)kg/m2;合并症:高血压28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15例。组间资料相近(P>0.05)。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纳入标准:①髋关节影像学检查Garden分型Ⅲ-Ⅳ型;②年龄≥60岁;③骨密度检测中T值≤-1;④自愿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⑤对研究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精神状态异常,不能配合完成研究;②既往髋关节手术史;③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④病理性骨折;⑤临床资料不完整,无法完成随访。

2 方法:拍摄X线片,测量患者股骨上段髓腔内径,Dorr分型中A、B型依据术中情况选择假体类型,C型应用骨水泥假体。静脉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做后外侧或外侧切口,逐层切开,暴露关节囊;关节囊“T”型切开,暴露骨折端,取出股骨头,截除多余股骨颈,使股骨颈保留0.5-1.0cm;适当扩充髓腔至适宜深度。对照组患者扩髓后,以脉冲冲洗髓腔、止血,保持髓腔干燥,在髓腔内放置股骨髓腔塞,将调和完成的面团期骨水泥注入,充分填充直至股骨近端开口位置;选大小适宜骨水泥型假体柄,植入骨水泥中保持合适前倾角,骨水泥凝固后修整多余骨水泥团块,安装双极人工股骨头;检查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调解关节张力,清洁关节腔,负压引流后逐层关闭。观察组患者扩髓后,选择适宜大小的生物型股骨假体柄、双极人工股骨头,安装完成后检查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调解关节张力,清洁关节腔,负压引流后逐层关闭。2组术后均保持患肢外展15°-20°,保持足中立位;术后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2组患者术后均开展渐进性髋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

3 观察指标:(1)比较2组手术及康复相关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2组术后不同时间(术后1天、3天、5天)时疼痛程度,以疼痛视觉模拟法(VAS)[4]评估:向患者发送1张标有0-10cm直线的白纸,让患者从0cm端开始向10cm端划线,0-10cm端分别表示不痛-剧痛,分数高表示疼痛感受强烈;(3)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术后保持随访,比较2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示[5],包括畸形0-5分、功能0-46分、疼痛0-44分、活动度0-5分,总分100分,分数高表示髋关节功能好。

5 结果

5.1 2组手术及康复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下床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及康复相关指标对比

5.2 2组疼痛感受对比:术后1天、3天时对照组VAS评分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2组VA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疼痛感受对比分,n=43)

5.3 2组并发症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与观察组的9.3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n=43)

5.3 2组髋关节功能对比:随访1年期间,术后3个月、6个月时,对照组Harris量表中畸形、功能、疼痛、活动度评分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Harris量表中畸形、功能、疼痛、活动度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髋关节功能对比分,n=43)

讨 论

老年为股骨颈骨折主要发病人群,手术内固定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案。但受老年患者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合并慢性合并症、康复依从性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会存在骨愈合缓慢、术后康复质量相对较差等情况,因此对其手术治疗要求相对较高,需在满足常规固定效果基础上,充分考虑患者自我康复情况,以满足其术后远期髋关节运动质量。

股骨颈骨折手术中,应用各种固定材料目前仍无统一标准。其中生物型股骨假体属新型治疗方案,假体组成中主要包括髋臼杯、聚乙烯内衬、股骨头、股骨柄,其与骨接触的关节假体表面呈现蜂窝样结构,应用早期通过物理锲入压配固定,随患者创面血运恢复,血液流经蜂窝状假体表面后,通过血液骨化作用,将假体与骨表面锚定结合,以保证假体固定效果。在应用生物型股骨假体治疗中,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治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为其术后康复提供生理环境基础;但此种固定方案在术后早期固定质量相对有限,随康复时间延长,患者假体表面与其骨组织充分结合后,可逐渐完成固定作用,但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自体骨组织修复能力需求较高,且难以满足患者短期内髋关节稳定性需求,因此术后负重行走、康复训练开展时间相对较晚,康复质量较差,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6]。骨水泥治疗中,假体表面光滑,通过骨水泥粘合作用,将假体与骨连接在一起,此种治疗方案主要优势为,固定速度快,可更好的将骨间隙与假体之间有效填充,并有助于将骨表面、骨水泥表面剪切力向压力转换,避免骨表面及假体之间相对移动、加强界面强度,术后在即可满足患者康复需求,帮助患者尽早完成术后康复训练,为其术后康复提供生理基础及机械支持。但此种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且在填充式治疗方案可能会引发骨髓腔高压,使脂肪滴进入血管引发栓塞,且假体使用时间长同样可能发生关节松动情况;而在扩股骨髓腔时,会形成菲薄股骨骨皮质,骨水泥骨化后,股骨复位时会产生扭绞应力,可能会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情况,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质量[7]。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应用骨水泥、生物型假体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提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骨水泥法治疗,会延长手术治疗时间,增加其术中出血量。考虑原因为,在应用2种手术方案治疗中,从手术准备至扩髓方法相同,但骨水泥法在扩髓完成后续进行髓腔冲洗、调和骨水泥、多余骨水泥块清理等步骤,术中操作步骤较多,因此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而生物型股骨假体在扩髓完成后,直接选择、安装适宜假体关节即可,手术操作步骤较少,因此对患者术中创伤相对较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较对照组长,考虑原因为,骨水泥凝固后,可帮助假体立即达到机械性初始稳定状态,使假体与股骨完全适应并融为一体,为患者术后早期下床运动提供充足机械支持,因此可帮助患者尽早开展术后康复锻炼,为其关节适应性、关节周围血运恢复提供基础;而生物型假体术后早期可能存在关节稳定性相对较差情况,因此需适当延长其术后下床时间,避免出现假体松动、关节脱位等情况。但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相近,考虑原因为,尽管应用骨水泥固定期间对患者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可能会影响其术后康复质量,但通过术后尽早下床康复运动,可弥补手术创伤大对其术后康复时间影响。因此从手术相关指标及康复指标来看,尽管骨水泥法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但并未影响其术后康复质量[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天、3天时,对照组VAS评分均较观察组高,但术后5天时2组VAS评分水平相近,考虑原因为,对股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患者术后主要疼痛来源包括手术牵拉性疼痛、切口缺血性疼痛、髋关节异物不适感等因素有关;在应用生物型假体固定治疗中,手术治疗方式相对简单,术中失血量较少,对患者病灶血运影响较少,因此术后缺血性疼痛感受相对较弱;在应用骨水泥法固定治疗中,因术中在安装假体外,还需通过调制骨水泥、骨水泥修整等手术操作以满足其关节固定需求,因此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切口缺血症状相对严重,术后病灶缺血性疼痛感受严重,因此术后早期疼痛感受显著提升,但因此种方案可满足患者其术后早期康复训练需求,一般在术后2天左右即可下床完成康复训练,且在下床之前可通过尽早开展床上康复训练,以提升其髋关节运动质量,改善髋关节周围血运状态,弥补其术中出血量较多相关疼痛感受,因此在术后5天时2组患者VAS评分相近。提示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生物型假体可降低其术后早期疼痛感受,但随术后时间延长,应用骨水泥治疗患者VAS评分逐渐降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考虑原因为,观察组出现2例假体松动、1例假体下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假体松动可能与生物型假体术后早期固定效果相对较差有关,即在术后早期生物型假体需依靠物理方法完成关节固定,若患者髋关节过度外展、过早负重,可能会出现假体松动情况;假体下沉发生原因,与假体固定能力有关,因此生物型假体假体下沉发生率相对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运动能力有关,尽早开展康复运动可改善其下肢静脉循环,以减少静脉斑块形成及斑块淤积,而生物型假体术后康复运动开始时间相对延迟,且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术后康复依从性下降、下肢活动不满足需求等情况,因此增加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关节脱位、2例骨水泥危象、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及2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考虑原因为,正常情况下,骨水泥在使用后短期即可完成假体与关节之间固定作用,保证假体固定效果,满足其术后康复需求,以强化关节周围肌肉组织对关节支撑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关节稳定性需求;但因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其自身运动质量及肌肉支持质量均明显下降,可能会影响其术后关节周围组织对关节运动支持质量,在关节过度运动、撞击等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关节脱位发生风险,本次研究中发生关节脱位患者年龄为84岁,术后居家康复护理中因跌倒而发生关节脱位,经针对性治疗后关节复原;应用骨水泥法治疗中,尽管可缩短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开展时间,改善其下肢静脉血流状态,但在手术治疗中引发了骨髓腔高压,出现脂肪滴入静脉而引发栓塞;骨水泥治疗后,因扩髓完成后股骨皮质菲薄,骨水泥固化后,股骨复位时会增加股骨扭转方向压力,以在股骨假体柄骨水泥柱末端发生股骨骨折,因此会增加其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但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提示在从手术方案安全性分析中,2种手术安全性相近,因此在对患者治疗中,可依据其实际需求进行手术方案选择[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年期间,术后3个月、6个月时,对照组Harris量表中畸形、功能、疼痛、活动度评分较观察组高,术后1年,2组患者Harris量表中畸形、功能、疼痛、活动度评分相近,提示2种手术方案在术后6个月时,骨水泥固定治疗方案表现出良好康复效果,但随治疗时间延长,2种术式康复效果相近,考虑原因为,骨水泥治疗方案,一般在术后早期可为患者提供直接康复支持,满足患者康复质量,且随其康复训练的开展,其病灶周围血运改善,弥补其手术治疗创伤,并为其髋关节运动提供软组织支持及持续血运供给,为持续性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供康复基础,因此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对照组Harris评分均较观察组高;接受生物型假体治疗中,一般情况下,随患者病灶血运逐渐改善,可通过其自身血运流入假体表面骨化后,将假体表面与患者骨组织紧密结合,关节稳定性逐渐增强,进而可满足其术后康复需求,且随着软组织、骨组织修复完成,其髋关节功能逐渐改善,因此Harris评分逐渐提升,一般情况下,骨组织自我修复时间约为3个月,但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其Harris评分仍低于对照组,考虑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较大、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较差、术后康复运动依从性相对较低等因素有关,但术后6个月后,其生物型骨组织固定质量逐渐增强,且随患者日常生活增强,关节运动及周围软组织支持能力随之增强,因此可提升其Harris评分,最终在术后12个月时其Harris评分与对照组相近。通过术后1年随访获得Harri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可知,尽管生物型假体固定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康复质量,但随治疗时间延长,2种术式均可满足患者髋关节康复需求[10]。黄永湘[11]等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分别应用生物型、骨水泥型手术方案治疗,结果显示,骨水泥型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延长[(52.3±15.7)分钟 vs(35.3±10.1)分钟],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86.5±13.7)ml vs(75.6±27.5)ml],首次下地时间显著缩短[(27.6±7.3)小时 vs(42.3±19.6)小时],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但该研究结果显示,骨水泥治疗患者术后1年Harris评分显著提升[(88.6±6.5)分 vs(77.3±5.1)分],与本次研究的2组评分相近[(85.61±9.67)分vs(83.42±10.26)分]结果不一致,考虑原因可能与患者术后康复依从性、年龄水平等因素有关,而本次研究中更全面比较了2种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疼痛感受等情况,可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参考意见。

综上,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治疗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水平相对较高,术后早期疼痛感受提升,整体治疗结果具显著优势,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髋关节功能均与生物型假体患者相近,可结合患者实际需求选择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髋关节
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人工髋关节假体临床使用研究
3D打印个体化导向器辅助膝关节置换术出现股骨前皮质切割的原因分析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人工智能手部假体
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体隆鼻前后要注意什么
3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