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经世国医大师扶正祛邪治疗肝癌经验总结*

2022-10-15刘丽丽徐云生张国梁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肝体扶正正气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致死病因中排第2位

。根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征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肝积”范畴。徐经世教授认为“正虚邪实”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因此治疗应将“扶正”贯穿始终,根据疾病发展的演变规律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病初以调理脾胃为主,病久累及肝肾则以补养下元为主。

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肝癌在中医典籍中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癥瘕”“积聚”等范畴。《难经·五十六难·论五脏积病》载:“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诸病源候论》曰: “盘牢不移动者,是癥之,言其形状可癥验也,若积引岁月,人即柴瘦,腹转大,遂致死”。宋代《圣济总录》云:“积气在腹中,久不差,牢固推之不移者,……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证治汇补》曰: “积之始生,因起居不时,忧恚过度,饮食失节,脾胃亏损,邪正相搏,结于腹中,或因内伤外感气郁误补而致”。

据此,肝癌的中医诊断为肝积较为贴切,其病因则主要为起居失常、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或感受外邪或失治误治等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精、气、血、津、液等生化失常,日久则正气亏损导致病邪结聚于体内发展而来。

1.1 正气不足是病机关键 肝癌的病机关键在于人体正气不足,正如如张元素所云:“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皆能成积”。《医宗必读》载: “按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何为正气?徐师认为正气是人体生命功能的总称,具体而言人之五脏六腑的气血、精神、营卫、元阴元阳、津液、经络运行等,均为“正气”范畴。但人体正气主要来源于先天又有赖于脾胃的充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津液与输布水谷精微,充足先天,供养机体,故培护脾胃是扶正气的重要一环

。因肝主疏泄,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全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之疏泄功能失常,则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失调,由此可见肝在人体脏腑中居于核心地位。肝之疏泄功能失常首先影响脾、胃气机升降运动,从而导致脾运化功能发生障碍,气血生化无源。

另外,肝与肾为母子关系,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二者之间存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的关系。肝病日久必然会累及于肾而出现肾精的封藏与排泄障碍,从而出现元阴元阳的不足,进而出现肝肾亏虚、水不涵木的病理变化。可见肝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与肾一为先天之本,一为后天之本,后天之本充养先天之本并濡养肝脏,使肝之气血充足,肝体得以濡养,而脾、肾功能的正常发挥又依赖于肝之疏泄和藏血功能的正常。肝、脾、肾功能失常则人体气、血、精、津、液、元阴元阳、水谷精微生化和代谢障碍,不仅使人体正气难以充养,还会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等病理变化,日久结聚成瘤。

3.1 调和中州,培土达木 肝癌虽病位在肝,但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运。因此李东垣《脾胃论》中指出人之清浊之气皆从脾胃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二者一升一降,升降相辅相成,从而维持人体升降平衡,一旦失常则百病丛生。正如《脾胃论》中提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徐师认为从接诊的肝癌患者来看,最主要表现为乏力、虚弱、纳差、腹胀、腹泻、心神不安等症状。因此针对主症首先应以扶正为主,而此时扶正的关键即在于调节脾胃运化功能,恢复肝胆脾胃的升降出入运动,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则疾病可愈。正如《景岳全书》所言:“善治脾胃者,即可以安五脏也”。徐师结合临床实际,创制了具有扶正安中,调肝和胃功效的扶正安中汤(组成为生黄芪、酸枣仁各30 g,仙鹤草、怀山药、橘络各20 g,石斛15 g,灵芝、绿梅花、无花果、姜竹茹各10 g,炒谷芽25 g)。方中生黄芪补气升阳,补中有宣通之力,故补而不滞,对肿瘤患者应以生用为宜。仙鹤草养血调血,佐以益气养血药可起到补虚扶正之效。淮山药性味甘平,能健脾固肾、补气除滞,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的功能

。石斛性轻和缓,能补虚、生津止渴、厚理肠胃,同时还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绿梅花、谷芽醒脾和胃、芳香开郁,直以安中。无花果收涩止泻、润肠通便,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其具有抗癌作用

。灵芝不仅具有抗肿瘤作用,同时还具有增效减毒、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方中酸枣仁意在宁心而安五脏,更有助于“安中”之效。橘络以降逆和中、和络护胃;竹茹宁神开郁、清热化痰可调和诸药,使胃易于受纳。对于肝癌等肿瘤术后患者徐师常以此方加减化裁,治以调和中州、培土达木以达扶正安中之效。方药虽平淡,但治养结合,切中病机,可收佳效。

总之,肝癌是以正虚为本,初起正气尚存呈木旺土虚之势;随着病情的演变则肝体由实转虚并累及下元呈现肝肾亏虚之象。同时由于肝、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可出现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等病理产物呈正虚邪实之势。

2 治疗原则

肝癌的产生多由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发展而来,由于病程长,许多患者饮食、精神失于调摄,大多数肝癌患者经过手术、介入、化疗等治疗,特别是失治误治过用苦寒攻下药物,患者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肝肾功能损害、免疫功能下降等正气亏虚的表现。因此肝癌的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分期论治的治疗原则。病初主要表现为正气尚存、木旺土虚,治疗应以条畅气机、培土达木、调和中州为主,同时兼顾病邪,给邪以出路。病久则肝阴肝血渐虚,并逐渐累及下元,此时则应滋水涵木,濡养肝体为主。

1852年9月至11月,太平天国大军攻打长沙,南城墙及天心阁、妙高峰下的城南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前身)、河西的岳麓书院,均遭到严重破坏。刘崐上任后,首先就修复了当时的南城门天心阁及一段古城墙,设炮台九座,增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天心阁至今仍是长沙的古城标志。

另外徐师还指出精神是指精、气二者的集中表现。中医学认为“精”和“气”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而“神”是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同时中医学还认为精为神之宅,气为精之母,积气合精以成形,形存神全才有生。因此称精、气、神为人之三宝。强调对三者的调摄,要把调阴与阳,精气乃充,合神与气,使神内藏作为防病治病的目的。因此,针对肝癌患者要避免精神情志的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治法方药

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总体来说缺乏与策略相关的意识。他们相对来说缺乏丰富的策略储备,例如他们对学习策略不大了解。因此,他们不能实施恰当的学习策略和有意识的控制学习策略的使用[6]。所有这些都说明学生在不同的语言学习任务中实施恰当的学习策略以及控制策略使用方面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学习策略的培训也是迫在眉睫。学习策略的训练旨在帮助学习者考量影响自己学习的因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样学习者才可能更有效的学习,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它更加关注的是学习过程,因此强调是如何学而不是学什么。因此高校应尽可能地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如何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根据肝癌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病机以及疾病初起木旺土虚病久累及下元的演变规律,徐师确立了扶正祛邪、分期论治的基本治疗原则;初期以调和中州、培土达木为主;病久则应滋水涵木,濡养肝体。

1.2 病机演变规律 本病的病位虽在肝,但初起常累及中焦脾胃。徐师认为肝癌患者脾胃损伤最为常见,对疾病的进展及预后也最为关键。肝癌患者经手术及化疗等治疗后常常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泻便溏等脾胃损伤的表现。因手术、化疗、药物等不仅可以直接损伤脾胃,肝病日久同样可以延及脾胃,且久病之人常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忧虑等志虑不伸,亦可影响脾胃气机。久病致人体正气不足,邪气内侵,或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导致肝失疏泄、中焦脾胃受损,脏腑功能失调不足以祛邪外出,则进一步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湿阻等病理变化。随着病情发展,脾胃受损,气血生化无源,不足以濡养肝体,日久肝体由实转虚,并累及下元,而出现肝肾亏虚的病理表现。

②水权关系不清,水权管理机制缺位,造成水资源滥用。上游用水大量挤占下游用水,源流用水大量挤占干流用水,经济系统用水大量挤占自然生态用水,无节制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制止。

(2) 采用传统的二维模糊控制器对y测(t)进行处理,以误差e(t)和误差变化率ec(t)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量,以位移变化修正值β为输出,对误差进行修正,如式(5)所示:

3.2 滋水涵木,濡养肝体 肝癌日久,肝体由实转虚并逐渐累及下元,临床多见乏力、腰酸、口干、腹胀水肿、舌红少津、脉象弦细等临床表现。此时宜滋水涵木、濡养肝体,徐师多采用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减,药物组成为北沙参、仙鹤草、丝瓜络各20 g,炒白芍30 g,石斛、女贞子、墨旱莲、麦冬各15 g,炒黄连3 g,干地龙10 g,酸枣仁25 g,生甘草6 g。方中北沙参味甘、苦,性微寒,体质清润,可升可降,具有滋养肝肾,养金水以制肝用之效;与麦冬合用可濡养肝体。白芍味苦、酸,性微寒,用之可敛阴益营、柔养肝体;合甘草则为芍药甘草汤,具有酸甘敛阴、缓急止痛之用。方中炒黄连取其性以泄心火;酸枣仁甘、酸、平,具有养心益肝,安五脏等功效,与黄连合用则能宁心安神。石斛性平味甘,入肺、胃、肾三经,《本草纲目》言其“性轻和缓,有从容分解之妙”,能开胃健脾、补虚除烦、清胃除热;合黄连、酸枣仁能养胃阴以调心脾。女贞子、墨旱莲名为二至丸,《医方集解》中言:“女贞甘平,少阴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补肾;旱莲甘寒,汁黑入肾补精,故能益下而荣上”,故二者为滋肾养肝之主药。肝癌患者每多见腹水、下肢水肿,故方中加入和络利水之丝瓜络和利水消肿之干地龙以通利小便。可见本方肝肾同调,补泻兼施,重在扶正气以逐邪外出。

头状四照花抗疟活性成分研究…………………………………张盼盼,肖朝江,刘 健,邱 琳,沈 怡,董 相,姜 北(1)

4 注重饮食生活起居和情志调护

徐师认为扶助正气的方法不仅在于药物,饮食生活起居和精神调护同样重要。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即深刻揭示了生活起居与健康的重要关系,特别是对于肝癌患者应避免熬夜,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鼓励适当运动但应避免劳累。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所提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强调饮食和药物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徐师还总结提出“进食莫急,吃盐要淡,鲜菜吃饱,吃肉宜少,戒除烟酒,不吃霉变”的饮食要诀。

徐师强调肝病用药宜少而精,临证需注重肝之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性,用药宜尽量选用药性平和之品,慎用苦寒、峻下逐水、攻毒散结等有毒中药。特别是对于肝癌患者应以扶正气为主,切不可再滥用软坚散结、峻下逐水、活血化瘀之猛剂,妄图一举收效,根据其临证经验发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药物往往易诱发肝癌患者出血从而加重病情。对于其常见的并发症,可在此前方基础上灵活加减。合并顽固性腹水者可加牵牛子、沉香各3 g,牵牛子入肺肾,泄水消肿,妙在稍佐沉香下气、引药下行以导邪外出。食欲不振者加谷麦芽25 g,绿梅花20 g;诚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称谷麦芽“其性善消化,兼能通利二便,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疏肝气。夫肝主疏泄,为其力能疏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肾气”;三药合用能健壮脾胃、疏肝调气,可振奋五脏以助生机。如转氨酶升高则可加用垂盆草15~20 g,五味子10 g。合并有黄疸者加用赤小豆30 g,茵陈15 g以利湿退黄。合并门静脉高压有出血倾向者可加入乌梅炭10~15 g以酸甘敛阴防止出血。

同时还应掌握扶正与祛邪的辨证关系,人体受病有轻重缓急之分,轻者可以不药而愈,重者则需根据病势的标本、缓急灵活选方用药。如何扶正祛邪,是先攻后补,攻补兼施,还是以补为主?徐师强调在临证时要因人而异,既要看到整体,又要注重局部病理变化,权衡标本缓急,掌握疾病演变规律。扶正与祛邪是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以及机体的不同病理状况而制定。徐师认为扶正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为祛邪创造条件,祛邪不仅可攻逐邪实又可辅助正气的恢复。因此,要注意祛邪而不伤正,从而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如病至晚期,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败,此时则应调补气血,平衡内环为主,切不可再滥用峻烈攻逐有毒之药,试图一举收功,急于求成而致正气耗竭。

5 病案举隅

患者,男,71岁,2016年9月6日初诊。主诉腹胀、乏力半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史30余年,2016年5月常规检查发现肝脏占位,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予以射频消融治疗。2016年9月3日血常规:白细胞2.73×10

/L,血红蛋白114 g/L,血小板39×10

/L。全腹部CT示:肝占位消融治疗术后,门静脉高压,脾大,腹水。刻下症:乏力,畏风易感,眠差,纳差,脘腹胀满,小便黄,大便溏泄、日行3~4次,舌暗红,苔薄,脉弦细。中医诊断:肝积(本虚标实,木旺土虚);治宜扶正祛邪,调和中州,以制肝用。处方:生黄芪、赤小豆各30 g,仙鹤草、白术、橘络、炒白芍、绿梅花、丝瓜络各20 g,枳壳、石斛各15 g,防风10 g,酸枣仁、谷芽各25 g。10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

2016年9月17日二诊:药后腹胀稍减,饮食略增,睡眠可,大便较前好转。舌暗红,苔薄,脉弦细。前法再进,去防风加牵牛子、沉香各3 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前法加减治疗2个多月,患者腹水逐渐消退,饮食睡眠明显好转。

2017年6月15日三诊:患者自诉前方间断服用半年余,近1个月来晨起时有口干口苦,眼眦泛红,自觉脘腹胀满,B超检查示少量腹水,口服利尿剂,双踝肿胀,午后为甚。小溲黄赤,大便日2行,眠可,舌质红,边有瘀斑,苔薄滑,脉来细弦。考之肝变延久,水火失交,肝病传脾,故症状多端,虚实交错,气机逆乱,今以脉症合参,予以滋水涵木,调和肝脾以纠偏盛。处方如下:北沙参、仙鹤草、丝瓜络各20 g,熟女贞、旱莲草、石斛、枳壳、佛手各15 g,炒黄连3 g,车前草12 g,干地龙10 g,赤小豆30 g。10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

后在此方基础上加减间断治疗至今,患者病情稳定未见复发转移。

P与U取不同的函数,可构造出不同的小波变换。经过Matlab仿真结果的分析,最终选用正交小波db2作为母小波,对功率序列进行三尺度分解。

按语:肝癌发病率较高,目前西医治疗仍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存在治疗费用高,创伤大,易复发等缺点。中医药具有疗效确切、防止复发、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本案患者罹患肝癌经手术治疗后出现腹水、门静脉高压等多种病症,呈本虚标实,肝、脾、肾等多脏受累,治疗颇为棘手,临床往往需要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对于肝癌患者该如何选择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徐师提出“宜中则中,宜西则西,能中不西”的治疗原则。本案患者徐师始终以扶正祛邪贯穿始终,围绕肝、脾、肾等脏器的关系使患者症状改善,病情趋于稳定从而达到带癌生存的目的。

[1] Torre LA, Bray F, Siegel R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 ,2015,65(2):87-108.

[2] Zhou M,Wang H,Zeng X,

.Mortality,morbidity,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J].Lancet,2019,394(10204):1145-1158.

[3] 徐经世.徐经世内科临证精华[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

[4] 石亿心,于莲,翟美芳,等.纳米山药多糖对4种肿瘤细胞的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8):967-971.

[5] 孙设宗,赵杰,官守涛,等.山药多糖对CCl4肝损伤小鼠自由基、TNF-α含量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6):452-454.

[6] 罗文娟,王光辉,张雪,等.金钗石斛茎提取物联苄类化合物对人肝癌高侵袭转移细胞株FHCC-98增殖的抑制[J].中国临床康复,2016,43(10):150-152.

[7] 王静,宗瑞强,莫艳波,等.无花果浆液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4):625-629.

[8] 江涛,莫春梅,张露艺,等.赤芝富硒蛋白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J/OL].现代食品科技.http://kns.cnki.net/44.1620.ts.20200414.0851.002.html.

[9] 甄作均,王峰杰,范国勇,等.灵芝孢子粉对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3,2(3):171-174.

猜你喜欢

肝体扶正正气
柔肝法的理论探讨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陈霞波从肝体用关系论治甲亢伴失眠经验*
画说中医
清风正气
论肝之体阴用阳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