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队文职护士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探讨
2022-10-16张静马静
2005年6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随着此条例的深入贯彻,各部队单位于2006年开始陆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文职人员
。实施文职人员制度是军队人才管理机制的重大创新,对我军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职护士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和程序,聘用到军队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岗位工作,履行现役护士相应职责的非现役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在落实新编制,实施文职人员制度中,现役干部的转改和社会公开招聘,使文职护士成为护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卫勤保障、抗疫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文职护士特点
1.1 特殊性 文职护士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军队编制护理人员,既不同于军队护士,也不同于聘用护士。她们年龄集中在25~35岁,对部队的主观依赖性较小,比较有主见,有想法,不愿被传统思想和做法左右
。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到各种新鲜事物的影响。
独立的教育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形成的核心,是体现其专业性的重要标志。秉承这一理念,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比重,从教、学两个方面优化课程教学,把教、学、做结合起来,变教为启,变学为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发展。课程设置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依据小学教师工作职责、任务,明确胜任其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等,从而构建最适宜的课程体系。
1.2 数量较多 军队康复疗养中心编制改革以来,军队护士与合同制护士数量逐渐减少,护理队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现有文职护士数量占总护士比例已达到90%以上,因此,这支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整体护理建设。
1.3 专业性强 文职护士工作在康复医疗的最前线,护理工作更是康复疗养工作的延伸,为保障疗养服务的实用性和满意率,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比一般文职人员高。为此,进行文职护士招聘时均要求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相应专业护理工作经验的初级(师)或中级专业资格人员。
2.1 思想政治素养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随着军事改革,很多军队医院转型为康复疗养中心,工作重心由临床医疗转变为康复疗养,服务对象由原来的地方患者和官兵转变为单纯保障军队战斗力。部分文职人员对于自身的定位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是“合同聘用制人员”,扎根军营、献身军营的信念不牢
。对许多新聘文职人员来说普遍存在对康复疗养理论基础知识不熟悉,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即使是原有的文职人员,由于现行岗位与其原来所学专业不同,或者相同专业岗位但服务对象发生转变后对现岗位要求与之前不同,这种转变会使文职人员对自身专业感到无用武之地,或对今后职业发展产生担忧,这种思想阻碍文职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康复疗养中心的发展。
2 存在问题
1.4 长远性 从2005年颁布文职人员条例至今已有16的时间年,2017年中央军委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进行重新修订,条例对薪级设定、培训考核、岗位分级、服装统一等都有了明确规定,使文职人员离职率降低,淡化了雇佣思想,更有归属感。
2.4 体能素质薄弱 2020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体育训练大纲》首次将文职人员纳入考核体系,并对考核训练内容及考核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体能考核每年不少于1次,考核内容为通用训练课目中的单杠屈臂悬垂/俯卧撑(女)、引体向上/俯卧撑(男)、仰卧起坐、3 km跑,内容涵盖了对机体力量及耐力素质要求。大纲还规定,所有考核科目必须在4 h内完成,这就大大提高了考核的强度与难度,也对文职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综合而全面的要求
。文职护士在地方院校工作和学习时未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在完成高强度的保障任务时会出现体力不支、耐力不足的情况。
2.5 科研创新能力较弱 军队文职护士的组成除近几年新招聘的文职护士以外,原社会招聘人数也不在少数。他们平均年龄比较大,而且绝大部分文职护士为女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除工作外还需要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因此下班后往往也没有时间针对工作中的新方法和新举措进行总结和研究
。虽然平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但不善于发现问题,创新能力有限,谈起科研选题觉得无从下手,更没有业内专家进行指导,使得部分文职护士认为科研工作过于困难,缺乏主动创新意识。
2.2 自身素质和保密意识有待提高 文职人员大多毕业于地方院校,因受地方院校与军队院校职能不同,多数文职人员没有军队工作经历,对基层官兵和军队人员工作、生活、训练环境和心理健康的情况不了解,在为他们诊疗护理服务时态度生硬,主动沟通意识不强
。为疗养首长服务时,不注重礼仪礼节或过于紧张,导致忙中出错。接触保密性文件或保障任务时,缺乏系统的保密知识教育,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在资料的传阅、复印等环节,很多文职人员都有机会接触到保密文件,难免有个别管理者疏于管理
。被管理者对保密责任的理解有偏差,认为保密是保密部门和机关领导的事,与己无关。
3.3 紧贴战场,真考真比 文职人员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能否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救得下、打得赢”就必须在平时刻苦训练,提高战伤救治能力。有研究结果显示:过硬的战伤救护技术能力、强大的心理应对能力、有效的野外战场生存技能以及有效的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非常重要
。由于现代战争战场空间大、机动性强,要使伤病员在“黄金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就必须加强救治人员的战救技术培训,以提高卫勤保障与应对战争的能力。王建荣
建议在日常战伤救护培训工作中,重点加强情景实战演练和检验,在实战演练中提供心理支持。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科训科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将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放在首位。理论方面集中辅导文职人员对核化生等新型武器的鉴别、预防和洗消能力,通过观看录像、卫勤知识讲座等有针对性进行授课。实战实训方面,坚持“严选严抓、实训实练”的原则,对全体文职护士进行战伤救治集训,使其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野战救护技能和军事体能素质的重要性。除上述安排外,还可在护理助手APP上每日答题强化,促进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训练、综合演练等活动,让大家在艰苦陌生的环境中强心理、练思想、练体能、磨练意志品质。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对遴选出的文职护士尖兵通过聘请外院专家、模拟真实战场,进行基础理论、救护技能(匍匐搜救急救、伤情评估复苏、ALS便携式呼吸机使用、颠簸状态下微光静脉输液)、军事体能(3 km跑)三个方面的技能比武。通过在“准战场”上的拼搏较量,战现场救护技术考核总体成绩均由原来的良好(80~89分)提升至优秀(90~100分),使实战化训练的意义得以提升。
2.3 备战实训意识不强,心理素质差 文职人员的军事训练工作仍存在不足;实战化救护训练操作流程不完善,训练内容不够科学,训练标准不高,训练时间不足;缺乏对战伤救护操作流程合理性的有效检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
。加之文职护士女性占绝大多数,面对战场各种爆炸、烟雾、创伤、血腥等刺激时,会有极大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从而影响现场救护的处置能力。处理应急保障或参加卫勤任务时,灵活应变能力不足,常会出现茫然、紧张、恐惧感
。
3 主要做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韩国企业也逐渐增多。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韩语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入到韩国企业进行参观与学习。学生在对韩国企业进行了解的过程中,能够与韩国文化与韩国语言进行直接接触,使学生能够真实体会到韩国文化以及韩国语言的魅力,从根本上使学生的韩语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其韩语水平。
3.1 转变思想,提升技能 随着军队编制的调整,军队康复疗养中心护理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保障的宗旨和使命没有改变。现在我们不仅要熟悉一般疗养员的心理特点和疗养护理程序,还要掌握特勤疗养的护理特点。这是对文职护士更是对护理管理者的全新挑战。为确保康复疗养水平的提升,应对新聘文职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并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原则,将最急需掌握的内容列入其中,实现从政治上、军事上完成从地方人员到军队文职的转变。为推进康复疗养工作向新向好发展,对岗位转变的原有文职护士也应进行康复疗养方面的系统培训,如请各疗区负责人和技术骨干集中授课,深入浅出地讲解康复疗养理论知识。或将一些常用的知识做成短视频,用动画的方法让人记忆深刻。倡导对专业技术进行创新,在平时工作中获得认可达到理想效果。定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综合评价。随着思想和工作岗位的相继转变,专业技能得到逐步提升。
3.2 内强素质,姓军为兵 孙宏伟
认为在对文职人员进行招聘时,要细致审查招聘文职人员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历史、家庭背景、心理健康等情况。组织新聘文职培训时,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军队条令条例,定期开展保密安全教育,筑牢思想防线,组织全员学习《保密法》《军队保密原则》《网络安全保密基础》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将涉密文件拍照传阅,定期清查微信小程序、朋友圈、微博等,使文职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一切听从党指挥,服从命令。在转向保障打仗的背景下,姓军为兵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为军服务意识必须得到加强,文职人员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军队建设、服务军队建设。文职护士作为康复疗养中心的窗口人员,应加强护理礼仪的学习,强化窗口服务意识,树立和发扬优质护理形象,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护士礼仪是护理文化的外在表现,无论在地方医院还是军队康复疗养中心,护理文化都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科室可将1名形象与礼仪修养较好的文职护士设立为礼仪教员,从站、坐、行、问好、指路等方面对其他工作人员加以培训,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使用文明规范用语,淡妆上岗,微笑服务。接待疗养员时增加茶艺展示、书法、歌舞表演等文娱活动,加强沟通与交流的学习,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NDVI值除石渠县外分布较均匀,石渠县北部区域NDVI值均较低(图5c)。研究区内NDVI减少区域与增加区域无明显差距(图5d)。研究区NDVI变化趋势以无明显变化为主(图5f),显著减少区域与显著增加区域除石渠县外均匀零星分布;显著减少区域、无明显变化区域和显著增加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分别为 10.55%、68.89%、20.56%;在石渠县北部显著增长区域较为集中,南部则显著减少较为集中。
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采用框图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采用与因素的从属关系的论证方法,构造判断矩阵,按照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强度、偏好、优劣等标度方法,根据1~9级的倒数标度,判断矩阵,满足下列条件,则可以进行最大特征值的向量的分析。
3.4 科学训练,有力保障 有数据表明在入伍基础训练期间,美军新兵训练伤发病率为6%~12%,而在海军特种兵训练中,训练伤发生率则达到30%
。文职人员初次进行军事体能训练时,因日常训练意识不足,未能掌握科学的功能性训练理念与方法等原因,尤其是3 km跑步经常会有训练伤的发生。为此医护部科学选择辅助练习方法,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形式,指导文职护士平时进行八段锦、颈肩操的练习,充分拉伸上肢及肩、背周围肌群,改善呼吸功能;每周进行2次3 km跑步打卡,注重下肢力量的提高,增强腿部肌肉稳定性。在训练前充分热身、训练中根据自身状态逐步调整呼吸频率与步幅速度,训练后有针对性的拉伸,这样既锻炼了心肺功能又提升了自身体力与耐力,有效预防训练伤的发生。全体文职护士在年底的军事体能考核中成绩大幅提升,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为在环境恶劣、高强度的卫勤保障时打好体能基础。
3.5 创新钻研,自我提升 科研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护理质量要提升,就必须重视护理科研创新,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护理科研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护理质量高低、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图书馆常年定时开放,并存放大量前沿文献供撰写者借阅,也可通过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查找与选题相关的文献。中医理疗科成立科研创新小组,由高学历、高职称的医护骨干负责科室新业务、新技术、科研论文的初审工作。根据各层级科研能力,量身定做护理科研目标,对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下和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护士,积极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工作5年及以上人员,要求每人每年至少撰写1篇护理论文来提高论文书写水平。同时聘请专家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文职人员传授撰写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通过培训授课,平时收集资料,进行经验总结等,使文职护士科研知识水平显著提升。现绝大多数文职护士每年至少有1~2篇学术论文在正规期刊发表,各种新型实用专利的发明和论著的撰写也在逐步提升。
作为艺术元素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青花纹样,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吸收借鉴,并将其与现代设计元素结合在一起,以丰富它新的生命力和内涵。这些装饰风格和文化内涵都不断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体现。现代陶瓷设计中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众多领域,例如:建筑、卫生以及大众印象中最为普遍的室内陈设艺术。在陈设瓷中的应用十分丰富,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在日益发展的新文化结构中逐渐延续自己的审美风格,所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4 讨论
文职护士姓“军”名“文”是军队护理队伍的的生力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也是文职人员的时代重任。本文密切结合康复疗养中心当前护理队伍的实际情况,探讨军改期间军队卫勤保障工作需要和康复疗养中心转型期间工作特点,体现“保健康、保打赢”的职能内在要求,用实际经验总结并提高文职护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康复疗养护理的含金量。
[1] 黄盈,余飞.军队文职人员护士特点及其在执行卫勤保障任务中的作用[J].卫生管理,2018,40(15):1774-1777.
[2] 尤晓玲,唐娜,林翠吟,等.心理契约在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7-79.
[3] 周维鹊.加强军队文职人员管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政工学刊,2019(7):36-37.
[4] 高云,彭飞,李昊.军队医院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27(10):963-971.
[5] 蒋长萌.加强军队文职人员队伍保密管理工作的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22):106,126.
[6] 康鹏,丁陶,邓月仙,等.战救技术实战化教学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7):680-682.
[7] 画妍,尼春萍,邵佩,等.军队文职骨干护士培训效果追踪评价[J].护理学报,2013,20(8B):10-12.
[8] 冯雪莲,李宗美,张丽,等.卫勤战备文职人员能力素质的现状思考及对策[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7):398-399.
[9] 郭晓,肖飞,刘红.身体功能性训练在军队文职人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20,18(6):598-599.
[10] 朱娟,吴觉敏,章雅青,等.临床护士系统化科研培训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7):60-62.
[11] 孙宏伟.加强军队招聘文职人员保密管理的思考[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9,21(10):65-67.
[12] 王晶,王斐,田晶,等.护士礼仪与人文建设一体化培训方式在医院文化品牌建设中的探讨与应用[J].智慧健康,2017,3(8):23-25.
[13] 杏玲芝,冯霞.西北高原战区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战场救护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2(3):184-188.
[14] 王建荣.新军事变革下构建应对作战形态和伤情变化的战创伤救护体系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1):20-23.
[15] 诸葛明怡,宁丽娜,熊杰.浅谈美军军事训练伤预防策略[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28(4):55-57.
[16] 刘宏宇.立足临床实践重视护士科研意识的培养[J].护理研究,2010,17(3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