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与骨水泥粘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2-10-16徐伟钦
徐伟钦
( 莒县中医医院骨科 , 山东 莒县 276500 )
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腰部、背部疼痛、椎体前缘高度丢失、肺功能降低、脊柱的运动功能受到限制等症状,甚至引起脊柱后凸畸形,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幸福指数及生活质量[1]。诱发该病的因素比较多,包括骨质疏松、肿瘤、椎体感染、椎体退行性病变、创伤性骨折等[2]。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为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具有康复期短、操作简单、微创等优点[3]。但其术后可能引发骨水泥渗漏,常见骨水泥渗漏部位有椎间隙、椎体周围、椎管内、椎体前缘静脉、针道通路等,不利于患者预后康复[4]。骨水泥主要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构成,是一种极具精细化的化工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和高科技等特征,同时也是一种性能优异、应用范围极广泛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显示,早期所使用的低粘度骨水泥存在一定的弊端,在高压力下易产生骨水泥渗漏现象[5]。随着医学的发展,高粘度骨水泥具有瞬时高粘性特点,可低压力注射,给组织带来的热损伤较轻[6]。本文具体探讨了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与骨水泥粘度的相关性,希望为减少骨水泥渗漏提供参考。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82例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符合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标准,年龄40-70岁,具有手术指征;无椎弓根及其他附件累及;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受伤到治疗未超过2周者;影像学检查提示椎体后壁完整。(2)排除标准:患有凝血障碍性疾病者;骨水泥或显影剂过敏者;穿刺通道无法建立者;局部或全身感染者;不耐受手术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1例,2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椎体数、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等对比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都给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取俯卧位,确定椎弓根弓体表投影。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择纵向小切口,穿刺单侧椎弓根至椎体的前1/3 部位且同时位于椎体的中线,完成后拔出针芯。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将低粘度骨水泥、高粘度骨水泥缓慢注入针筒内,当填充满意后退出穿刺针。骨水泥由DePuy Spine公司提供,所有手术操作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3 观察指标:(1)对2组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记录与分析。(2)在术后1天、3天与7天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状况的评定,疼痛越重,VAS评分越高。(3)记录与随访2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椎体功能,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获得判定数据,分数越高,椎体功能越好。(4)记录2组术后3个月的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与发生部位。
5 结果
5.1 2组围术期指标对比: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骨水泥注入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表2 2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5.2 2组术后疼痛评分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天、3天与7天的疼痛VAS评分均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对比分)
5.3 2组术后ODI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O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见表4。
表4 2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ODI评分对比分)
5.4 2组骨水泥渗漏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其中椎间隙1例、针道通路2例,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中术后发生渗漏22例,其中椎间隙6例、椎体周围6例、椎管内5例、椎体前缘静脉3例、针道通路2例,发生率为11.5%,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对比(n,%)
讨 论
人口老龄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日趋严峻,因椎体骨质疏松与椎体肿瘤所引起的中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骤增,在进行治疗时发现,保守治疗会加剧患者痛苦,为此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7]。椎体成形术是指通过骨水泥的注入达到矫正脊柱等强化椎体的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其中固化后的骨水泥可提高骨折椎体的稳定性,降低骨折端的微动率,进而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8];并且通过骨水泥的填充能够完成被改变的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患者的脊柱功能与活动度的维持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或预防[9]。本研究显示,患者均已完成手术治疗,2组骨水泥注入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天、3天与7天的疼痛VAS评分均低(P<0.05),表明高粘度骨水泥的应用能减少手术创伤,促进缓解术后疼痛。从机制上分析,高粘度骨水泥的抗压强度比较强,对末梢感觉神经具有双重作用,聚合温度在55℃之间,在人体中与自然进行骨性结合,无明显的炎症反应,并且对骨质常无影响,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10]。
椎体压缩骨折所引发的脊柱畸形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因深静脉血栓等造成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患者一经确诊椎体压缩骨折,应立即采取椎体成形术治疗[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ODI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从机制上分析,高粘度骨水泥自身具有杀菌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降解性以及较好的生物相释性,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自行转化为相似于人体骨结构的组织,从而发挥骨传导和诱导成骨特性,促进机体椎体功能恢复正常[12]。椎体成形术是经皮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提高患者骨折椎体的硬度,从而增加稳定性。但骨水泥渗漏作为其并发症之一,并逐年呈上升趋势[6]。骨水泥的渗漏的原因可能如下: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操作者对骨折的椎体特征不够了解及注入骨水泥的熟练程度不够,无法较好掌握注入时机;且由于X线机在术中进行观察时显影不明显,无法及时停止骨水泥的注入,容易因未较好把握骨水泥的量而造成渗漏;椎体成形术结束后,术者也有可能因太早拔管导致骨水泥回流从而造成渗漏[13]。虽然多数骨水泥渗漏无临床表现,但其仍可引起神经根损伤、瘫痪、脊髓受压、肺栓塞甚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3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其中椎间隙1例、针道通路2例,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中术后发生渗漏22例,其中椎间隙6例、椎体周围6例、椎管内5例、椎体前缘静脉3例、针道通路2例,发生率为11.5%,组间对比差异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机制上分析,因高粘度骨水泥的低气泡产生率,注射时可产生瞬间高粘度,且注射时间较,都可降低邻近组织因骨水泥所造成的灼伤率。并且高粘度水泥可迅速凝固,稳定椎体,且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形成[15]。不过本研究没有进行多年的随访,且2组一般资料分析比较少,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探讨。
总之,高粘度骨水泥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能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能减少手术创伤,促进缓解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恢复椎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