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超检查中隐私认知及隐私泄露后心理调查
2022-10-14何春银李子珊张秀艾君
何春银,李子珊,张秀,艾君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1442)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将人看成是生物的人,而忽视病人包括心理、社会在内的多方面需要。在生物医学模式中,病人被看成是没有思想和情感的物体,医患之间不是道德伦理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机械师与出了故障的机器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1]。在妇产科临床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身心舒适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迫切需要医生解决其躯体疾病造成的痛苦的同时,也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2-3]。(2)由于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医疗纠纷频发,而大多数医疗纠纷是源于医生对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缺乏了解。(3)缺乏特效治疗的各种慢性疾病和肿瘤发病率上升,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很难取得满意疗效。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发展,各种慢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由此,人们认识到疾病的治疗不能单凭药物或手术,更追求满足病人心理与身体的舒适和协调[4]。妇科疾病也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经常需要侵入性检查,涉及的隐私方面更多,妇产科侵入性检查通常包括: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等[5-6]。因此,做好妇产科侵入性检查中对患者隐私保护现状的心理调查研究,以及如何让接受妇产科侵入性检查的患者减少心理恐惧及抵触情绪,增加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度及依从性,减少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医护人员不断探讨和研究,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自2020年2月—2020年8月来我院接受妇产科侵入性检查患者共600例,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检查的对照组(n=300),以及给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妇检安全裤裙”等隐私保护措施方式的试验组(n=300)。对照组年龄为18~52岁。试验组年龄为19~55岁。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女性,年龄18~55周岁(有性生活史的);②无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异常、精神疾患或言语功能障碍者;③无抗精神药物服用史;④对本项目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及言语功能障碍者;心、肝、肺、肾功能严重异常患者;因依从性差等原因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600例患者进行隐私的心理认知情况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和对隐私的认知。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检查方式,检查前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检查,保证检查环境的私密性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妇检安全裤裙”等隐私保护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简单向患者描述检查的过程,在此期间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感受,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提前主动告知患者检查环境绝对私密安全,能有效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减轻患者担心和紧张的情绪,提供有用的保护性措施相关信息,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隐私的尊重,减少心理恐惧感[7-8]。认真听取患者的提问,对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行耐心疏导。②健康宣教:通过讲解一些相关疾病的解剖和基础知识,使病人学到许多疾病相关科普知识。避免第三者在场,采用一对一的单独教育方式[9]。③妇检安全裤裙:针对女性患者对身体隐私部位暴露较为敏感的问题,采用妇检安全裤裙遮盖隐私部位,在确保了美观及隐私需求的基础上还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各项妇产科侵入性检查(如妇产科检查、经阴道彩超检查等)及护理操作[10-11]。创新性将妇检安全裤裙设计成(如图1所示):在裙子内层增加了隐形可扣可拆裤裆,裤裆使用具有通气性、过滤性、保温性、吸水性、伸缩性的柔软轻盈的医用无纺布材料,可拆卸裤裆均为一次性,安全消毒后使用,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让患者更放心使用。检查者穿上这种裤裙后,检查前解开纽扣,检查后扣上纽扣,方便暴露会阴位置,外层由裙子遮挡,可随意打开纽扣方便暴露隐私部位进行检查,无需脱裤子,方便快捷,明显缩短检查时间,减少生殖器官暴露时间,从而减少被检查者的隐私暴露风险及心理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增加配合度及依从性。
图1 妇检安全裤裙设计图
1.3 观察指标
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计分:正向计分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反向计分题号为5、9、13、17、19。结果分析: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得到总粗分。标准分等于总粗分乘以1.25以后的整数部分,分值越小越好。标准分正常上限参考值为50分。标准总分50~59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疼痛评分参考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进行评估。标有0~10的数字代表疼痛级别,0分为无疼痛,10分为严重疼痛,疼痛越严重分数越高,让患者根据疼痛主观感受,选择对应数字。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阴超检查患者对隐私认知的调查结果对比
患者认为属于个人隐私的排前三位的是隐私部位、化验报告、疾病诊断。其次为婚育史/性生活史、既往史方面。详见表1。
表1 阴超检查患者对隐私认知的调查结果对比 [n(%)]
2.2 患者对隐私保护的需求程度
72.5%的患者表示非常需求,仅8.5%患者表示没有需求。详见表2。
表2 阴超检查患者认为隐私保护的需求程度 [n(%)]
2.3 患者隐私泄露的途径情况
所有患者中发生隐私泄露的共有198例,而发生最多的途径则是与家属交代病情中的泄露,其次为查体和医护交谈方。详见表3。
表3 阴超检查患者隐私泄露的途径 [n(%)]
2.4 护理后两组隐私泄露情况对比
对照组发生隐私泄露的有176例,隐私泄露率高达58.67%,而试验组发生隐私泄露的只有22例,隐私泄露率仅为7.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4 护理后两组隐私泄露情况对比 [n(%)]
2.5 护理前后两组焦虑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虽然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患者评分更低,焦虑感处于低水平程度,组内和两组对比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对比
2.6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诊疗前与诊疗后10分钟对比
诊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05;诊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和收缩压均显著上升,而试验组心率和收缩压较为平稳,没有大幅度的波动,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诊疗前与诊疗后对比
2.7 诊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诊疗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7。
表7 对照组和试验组诊疗后疼痛评分对比
3 讨论
对600例阴超检查患者进行隐私认知的调查,包括个人信息、既往史、疾病诊断、化验报告、隐私部位等方面,患者认为属于个人隐私排前三位的分别是隐私部位、化验报告、疾病诊断,其占比分别为94.50%、92.67%、91.33%。其次为婚育史/性生活史、既往史方面,占比分别为90.17%、88.67%。所有患者中有435例患者对隐私保护表示非常需求,占比高达72.5%,仅51例(8.5%)患者表示无需求。所有患者中发生隐私泄露的有共198例,分析隐私泄露途径,主要有查体、询问病史、护理诊疗过程、医护交谈、实习生见习、与家属交代病情等方面。发生最多的就是与家属交代病情中的泄露,高达89.9%,其次为查体和医护交谈方面,占比分别为87.88%、80.81%。在给予不同护理措施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发生隐私泄露的有176例,隐私泄露率高达58.67%,而实施心理干预+健康宣传+隐私保护措施的试验组发生隐私泄露的只有22例,隐私泄露率仅为7.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的心理状态和机体生理活动是存在密切关联性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等都会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疾病康复[12-13]。妇产科侵入性检查通常包括经阴道彩超检查和电子阴道镜检查等,是女性诊疗妇产科疾病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检查手段[14]。妇产科侵入性检查的部位是非常敏感的生殖系统,因而非常特殊。患有妇产科疾病的女性,心情容易焦虑、紧张,受心理及外界因素的困扰[15]。从调查结果中分析到两组患者护理前均有一定的焦虑感,且评分在60分左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虽然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患者评分明显更低,焦虑感处于低水平程度,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检查前由于害怕、焦虑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心理体征变化,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持续波动的现象,诊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05;诊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和收缩压均显著上升,而试验组心率和收缩压较为平稳,没有大幅度的波动,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诊疗后疼痛评分更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阴超检查中患者隐私泄露现象普遍存在,医护人员应给予重视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安全性防范措施。采用的妇检安全裤裙,在进行妇产科侵入性检查时,快捷方便,患者检查时无需脱裤子,明显缩短检查时间,减少隐私暴露风险,起到安全防范作用,以利于增强妇产科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尽量减少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泄露隐私行为,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检查服务,从而减少患者在进行妇产科侵入性检查过程中的心理恐惧感,增加配合度及依从性,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实现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