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
2022-10-14那永洁
那永洁
辽宁省本溪市民政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乙型肝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主要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该病毒在患者肝细胞内长时间复制会造成病情迁延难愈,对其肝功能造成极大影响,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还会诱发肝硬化的产生,使患者生活质量不断下降[1]。面对此类患者,临床多采取抗病毒治疗的方式,使乙肝病毒在肝细胞中的复制进程得到抑制,在最大限度内缓解肝功能损伤进度[2]。现阶段临床多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实施相关诊疗工作,其作用在患者机体中,能够对病毒复制产生高效的抑制作用,其中最为常见的抗病毒药物为恩替卡韦,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100例2019年8月到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展开对比分析,并将相关研究数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9年8月到2020年11月,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共有100例纳入此次研究,应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组别名称设定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数量一致(即5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男性∶女性=29∶21,年龄均值以及病程均值依次为(52.69±2.88)岁、(5.41±1.02)年。实验组患者男性∶女性=28∶22,年龄均值为(52.80±2.67)岁;病程均值为(5.36±1.11)年。两组患者资料在经过比较后,显示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经征得患者本人和家属同意,并在相关文书中签字确认。
纳入标准:(1)有清醒认知,可正常交流沟通的患者;(2)基本病历资料记录完整的患者;(3)年龄在40岁及以上,70岁及以下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同时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2)对本次研究相关药物有禁忌证的患者;(3)同时患有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4)有重度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5)有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等。
1.2 方法
针对常规组患者施以常规方法治疗,其内容主要涵盖调节免疫治疗、保肝抗炎治疗等,所有治疗方法均遵照说明书中的常规剂量进行用药。
针对实验组患者施以恩替卡韦分散片(规格:0.5mg×7片)治疗,每日一次,每次1片。
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三个月的临床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内容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
(2)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状态。总分为100分,分值高,生活质量好。
(3)并发症发生率:内容主要包括眩晕、头痛、恶心、皮疹等。
1.4 数据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将组间计量资料(肝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展开统计学分析,前者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表达,行t检验,后者应用百分比表达,行卡方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肝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对比情况
治疗前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结果
2.2 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对比情况
组间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差异不存在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组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 (分,
2.3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情况
实验组有2例并发症,常规组有10例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更低,x2=6.0606,P=0.0138<0.05,见表3。
表3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 [n(%)]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比较常见,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是因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患病。该疾病具有较为广泛的传播途径,不但会经由血液传播,同时还会通过不健康的饮食进行传播,虽然现阶段我国在乙肝疫苗接种上的重视程度已经大幅提升,但是依然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一般患者患病初期的症状并不明显,部分患者会表现出一过性呕吐、恶心等症状,此时需要对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否则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将会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的产生,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3]。
目前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围绕调节免疫治疗、保肝抗炎治疗等方法为主,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该疾病的产生是因机体感染乙肝病毒所致,因此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同时,还应当将重点放在抗病毒治疗上,通过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能够对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产生诸多积极作用[4-5]。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增加了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共同治疗,最终治疗效果显示:对比二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实验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统计结果均显著较常规组更低,同时白蛋白水平显著较常规组更高,P<0.05。由此能够看出,在增加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可以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改善带来积极作用。对比二者生活质量评分统计结果,实验组各个方面的分值均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在优化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对比二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实验组相较常规组明显更低,P<0.05,此结果也进一步说明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运用该方法实施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其主要目标为在最大限度内将乙肝病毒的复制产生抑制作用,使肝细胞坏死问题有效缓解,同时对肝纤维化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延缓肝功能衰竭进程,使肝硬化失代偿期产生的多种并发症进一步降低[6-7]。通过运用抗乙肝病毒治疗,还能够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带来诸多积极作用,使之生存时间得到有效延长,并且还可将肝癌等不良结局的产生有效降低[8]。由此可见,该药物在临床中的可行性较强,对促进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临床诊治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改善其各项肝功能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深入探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