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医学院校党建育人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①

2022-10-13陈应娟郭清燕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思政

陈应娟,郭清燕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高等职业教育既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也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医卫类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临床医学、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党建育人工作现状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通过对高校党建育人工作进行梳理和深入性的分析研究,为实现党建引领下高质量培养医卫类专业育人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调查对象

抽取临床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2020级在校学生211名进行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11份,回收202份,回收率95.7%。其中入党积极分子有28人,占总数的13.9%;写入党申请的有51人,占总数的25.2%;团员114人,占总数的56.4%;群众88人,占总数的43.6%。

二、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党建育人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学生关于学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总体评价、医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方式的选择、医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的选择、医学生对党建与专业黏合度期望值评价、医学生对党建引领下的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认同感等。采用无记名网上答卷形式,以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

三、结果

(一)医学生关于学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总体评价

据调查相关数据显示(见表1),学生对党建育人工作给予了足够中肯的评价,大部分学生较认同当前党建育人工作的效果,达76.7%。说明党建育人工作效果比较显著。

表1 医学生关于学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总体评价[n(%)]

(二)医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方式的选择

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是新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所在。从调查中可见(表2),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的教育需求方式是多元化的,人文素养教育方式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调查中75.7%的学生更喜欢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

表2 医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方式的选择[n(%)]

(三)医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的选择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模式之一,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实践支撑[1]。据调查相关数据显示(见表3),立足专业优势,在社会服务中发挥医学专业学科优势,深化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是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技能的有效方式。

表3 医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的选择

(四)医学生对党建与专业黏合度期望值评价

据调查相关数据显示(见表4),医学生对党建与专业黏合度期望值较高,关注党建对思想的引领作用、党员教育与专业素养教育融合,同时也更加倾向于结合党建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等。说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与学生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具有内在统一性[2]。

表4 医学生对党建与专业黏合度期望值的评价[n(%)]

(五)医学生对党建引领下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认同感

据调查相关数据显示(见表5),绝大部分医学生认同党建引领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认同党建引领医学生践行新时代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可见,探索高职医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思路,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打通教育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党建育人的辐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

表5 医学生对党建引领下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认同感

四、探索高职医学院党建育人工作的新路径

高职医学院校作为培养践行新时代“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优秀医学教育,培育出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健康中国”建设大任的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优秀人才[4]。

(一)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发挥党建引领育人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最基层单位,处于发挥党对高校的领导、培育优秀青年、立德树人第一线,是高校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创新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创建学生党支部工作品牌化,是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引领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在广大师生中的认同度。

1.围绕医学人才培养,推进党建工作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医卫类高职院校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既要重视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强化对青年医学生专业知识引领,也就是要把学生党建的思想培养与医学专业教学相结合,真正实现大学的教书育人功能[5]。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医学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医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成为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形成支部建设与专业建设、医学人才培养同向同行的效应。

2.党建引领“双报到”,推进党支部建设发展新动力

推进支部党员到社区党支部报到的党员“双报到”制度,形成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优势互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工作格局,发挥医药卫生专业优势,积极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政策宣讲、医疗保健、中医文化传播、文明帮扶、科普宣传、环境整治、义务护绿等公益志愿活动。以党建带团建,引导党员同志和青年学生在社区服务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自觉投身公益事业,认领服务岗位,开展志愿服务,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社区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进党支部建设发展新动力。

(二)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创新党建新机制

大力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及思政内涵,充分利用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和思政课主课堂,把党的先进性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相结合,将党建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紧紧围绕坚定医学生理想信念,以塑家国情怀、践仁心仁术为主线(见图1),分层、分类、分阶段形成育人合力及协同效应,构建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课堂教学转化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进而提升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性。

图1 党建思政教育与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

(三)构建高校“党建+”视角下的高质量培养医卫类专业育人新模式

以医学专业特色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为目标,强化大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推动党建与育人的深度融合,实现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高校“党建+”视角下的高质量培养医卫类专业育人新模式(见图2),将党建与学科专业发展、医学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发挥党建工作在思想引领、学科建设、组织建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图2 高校“党建+”视角下的高质量培养医卫类专业育人新模式

五、结语

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个人修养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医务工作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高校党建是保证高职医卫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此,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以党建为载体,以“大思政”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多元个性化的教育平台,依托专业优势将专业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中,以大学课堂为主阵地提升医学生对责任感的理性认知,以社会实践为主渠道激发医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认同,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德技并修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综合素质,以实现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学思政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思政课“需求侧”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