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骨刀多节段截骨治疗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经关节突截骨术的效果研究
2022-10-14邝铭业
邝铭业
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骨科医院 骨外科(广东 东莞 523320)
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发病部位以胸腰椎最为多见,发病后会对患者腰背、步态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其下肢疼痛症状的产生,对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治方法以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为主,不过在实施常规截骨治疗时,受到截骨器械的影响,往往容易导致患者术中出现较大出血量,加上其高速磨钻转速较快,也会导致神经损伤问题的产生,因此具有更高的治疗风险[2]。随着医学研究的逐步推进,超声骨刀开始受到重视,该方法在手术期间能够有效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目前已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3]。为深入探究其在临床中的使用价值,本文将开展以下分析与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患者,共计110例,其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到2020年7月,应用单双号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两组。在55例参比组患者中,包括女性24例,男性31例,年龄均数(59.84±2.15)岁(上限年龄指标为76岁,下限年龄指标为20岁),截骨节段均数为(4.82±1.01)节(上限指标为6节、下限指标为2节)。在55例研究组患者中,包括女性23例,男性32例,年龄均数(59.92±2.17)岁(上限年龄指标为78岁,下限年龄指标为23岁),截骨节段均数为(4.87±0.97)节(上限指标为6节、下限指标为3节)。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将年龄介于18岁到80岁之间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2)将经过影像学诊断确诊患有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3)将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将同时患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排除本次研究;(2)将接受过脊柱手术治疗史,或存在脊柱骨折史的患者排除本次研究;(3)将存在脊柱结核、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本次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应用经关节突截骨术治疗,其中研究组选用超声骨刀多节段截骨治疗,方法如下:调整体位,建立手术切口,将手术部位内部组织充分暴露,将椎弓根螺钉在相应节段双侧置入,而后开展超声骨刀多节段截骨术。沿着关节突关节部位利用超声骨刀向椎间孔方向进行切割开槽(宽度为5到7mm),并确保截骨线以及水平面能够维持在30度到40度的倾斜角,将游离骨块利用尖嘴咬骨钳缓慢提拉,并分离增生黄韧带间粘连问题。按照相同方法对其他部位进行治疗,止血选用双极电凝法。松解椎间,将终板软骨切除,在对应间隙将填充术中碎骨的笼架置入其中。取两根预弯钛棒进行畸形矫正,而后加以锁定。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并将手术切口逐层关闭,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并恰当指导患者实施功能锻炼。
常规组所有治疗流程均与研究组一致,但是在截骨过程中将超声骨刀替换为高速磨钻。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内容包括疼痛程度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侧凸Cobb角以及后凸Cobb角。其中疼痛程度评分应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量表作出评价,分值范围0到10分,分值高,疼痛症状明显。腰椎功能评分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量表做出评价,分值范围0到29分,分值高,功能恢复情况越好。后两项指标内容通过影像学检查获取。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统计结果,内容包括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单节段截骨时间。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展开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用x2检验,前者利用平均值±标准差的方法表达,后者利用百分比的方法表达,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临床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其各项临床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统计学差异无意义。经过治疗,两组疼痛程度评分、侧凸Cobb角以及后凸Cobb角均有明显降低,腰椎功能评分明显升高,但组间差异经过比较无明显差异,统计学不存在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2.2 组间手术相关指标统计结果
研究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统计结果与参比组相比均显著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统计对比情况
3 讨论
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在骨科疾病中并不少见,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诸多不利,轻者会出现下肢疼痛、步态受限等症状;重者则会诱发脊髓损伤、神经损伤等问题的出现。临床对此类患者实施常规截骨时,通常会应用一些传统工具,包括咬骨钳、骨刀等,虽然应用期间速度较快且具有较小的操作难度,但是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截骨无法得到有效保护,进而容易造成术中出血量增加等问题,对预后效果产生影响[4]。
在应用超声骨刀实施截骨时,其产生的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对其展开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第一,超声骨刀可以采取直线摆动运动的方式开展挤压式截骨,从而对周围软组织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防止发生卷刮风险[5]。第二,该刀手柄较轻且体积较小,因此在把持的过程中可以相对较为轻松,进一步降低手术期间的操作难度。第三,该刀刀头具有钝性特点,因此对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产生的锐性切割损伤能够有效规避,降低其操作风险[6]。第四,在切割坚硬密质骨的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对软组织产生切割效应,因此能够将术中损伤有效控制[7]。而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低于参比组,P<0.05,统计学差异有意义,在此验证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此外,研究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在治疗后的评定结果与参比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二者均有显著改善。由此可见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产生较好的矫正效果。
综上所述,在脊柱退变性侧后凸畸形经关节突截骨术实施期间运用超声骨刀进行截骨能够将手术时间及截骨时间有效缩短,并对术中出血量有效控制,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适合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