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万扩招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路径研究①

2022-10-13李修珍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生源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李修珍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百万扩招工作是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给职业教育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这一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必然会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产生深远影响,进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引发我国职业教育产生“连锁反应”,倒逼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方式、教学与管理体系、人才质量评估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带来高职教育颠覆性变革。

一、百万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现实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在百万扩招背景下,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中职应届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高职院校如何培养这些非传统生源,亟待高职院校在实践中推进。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指明了方向,它指出:“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因此,做好制订扩招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是主动适应学情变化、全面落实“质量型扩招”要求的关键性工作。扩招学生群体多样化、需求复杂化,高职院校应通过契合学情,实施有统有分即统一而有差异的教学计划予以满足,主动适应、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要素分析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一项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要素层次看,一般认为,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组群、课程体系、教学组织与评价、实施保障等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要素。各扩招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关键要素为抓手,调整改革方向,做到基于人才市场需求分析,确定科学客观、定位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基于产业链和学校实际来探索组建专业组群;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构建能力导向、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生源需求和特点改革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方式,基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确定实施保障条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要素如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方案关键要素图

(一)人才培养的导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即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起导向作用,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旨在揭示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与终极价值。制订专业培养目标首先要与我国职业教育总体目标保持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人才培养目标要从职业能力、就业岗位、人才层次等方面提炼出来,培养规格则从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提炼。各扩招专业从学情、专业、课程、管理制度四个方面编制调查工具,深入分析、全面把握生源结构,确定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和具体要求,在其基础上对自身现有资源、同类高校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继而将已有的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和现有资源进行对比,将学校办学定位和育人目标贯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适当调整、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在百万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坚持以学习成果为导向。

(二)人才培养的突破:专业组群

专业群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要的突破口。专业群是指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以支撑和关联专业为辅助的若干专业的集合体。高职院校各扩招专业基于学校发展实际和特色,围绕区域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按照“行业背景相同、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通、教学资源共享、职业岗位相关”逻辑组建若干专业群,通过专业群中办学实力强的优势(特色)专业的带动,要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建设突出重点、集群发展的专业体系。

(三)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成果的直接体现,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课程体系主要包含以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的知识性课程,以掌握基本技术技能为主的训练性课程,以掌握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等。在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扩招专业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摒弃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来构建的传统做法,做到以职业分析为依据,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灵活构建专业课程模块,加强课程整合,增加理实一体化为主、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四)人才培养的载体:教学组织与评价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带有综合、集结的性质。教学、学生评价是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机制、方法的具体规定。它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载体。高职扩招生源教学组织形式可由刚性统一向弹性灵活转变,考核评价方式要针对扩招学生生源区别大、学习时间分散化、学习方式多元化的特点,构建多元化学业考评体系,由学校考评向学校、企业相结合的考评转变,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加技能测试、专题报告、论文写作等过程性考核权重,减少期末一次性考核权重。

(五)人才培养的标准: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是指为保障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出的要求和建议,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条件的标准及组织学校、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各扩招专业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为准绳,坚持“标准不降”,这里的标准指的是学生毕业标准,积极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确定实施保障条件,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实施。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路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做好顶层设计

建立起统一并形成共识的理念才会使行动更加有序和高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中,第一,政府在扩招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宏观管理,由教育管理部门牵头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团队,融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教研机构专家于一体,统筹规划职业院校扩招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第二,职业院校要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等进行顶层设计,成立扩招学生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做好组织保障,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第三,各扩招专业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来明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思路,确定社会各行业、企业对人才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生源实际学情进行分析,以年龄段、学习经历或就业情况等为依据来编制多样化、层级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校企合作,做好专业调研和论证

专业调研是构建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职业院校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学情调研。首先,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趋势明显,要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采取实地考察、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对生源实际学情进行分析,重点调研与分析企业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以及扩招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职业规划等,掌握四类群体特点与需求。在其基础上构建职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结构,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形成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其次,行业企业是市场调研、技术研发、学生聘用的主体,行业企业要全方位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推行“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模式,通过“共建专业”“共培师资”“共创课程”“共研项目”“共享资源”“共助就业”等措施推进人才共育培养模式实践,实现资源的集约与共享,会同职业院校定期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标准集中审定,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研究咨询作用。最后,人才培养方案应广泛征求学校师生、行业企业、社会人员,多方论证后发布实施。

(三)明晰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科学设置课程

职业院校设置课程体系要以切实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职业院校要明晰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科学设置课程流程。首先,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面向分析。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细分职业面向及主要岗位(群)类别,形成本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及职业面向分析报告。其次,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是课程设置的基础,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对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进行分析和分解,确定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继而转化为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规格。最后,构建以职业导向、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对课程现状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岗位群职业资格标准,将专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专业课程与专业能力对应关系表,实现矩阵,设置6~8门专业核心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现职业能力与课程的转换。

在明晰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后,高职院校扩招专业可根据四类生源特点,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需求,以产业链为导向,按照“平台共享、模块分立”的建设理念,结合专业群组建逻辑和要求,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设置课程,横向统筹专业(群)平台课程,纵向设计专业课程,重构具有“差异性、特色性、共享性”特征,“底层共享夯基础、中层分立强能力、高层互选创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社会扩招学生知识结构和基础差异大的特点,课程设置应以实用为导向,突出技能培养,满足学习者多样化要求,扩大选修课开设比例,全校在线课程面向扩招学生开放。

(四)分类管理,创新灵活多元的教学组织模式

区别于中职应届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非传统生源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知识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就业能力,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因扩招生源需求的复杂性,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为继,扩招后的高职教育教学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凸显“在岗培养与学校培养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教学点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思路,针对不同生源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类型生源的学习需求,明确课程适合生源和专业类别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在校脱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节假日集中教学模式、晚间走读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协同育人—送教上门教学模式等类型的教学组织模式,推行混合式教学、实践导向教学、模块化教学的综合运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对不同教学模式的学生单独编班,集中授课时数要严格按照规定,占总学时比例达到40%以上。教师充分考虑成人学习的特征和需要,按照学生的差异水平,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实施分层教授、分层实训。

(五)加强督导评估,构建多元质量保障体系

政府有制定政策规范、实施过程监管的职责,是良好政策环境的营造者和推动者,要加强宏观管理,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情况开展专项抽查和质量评估评价。职业院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实施过程、实习实训等方面的质量把控,制订相应计划保障扩招专业学生教学,组织教学督导等相关力量到各教学点进行听课、巡查等质量监控工作,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学校、行业企业、家长、第三方机构等多方共同关注、积极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网状监控主体结构和全方位、多视角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四、结语

在扩招背景下,职业院校要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多元化和扩招生源多样化的特点,探索制订多样化、层级式人才培养方案,做到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的统一,在制订的过程中,聚焦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等关键要素,调整各要素的改革方向,同时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情况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明确政府、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在扩招学生中的角色和责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确保质量型扩招。

猜你喜欢

生源职业院校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