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①

2022-10-13姜泽东吴叶军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机器人教学内容

姜泽东,吴叶军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深入推进,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为典型代表的焊接制造行业机器人焊接比重不断提升,进而对智能焊接专业人才需求大大增加,因此,探索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智能焊接人才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已形成涵盖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焊接高等教育体系,如何确立高职智能焊接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如何与职业(行业)标准相融合,使该类型的人才培养满足智能焊接制造的需求,支撑行业的转型升级,其意义重大[1]。本文以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为载体,探索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形成了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通过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通过对智能焊接专业技术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综合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等级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结果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及教材的开发提供借鉴。

一、建设目标

通过对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分析,明确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理清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途径和方法,开展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形成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以GB/150等国内标准和ISO 15609、EN287、ISO 9606、ASME等与焊接领域相关的国际标准等为突破口,重构课程体系基础技能模块,理清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行业的智能焊接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逐步把机器人焊接相关标准GB/T 19867.4、CWA 1.5、ISO 14732等融入机器人焊接高端模块,形成以岗位为主导、标准为主线的“一高两基”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建设思路。创新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总结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建设思路

通过对包括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在内的焊接制造行业的调研,解决专业定位问题;按照GB/T 29824(工业机器人用户编程指令)、GB/T 19867.4(激光焊接工艺规程)、CWA 1.5(弧焊机器人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规范)、ISO 10218(机器人与机器人装置)、ISO 14732(金属材料机械化和自动化焊接操作工技能评定)、ISO 15609(国际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ISO 9606(国际焊工资格认证标准)等国内外标准要求,解决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能力要求的问题。

基于机器人弧焊操作员、机器人激光焊接操作员等新岗位的人才需求,按照手工焊接技术—焊接工艺技术—机器人焊接技术的技术升级路径,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协同典型企业(中车集团、迪森〈常州〉锅炉有限公司等),重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一高)、焊接操作基础技能课程模块、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两基)”的“一高两基”课程体系。具体为:根据《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TSGZ600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EN287(国际焊工资格考试)标准要求,把以持证项目为教学内容的技能类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结构(基础技能课程模块)[2],根据ISO 15609等标准要求,将焊接工艺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工艺结构(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GB/T 19867.4、CWA 1.5、ISO 14732标准要求,以机器人焊接操作、编程、工艺以及质量检验作为课程体系的高端结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校企共同制订课程标准,重组课程教学内容,重整课程项目,解决教学内容更新以对接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升级的问题。

根据国内外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将符合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的焊工持证项目作为课程主体内容,以焊接方法为主线,由易到难排序教学内容,解决技能类课程建设问题;按照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标准、工艺流程,设计培养学生工艺评定、工艺编制、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能力的教学项目,解决技术类课程开发问题。

校企行合作,按照TSGZ6002、CWA 1.5、ISO 14732的要求,建设集特种设备焊工培训考核,机器人弧焊操作员培训考核,国际焊工培训考核以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焊接实训平台,产教深度融合,时刻保持教学内容与生产需求对接,解决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一致性问题。

三、建设路径与方法

1.对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焊接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梳理,分析本研究所需的理论支撑以及在本研究中的具体运用[3],在此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2.从智能焊接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开展广泛的职业岗位调研,进行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梳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明确智能焊接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将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具体岗位需求,进行综合梳理和科学定位,以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育训并重新理念,将职业(行业)标准贯通,综合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等级教育的深度融合。

3.从智能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际出发,理清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路径和方法,探索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途径和实施策略,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以《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将ISO 9606、EN287等国内外标准融入,培养手工焊接技能扎实的学生,并结合“1+X”技能等级标准、机器人焊接相关行业资格标准、国际标准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培养能进行机器人焊接操作、能进行机器人焊接编程、能制订机器人焊接工艺以及能进行机器人焊接质量检验的“四能”智能焊接人才,使人才培养更具有职业特征,更能做到与产业需求相一致。

4.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通过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总结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图1 课程体系建设路径示意图

四、建设成效

1.创新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高两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TSGZ6002、EN287标准要求,把以持证项目为教学内容的传统手工技能类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结构(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ISO 15609等标准要求,以焊接工艺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工艺结构(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GB/T 19867.4、CWA 1.5、ISO 14732标准要求,以机器人焊接操作、编程、工艺以及质量检验作为课程体系的高端结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构建“一高两基”的专业课程体系,满足焊接制造岗位对从业者手工焊接能力、机器人焊接能力以及焊接工艺制订能力的需求。(见文末图2)

图2 “一高两基”智能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图

2.创新了以标准为主线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优质“项目化”课程和教材。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行业标准要求为主线,根据焊接方法的分类特征,按照持证项目技能等级,从简单的平焊到复杂的全位置焊,再到机器人编程及焊接递进,开发技能类课程;根据技术类岗位能力需求,以典型生产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并把能力要求分担到多门课程中,开发技术类课程,校企合作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材。

3.创新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实训中心建设模式,打造“多位一体”实训平台。省产教深度融合智能焊接实训平台包含省人社厅认定的焊工高级技师统一鉴定机构、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的特种设备焊工考试中心,与中国焊接协会共建的全国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与德国手工业协会共建的中德国际焊接技术培训考试中心。作为第三方培训与鉴定机构,为企业进行焊工培训及考核,同时利用平台资源集聚优势,更有利于校企合作,提高教学团队对标准的理解与应用,为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提供条件。

五、结语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探索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创新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高两基”专业课程体系,满足了焊接制造岗位对从业者手工焊接能力、机器人焊接能力以及焊接工艺编制能力的需求;创新了以标准为主线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了一批优质“项目化”课程和教材;创新了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实训中心建设模式,打造了“多位一体”实训平台。同时通过对智能焊接专业技术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创新了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总结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了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经验。同时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理实一体”“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使学生获得与企业相似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培养的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机器人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