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处理对青海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的影响

2022-10-13兰,陈志,乔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绿绒蒿发芽势发芽率

金 兰,陈 志,乔 枫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 810008)

绿绒蒿为罂粟科(Papaveraceae)绿绒蒿属(Vig.)植物,主产于亚洲,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区),生长于海拔3 000~4 000 m的高山草甸、高山灌丛、流石滩和冰川,我国有38种,青海产6种、2变种、1变型。五脉绿绒蒿(Regel)则生长于海拔2 400~4 000 m的高山灌丛中,全草入药,具有清热、治肝炎、胆囊炎、肺炎、肺结核、胃溃疡等功效。

青海省是五脉绿绒蒿的主产区之一,从果洛的达日、久治、玛沁到黄南的尖扎、同仁、河南,再到海南的共和、同德、兴海、贵南,海东的乐都、民和、互助、循化及西宁的湟中、大通等山区都有其踪迹,具有分布广、观赏价值高和治疗疾病等特征。目前五脉绿绒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分析,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五脉绿绒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其自然资源开发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导致其野生资源趋于枯竭的边缘,为了合理开发绿绒蒿资源,促使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健康发展,对绿绒蒿的人工开发也在逐步展开。该研究对采自海拔3 200 m青海同仁的野生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绿绒蒿的人工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该试验所用的绿绒蒿种子采自海拔3 200 m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兰采乡高山草甸中,干种子千粒重0.745 g。

低温处理。将采集的种子放在-20 ℃的冰箱中,分别处理0、15、30、60、90、120 d。

激素处理。经过“..”低温处理120 d的五脉绿绒蒿种子,分别用IAA、GA、6-BA对种子进行浸种24 h,其中IAA和GA的浸种浓度为0、50、100、200、300、400 mg/L,6-BA的浸种浓度为0、10、20、40、60 mg/L;浸种完成后,将种子放在培养皿中,进行萌发试验。

萌发试验。将低温和激素处理的种子放在含有2层打湿滤纸的培养皿上,在25 ℃的恒温箱中进行萌发试验,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00粒种子,每天统计发芽的种子数,以20 d发芽的种子为发芽势,以30 d发芽的种子为发芽率进行统计。

发芽势是种子发芽达到高峰时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即发芽势=20 d发芽种子数/测试种子总粒数×100%。发芽率是种子萌发结束时所有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即发芽率=30 d发芽种子数/测试种子总粒数×100%。根长是种子发芽30 d的根的平均长度;简化活力指数=根长×发芽率。以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SLD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五脉绿绒蒿种子必须经过一定天数的低温处理才会促进种子萌发,低温处理120 d,其发芽率和发芽势都达到最高,分别为25.96%和25.39%,同时,根长和简化活力指数也均达到最高。

表1 低温对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的影响

由表2可知,经低温处理120 d的五脉绿绒蒿种子,再经IAA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在100 mg/L时,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最高,说明此浓度的IAA对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50和200 mg/L浓度对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IAA浓度高于400 mg/L时五脉绿绒蒿发芽率和发芽势反而降低,说明较高浓度的IAA可能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表2 IAA对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的影响

由表3可知,经低温处理120 d的五脉绿绒蒿种子,再经GA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100~200 mg/L GA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都较高,达到68%以上,50和300 mg/L的GA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50~300 mg/L GA对五脉绿绒蒿种子的发芽有促进作用;当GA浓度高于400 mg/L,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都呈现下降趋势。

由表4可知,经低温处理120 d的五脉绿绒蒿种子,再经6-BA处理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在6-BA浓度为20 mg/L时,五脉绿绒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是38.09%和35.12%,当浓度超过40 mg/L,其种子发芽率低于低温处理120 d的水平,说明浓度过高可能对种子的发芽有抑制作用。

表3 GA3对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的影响

表4 6-BA对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对当年采摘的五脉绿绒蒿种子进行萌发试验时,其发芽率为0,即使用激素处理,也无法促进其萌发,但如果模拟其野生环境,对其种子经过一定时间的-20 ℃低温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其中处理90~120 d,发芽率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恶劣相关,因为如果其种子落入土壤立即萌发,幼苗就会遭受青藏高原寒冷的冬季而死亡,所以,种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保护机制,即成熟后落入土壤种子,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具备萌发能力。

对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试验分析发现,其种子发芽势(达到最高发芽率)时间较长,是20 d左右,发芽率(能够萌发的最长时间)是30 d,说明野生的五脉绿绒蒿种子不易萌发,但一旦萌发后,幼苗的整齐度较高,这可能与其生长环境有关,当五脉绿绒蒿种子感受到外界环境中出现持续的降水、适宜的温度等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因素,种子才能快速整齐的萌发,这种特性是植物与环境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也是对恶劣环境的积极对抗。

经过低温处理的种子,尽管可以提高发芽率,但发芽率还是较低,只有25%左右。有研究表明,激素处理可提高许多植物种子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说明激素在促进种子萌发时有很重要的作用。经过低温处理的五脉绿绒蒿种子,再用IAA、GA和6-BA处理,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IAA、GA、6-BA最适的处理浓度分别为100、200、20 mg/L,其中,GA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其发芽率可达85%。由此可见,3种激素对五脉绿绒蒿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所需浓度不同及处理后的发芽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他们对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机理不同,IAA通过调节ATP酶的活性来调控细胞的伸长;GA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淀粉酶的活性,有利于种子萌发时所需有机物的供应;6-BA主要是促进细胞的分裂;从这3种促进效率来看,GA的效果为最好,处理种子时,应该用GA处理为主。

猜你喜欢

绿绒蒿发芽势发芽率
藏药红花绿绒蒿资源、化学及药理系统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5种草坪草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5种植物激素对黑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耐旱耐盐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因子分析初报
种子发芽势对作物田间出苗率的重要性分析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对丝绵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夏玉米种子发芽率对植株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贮藏年限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