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课程故事
——以中班课程故事“土豆实验室”为例

2022-10-13范秀琪

幸福家庭 2022年7期
关键词:墨墨记录本小土豆

■文/范秀琪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作为幼儿学习旅途中的陪伴者,幼儿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游戏巧妙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将课程变成幼儿兴趣的“孵化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幼儿,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笔者所带班级是中班,班级里的幼儿偶然发现美术角的土豆发芽了,还“生”了土豆宝宝,这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笔者抓住这次教育契机,指导幼儿开展了相关探究活动。

一、发现土豆的秘密,引发积极思考

“墨墨,你快来看呀!美术区的土豆‘生’宝宝啦!”雨果一边大声地说着,一边跑向墨墨。墨墨站在原地两手一摊说:“什么?土豆怎么会凭空生宝宝?”这时,糖糖也向墨墨挥着手说:“是真的!就是我们之前做‘小刺猬’的那只土豆,当时我们还在土豆上刷了紫色的颜料呢!”墨墨走到了美术区,眼睛盯着紫色的“刺猬土豆”看着,还用手指轻轻戳了戳从它的芽胚处长出来的几粒小土豆。为了观察得更清楚,他大步跑到科学区拿了一个放大镜,再次对着小土豆左看看、右瞧瞧。这边的动静引起了更多幼儿的注意,越来越多的幼儿围了过来,大家的小脑袋凑在一起,对着土豆观察、讨论,有的幼儿抚摸着“刺猬土豆”后面挂着的小土豆;有的幼儿拿起一支勾线笔和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圆圈和几个小圆圈,以画画的方式将土豆“生”宝宝的场景记录下来;有的幼儿去阅读区翻阅着书柜里的《嗨!我是土豆》《土豆,快来呀》等绘本,想从书中寻找土豆为什么能“生”宝宝的答案;有的幼儿快速地跑向笔者,喊笔者一起去看这个“大新闻”。幼儿的探究兴趣在这一刻被激发了,他们兴致勃勃地发表想法,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制订实验计划,生成课程内容

笔者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没有干涉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只见雨果围着“刺猬土豆”转了一圈,冒出一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凭空都能生宝宝,土豆妈妈真是太厉害了!”糖糖拍了拍雨果的肩膀说:“那你知道土豆是怎么样长大的吗?”雨果挠了挠头:“我觉得土豆不像我们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糖糖点点头说:“我赞成你的想法!”这时一旁的墨墨把头转了过来说:“说了这么多,我们不如研究一下土豆的生长过程吧!”蕊蕊走了过来,拉了拉墨墨的手:“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我也想看看土豆是怎么长大的!”墨墨点点头,糖糖和雨果也点点头。蕊蕊拍了拍双手哈哈大笑着说:“太棒啦!不如我们一起制订计划吧!”雨果在旁边开心得一边蹦跳一边说:“好呀,好呀!我去过自然博物馆,知道一些关于植物的秘密,不如我们就实验一下水培、土培、空气培养吧!”糖糖一手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说:“我同意!我上次看的绘本里提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我建议在楼下菜地里种一些土豆。”这时,笔者对幼儿的提议给予了肯定,指导他们先制订计划,然后分工实施。于是,基于几名幼儿的兴趣展开的课程故事“土豆试验室”正式启动。幼儿默契地围坐在美术区的小桌子上,拿起计划板,在上面你一笔我一画地开始制订计划(以图画和符号的形式):①实验人员是中一班探究小队;②实验时间为一个星期;③实验材料为圆圈组土豆5个、方块组土豆5个、三角组土豆5个、爱心组土豆5个、洗净的牛奶盒10个、玻璃器皿5个、种植田地一块。

实验计划如下:圆圈组土豆浸泡在装满自来水的牛奶盒中进行水培;方块组土豆过半浸泡在装着半盒自来水的牛奶盒中进行水培;三角组土豆放在敞开的无水玻璃器皿里进行空气培养;爱心组土豆埋在楼下种植田地里进行土培。

三、交流实验结果,揭开土豆生长的秘密

幼儿按照实验计划分组进行土豆生长的实验,一些土豆分别被种进土里、浸泡在水里和放入无水的玻璃器皿里。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要一个星期后才能看到实验结果。但探究小队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猜想实验结果了,他们进行了大胆猜测,并将猜想写在小黑板上进行记录。墨墨觉得三角组空气培养的土豆会长得很快,因为美术区的“刺猬土豆”没有土没有水也能生出小土豆;雨果和欣蕊觉得圆圈组被水浸泡着的土豆会生长得更快,因为小朋友平时要喝很多水,植物一定也是这样;糖糖觉得种在地里的爱心组的土豆长得最快,因为大部分的植物生长都离不开土壤,土豆一定也是这样的……

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过去了。墨墨蹲在“土豆实验室”前,拿着放大镜盯着三角组空气培养基里的土豆,在记录表上画了一个2,然后转身盯着圆圈组水培的土豆摆弄了一圈,在记录本上画了一个3,又站起来走到方块组土豆面前,一边用手在土豆上摸,一边举着放大镜把脸凑近土豆,最后在记录本上画了数字10。接着,墨墨把记录本递给雨果,雨果重新对着圆圈、方块、三角组土豆核对了一遍,立马转身把糖糖和蕊蕊拉了过来讨论:“你们看,这才3天,我们的实验室已经有变化了!”糖糖捧着记录本走到了实验室旁,一边看记录本一边凑到培养的土豆面前,挠了挠头说:“真的耶!好神奇哦!原来三种培养方式都能让土豆长出小芽来,慢慢长出小宝宝。但是为什么它们出芽的速度不一样呢?”正当几名幼儿在思考的时候,蕊蕊双手一拍:“差点忘了,种植田地里还种着爱心组土豆呢,我们赶紧去看看吧。”于是,几名幼儿拿着放大镜、记录表,一个跟着一个来到了菜地。蕊蕊冲到最前面,举着放大镜对着地里的土豆进行观察,墨墨和雨果则头碰着头,一个人用手指点着,一个人用笔在记录本上记录下数字6。

探究小队的成员围坐在林荫处,交换着手中的记录表并展开讨论。雨果把脸凑到了大家面前说:“原来是方块组水培的土豆出芽最快!”糖糖接着说:“方块组浸泡了一半水,那岂不是一半水一半空气这样的生长环境最适合?”墨墨嘴巴一嘟说:“其实,我觉得菜地里的土豆出的芽比我们班级实验室里的土豆出的芽多,还长得快!你们看,菜地里有的小芽都长出小叶子了!只是5个土豆有的长了很多小芽,有的小芽都不长,影响了最后的结果。”大家听完都点点头,继续来到菜地进行探究。雨果挠了挠头轻轻地来了句:“会不会有几个土豆坏掉了,所以才会有2个土豆出芽出的很多,有3个土豆却没有一个小芽。”墨墨抿着嘴思考着。突然,蕊蕊一拍大腿:“你说的有道理!我还想到一件事,差距可能是因为阳光!你们看,这边的阳光多好,土豆芽被太阳晒到了,所以长得很快。”几名幼儿互相看了看,嘴角上扬,雨果说:“有道理!我们把这些发现都记录下来吧,贴到土豆实验室旁,这样也能让其他小朋友看看。”

探究小队的幼儿手拉着手,一起把本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贴到了“土豆实验室”的墙面上。

实验结果:方块组一半空气一半水的土豆出芽最多,爱心组种植田地里的土豆小芽长得最高,有的小芽还多了几片叶子。

实验结论:对土豆来说,阳光、空气、水、土壤都是植物生长的条件。揭秘美术区的土豆“生”宝宝的原因:“刺猬土豆”是用颜料装饰的,颜料中含有水,空气中也含有水分子,所以经过了一段时间,“刺猬土豆”就“生”出了小土豆。

四、回顾总结,经验分享

本次由幼儿的兴趣生成的课程“土豆实验室”圆满地结束了。本次案例的亮点在于“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有模有样地制订了实验计划,完整地开展了实验,如期得到了实验结果。回顾土豆“生”宝宝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善于观察,能够根据观察进行自主记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能够在实验中一起想办法收集资料和验证猜测;整个实验过程中,同伴之间都有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使他们形成勤于探究、乐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科学探究精神,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笔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和幼儿一起学习、探索,及时从幼儿的反馈中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解决问题,转变成合作型的学习者和共同的探究者。

本次活动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幼儿在制订计划时没有控制变量,实验的数据结果不严谨,对于因变量和自变量没有概念,因此,最后得出的结果不一定精确。

猜你喜欢

墨墨记录本小土豆
东屯村党支部会议记录本:用心绘就幸福底色
小土豆成为富民“金蛋蛋”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勇敢的小怕怕
勇敢的小怕怕
大土豆和小土豆
爱哭的猫头鹰
亲月亮
以质量记录本为抓手促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情感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