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习练太极拳对其发源地冠心病患者心脏重塑及心功能影响研究

2022-04-06顾迎春韩凌马娟孙兵兵赵智琛尹宁伟连鸿凯王东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习练太极拳左室

据报道

,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加重医疗负担。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及胸痛中心的建设,尽管部分地区冠脉开通时间显著降低,心肌坏死范围减少,但心肌梗死后一系列心脏重塑演变仍在进行,最终导致心衰的结局。除心肌重塑药物干预外,基础研究表明

,有氧运动疗法可通过调控相关基因通路表达而抑制心梗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氧化应激,从而改善心肌重构。基于“五大处方”的心脏康复理念管理下,临床研究亦表明

给予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干预,其心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显著获益。但由于对疾病安全性的担忧、康复费用、康复中心场地等影响,高达60%的冠心病患者并未参与心脏康复,而院内参与心脏康复的患者院外可能因缺乏社交互动而流失

,那么为这些患者探索一种新的康复运动形式至关重要。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特色的有氧运动形式受到广大中老年人喜爱,且具有冥想、舒缓心境等优势,是心脏康复中很有前景的运动选择。本研究通过对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常驻居民实地调研,明确长期习练太极拳对既往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太极拳作为心脏康复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支撑。

“三严”和“三实”不是独立的关系,它是相辅相成、有机整体的统一。“三严”是基础,是为人为官为政的根基和基础。有了修身做人的基础,“三实”才有可靠的支撑和保障。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三实”可能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团队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对陈家沟常驻居民进行横断面入户登记调查,从参与调查体检居民中筛选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患者76例,其中6例患者因超声心动图资料不全被剔除,4例患者因发生心肌梗死前存在习练太极拳史被剔除,最终共纳入既往心肌梗死患者66例,按练拳情况分为非练拳组及坚持练拳组,其中非练拳组34例,坚持练拳组32例。由于临床因素可能会混淆事件发生率,本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将健康非练拳居民分别按1∶1匹配到坚持练拳组及非练拳组,匹配容差为0.2。

本项研究经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号:201901),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1900023059),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且均为陈家沟本地常驻居民;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病史明确;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参与统一体检并具备自主活动能力,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发生心肌梗死前即习练太极拳1年以上居民;基线档案资料不全居民;存在室壁瘤患者。

本研究发现对于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患者,与非练拳组相比,坚持练拳组可显著改善左房内径(

=0.030)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0.026),其他心腔结构未发现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发现E/e'、LAVI显著改善,见表1。为避免混杂因素影响,应用多元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两个变量,据表1统计学结果,将存在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或E/e'、LAVI异常的患者视为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根据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分为心脏结构功能异常组和非心脏结构功能异常组,进一步应用多元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仍发现坚持习练太极拳可显著影响心脏机构功能,见表2。

心肌梗死后往往会出现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障碍,伴随心室体积增大、形状改变及梗死阶段心肌变薄、非梗死阶段心肌变厚,从而影响心肌舒缩效应及电活动,逐步使患者活动耐量受限,甚至走向心力衰竭的结局,而且大概25%的心肌梗死患者将来可能再次经历心血管不良事件。事实上,这种不良预后是可以延缓或避免的,除戒烟、营养等一般生活方式转变之外,运动训练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的核心基石。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练拳组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患者心腔结构大小发生重塑,其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0.031)显著扩大,LAVI及E/e'则显著升高,见表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坚持练拳组居民心肌结构及心功能改善,未发现统计学差异,见表4。

2 结果

对冠心病患者而言,虽然冠脉造影检查具有极高的准确性,但由于价格昂贵及有创伤,临床不适合做为首选方法。与前者相比,超声心动图的优点突显,其属于无创检测,操作简单方便。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但此技术在对左室舒张功能评价中需要大量样本且可重复性较差,而且容易受患者个人体型、所处体位及肺内所含气体量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误诊,成为其技术应用中的一个瓶颈。

在生命观念建构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揭示隐含于生命观念中的原理与规律,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生命观念的迁移,解决生物学具体问题,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1.3 分组情况 非练拳组:本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前后从未习练太极拳,日常生活正常进行。坚持练拳组:与非练拳组日常生活相似,坚持每周练习陈氏太极拳24式≥3次,且满1年以上者视为坚持练拳,15~45 min/次。健康对照组:从陈家沟健康居民中筛选,采用倾向性评分,按1∶1根据性别、年龄、疾病史匹配非练拳组及坚持练拳组,分别为健康对照组1及健康对照组2,健康对照组均为健康未练拳居民,日常活动与非练拳组及坚持练拳组类似。

本研究最终纳入66例既往发生心肌梗死的陈家沟居民,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62.91±8.50)岁,练拳组平均练拳时间(28.0±9.32)年,与非练拳组相比,练拳组抽烟者更多,主要与练拳者以男性为主相关,非练拳组较长期练拳组年龄偏大,余指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健康对照组1与健康对照组2相比,健康对照组2男性偏多、年龄偏小,与非练拳组及长期练拳组性别、年龄一致,但健康对照组组间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1.4 监测指标 超声心动图指标:研究表明

舒张前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前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E/e')、左房容积指数(LAVI)可准确评估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当左室舒张功能降低时,LAVI和E/e'升高。于安静状态下使用PHILIPS-EPZQ-7C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射血分数(LVEF)、E/e'、LAVI等指标,比较长期习练太极拳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

本研究发现与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相比,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心功能显著降低,并出现左室重构现象;与既往发生过心梗但未练拳患者相比,发现长期习练太极拳可延缓甚至逆转心腔变大变薄,显著改善心梗患者心肌结构及舒张功能。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多数居民有规律习练太极拳的习俗,潜移默化的对居民机体及心血管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机制上来说,长期规律的太极拳运动能使心肌纤维变粗,防止纤维化和变性,心肌壁变厚而有力,心瓣膜弹性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每搏量及总心排量增加,同时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提高冠脉血供,心脏的顺应性和心脏泵血功能均可得到改善,从生理上改善心功能及预防心脏功能衰退

此外,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的同时可能伴随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包括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该系统激活分泌的儿茶酚胺及血管紧张素Ⅱ协同加重心肌损害,促使心肌肥大及纤维化

。也有研究发现太极拳运动对下丘脑-腺垂体轴的机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Alexei等

研究太极拳运动对纤维肌痛症妇女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影响发现太极拳训练改善心率变异性,主要是通过改善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发挥作用,由此带来的获益可能降低心脏风险,并改善纤维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Guo等

针对退役老干部的研究同样得出一致结论,发现太极拳运动后,总功率(TP)、归一化高频功率(nHFP)、LFP/HFP、心率和收缩压均有明显变化,提示长期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迷走神经调节,并倾向于减少交感神经调控。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长期习练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的整体心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却并不能逆转因为年龄增长导致的心功能的下降趋势

有机水果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在果树栽培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生物调节剂。有机果树施肥应该以有机肥为主,禁止使用化肥,有机肥主要选择完全腐熟的农家肥,或沼气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液沼渣,有条件的种植户推广使用生物菌肥。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后易发生心肌重塑,甚至影响心脏舒缩功能。而太极拳作为一项相对安全的有氧训练,长期习练太极拳可能延缓或抑制心肌重构的进展,对心脏舒张功能亦显著改善,为太极拳作为心脏康复运动疗法选择提供依据。

[1] 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3):209-220.

[2] 刘纽.心梗大鼠心肌ALCAT1 在运动抑制心肌细胞钙代谢异常及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3] 候璐.有氧运动下调心梗心脏ALCAT1 抑制心肌线粒体自噬和损伤[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4] BUCKLEY B,DE KONING I A,HARRISON S L,et al.Exercis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v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impact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J].Eur J Prev Cardiol,2021(11),1-7.

[5] DIBBEN G,FAULKNER J,OLDRIDGE N,et al.Exercis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21,11(11):1-264.

[6] TRAJKOVI N, OR EVI D,STANKOVI M,et al.Exercise-Based Intervention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J].Life (Basel),2021,11(9):1-33.

[7] KABBOUL N,TOMLINSON G,FRANCIS T,et al.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re Components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on Mortality and Morbidi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J].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18,7(12):514.

[8] T HYGESEN L C,ZINCKERNAGEL L,DALAL H.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national Danish register-based study of predictors of referral and outcomes[J].Eur J Cardiovasc Nnurs,2021,20(1):i76.

[9] ARQUES S,CHELAIFA H,VIEILLARD M,et al.Clinical relevance of spectral tissue Doppler-derived E/e' in older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J].Ann Cardiol Angeiol (Paris),2021,70(5):286-293.

[10] LI Z,BAI X,HAN L,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Left Atrial Volume Index and 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 Heterogeneity: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 Healthy Chinese Population[J].Int J Gen Med,2021,27(14):2117-2125.

[11] 顾迎春,孙漾丽,胡大一,等.太极拳运动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9):1147-1149.

[13] WONG A,FIGUEROA A,SANCHEZ-GONZALEZ M A,et al.Effectiveness of Tai Chi on Cardiac Autonomic Function and Symptomatology in Women With Fibromyalg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Aging Phys Act,2018,26(2):214-221.

[14] FENG G.Effects of long-term Tai Ji Quan exercise on automatic nervous modulation in the elderly[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015,31(2):158-163.

[15] 何小才.基于超声心动图初步研究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功能的影响[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习练太极拳左室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