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芍药内酯苷通过抑制脊髓NLRP3炎症小体活化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2022-10-12周剑宇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体内酯芍药

徐 林,周剑宇

(承德医学院/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河北承德 067000)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困扰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1,2]。NP的病因和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充分阐明,且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特效药物[3]。NP多表现为神经免疫紊乱,而神经炎性反应在疼痛的发生和发展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IL-1β是IL-1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NP的发病机制中,IL-1β的作用至关重要[4,5],而NLRP3炎症小体是合成成熟IL-1β重要途径[6,7]。芍药内酯苷为中药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前期实验发现,芍药内酯苷具有对NP大鼠模型的镇痛作用,并初步探明其作用机制与通过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激活以降低IL-1β水平有关[8]。因此,推测芍药内酯苷镇痛作用与调控脊髓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有关。为证实该假说,本研究采用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观察芍药内酯苷对NP作用,并围绕脊髓NLRP3炎症小体探讨芍药内酯苷的作用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品

芍药内酯苷(购自成都麦德生科技有限公司),MCC950(NLRP3特异性抑制剂,购自MedChemExpress),异氟烷(购自深圳RWD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1.2 实验动物

40只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6-0006)。饲养于23±1°C环境下,光照周期12h。

1.3 实验仪器

Bioseb Von Frey电子测痛仪(法国Bioseb公司,BIOEVF4);R58型小动物麻醉机(深圳RWD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酶标仪(ThermoFisher,1510);BME-410C热痛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BME-410C);荧光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Bx53)。

1.4 分组及给药方案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CCI模型组,CCI模型MCC950治疗组(CCI+MCC950),CCI模型AF治疗组(CCI+AF),每组10只。造模1d后开始,CCI+MCC950组、CCI+AF组每日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溶液(MCC950 10mg/kg,AF 50mg/kg,均采用0.9%生理盐水稀释),连续给药至术后11d;Sham组与CCI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

1.5 CCI模型制备

参照Bennett的方法[9],健康雄性SD大鼠通过小动物麻醉机持续吸入异氟烷麻醉,右后肢外侧备皮,75%酒精消毒,股骨外侧皮肤切开约1cm,钝性分离肌肉组织,用玻璃分针分离出坐骨神经,于坐骨神经大腿段中部结扎4道4.0号铬肠线,结扎力度以压迫神经不阻断血液供给为宜。结扎完成后,将坐骨神经归回原位,逐层缝合伤口。Sham组操作相同,但将坐骨神经分离后不予结扎,暴露适当时间后缝合伤口。术后将大鼠置于温暖环境待其苏醒,自由进水进食,术后每日观察大鼠状态。

1.6 机械性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

在温度适宜(23±1°C)的环境中,将大鼠置于透明有机玻璃箱中,使其适应环境至少30min。使用Von Frey电子测痛仪垂直于足底皮肤刺激大鼠右后肢足底,记录大鼠出现缩足反射时的显示数值,重复测量3次,每次间隔5min,计算3次测量平均值为PWT。各组大鼠均于术前1d,术后3d,7d,11d进行检测。

1.7 热痛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

采用BME-410C热痛仪检测大鼠PWL,在安静、温度适宜(23±1°C)的实验环境下,将大鼠放置于有机玻璃平面上,使其在检测环境适应一段时间。调整热痛仪光源和焦距,以适宜强度的光刺激大鼠右后足底部,记录大鼠出现缩足反射的时间作为PWL。实验中,以25s为光照时间上限,以防止大鼠烫伤。重复测量3次,每次间隔5min,计算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PWL。各组大鼠均于术前1d,术后3d,7d,11d进行检测。

1.8 免疫荧光标记

于CCI术后第11d给药及行为学检测完成后处死大鼠,收集脊髓L4~L5段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取厚度为5μm切片,切片脱蜡,使用柠檬酸修复缓冲液(pH 6.0)孵育,3%牛血清白蛋白(BSA)在25°C孵育30min,阻断非特异性蛋白。切片与兔抗NLRP3抗体(购自美国Novus公司)4°C孵育过夜。PBS(Ph 7.4)洗涤3次后,与连接有Cy3荧光染料的山羊抗兔抗体(购自Servicebio公司)孵育。孵育过后,切片用PBS清洗15min,置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切片用荧光显微镜成像。

1.9 Caspase-1活性分析

CCI术后第11d,给药及行为学测试完成后,处死大鼠,收集脊髓腰椎L4~L5段,放入冷的裂解缓冲液中匀浆,以转速13000r/min离心15min后收集上清液。按照试剂盒说明,使用Caspase-1活性分析试剂盒(碧云天)检测海马中Caspase-1活性,使用酶标仪在405nm处进行吸光度测量。

1.10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CCI术后第11d给药及行为学测试完成后,处死大鼠,收集脊髓腰椎L4~L5段,加入冷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匀浆,1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血清采用PBS稀释适宜倍数,混匀,采用ELISA试剂盒(R&D Systems公司,RLB00)检测IL-1β含量。在450nm波长条件下由酶标仪检测吸光度,根据标准品浓度与OD值建立标准曲线,计算IL-1β含量。

1.11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误(means±SE)表示。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齐采用LSD检测法,若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 T3检验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机械痛阈与热痛阈检测

各组大鼠于术前机械性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在术后3d、7d、11d机械痛阈显著降低(P<0.001),表明CCI手术诱发大鼠机械性痛觉超敏症状,成功建立NP模型。与CCI组相比,MCC950给药组大鼠机械痛阈在术后7d、11d显著提高(P<0.01,P<0.001);与CCI组相比,AF给药组大鼠在术后11d机械性痛阈显著提高(P<0.001),结果表明MCC950和AF均可有效缓解CCI大鼠机械性痛觉超敏(表1)。各组大鼠术前热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在术后各时间点热痛阈显著降低(P<0.001),表明CCI手术成功建立NP模型。与CCI组相比,MCC950给药组大鼠热痛阈在术后3d、7d、11d出现显著提高(P<0.05,P<0.001,P<0.01);AF给药组在术后7d和11d热痛阈显著提升(P<0.01,P<0.01)。结果表明MCC950与芍药内酯苷均可有效提高神NP大鼠热痛阈(表2)。

2.2 脊髓中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

术后11d收集大鼠脊髓腰椎L4~L5段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对脊髓组织中NLRP3进行荧光标记,观察各组大鼠脊髓背角NLRP3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脊髓背角NLRP3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如附图A;与CCI组相比,CCI+MCC950组与CCI+AF组大鼠脊髓背角NLRP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如附图B。

附图 A.手术后第11d各组大鼠脊髓背角中NLRP3炎症小体免疫荧光染色;B.对脊髓背角中NLRP3的定量分析与Sham组比较,##P<0.01;与CCI组比较,**P<0.01

2.3 脊髓Caspase-1活性检测

术后11d处死大鼠后,取大鼠脊髓腰椎L4~L5段检测Caspase-1活性水平。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脊髓Caspase-1活性显著提高(P<0.001)。与CCI组相比,CCI+MCC950组、CCI+AF组大鼠脊髓Caspase-1活性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表3)。

表3 各组大鼠脊髓Caspase-1相对活性水平

2.4 脊髓IL-1β含量测定

术后11d检测大鼠脊髓IL-1β含量,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脊髓IL-1β含量显著提高(P<0.01);与CCI组相比,CCI+MCC950组、CCI+AF组大鼠脊髓IL-1β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4)。

表4 各组大鼠脊髓IL-1β含量

NP多表现为神经免疫紊乱,神经炎性反应在疼痛的发生和发展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炎症小体是近年来被人们发现的一类免疫蛋白复合物,其存在于胞质内,可感知机体内的外源性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内源性危险相关分子模式以及代谢相关分子模式的各种危险信号[10]。炎症小体包括以NBD为主体的支架蛋白、ASC接头蛋白和pro-caspase-l 3种主要结构[11]。炎症小体被激活后,各组成分子由接头蛋白ASC募集并聚合为蛋白复合小体,自身水解内部的pro-caspase-1使其成为成熟caspase-1,从小体中释放并利用其蛋白酶活性对IL-1β进行剪切,促进IL-1β成熟,进而在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12,13]。NLRP3炎症小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丰富的炎症小体,也是广泛神经系统疾病中引起神经炎症的关键因素之一[14]。有研究表明,通过特异性抑制剂MCC950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可有效缓解痛觉过敏反应[15]。本实验结果显示,CCI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NLPR3表达上调,大鼠机械痛阈、热痛阈显著降低,通过药理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可以有效缓解痛觉敏化,说明NLPR3炎症小体参与了NP的发病过程,NLRP3炎症小体可能是治疗该病的潜在药物靶点。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芍药内酯苷可以抑制NP状态下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并降低脊髓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水平,从而显著抑制脊髓背角的神经炎症反应,发挥对NP的镇痛作用[8]。本实验结果显示,芍药内酯苷显著下调了NP状态下大鼠脊髓NLRP3的表达,抑制caspase1的活性,并降低了脊髓IL-1β的水平,具有与NLRP3的特异性抑制剂MCC950相似的药理活性。该结果说明,芍药内酯苷可通过抑制脊髓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而对NP发挥镇痛作用。

猜你喜欢

小体内酯芍药
内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贡献及形成机制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NLRP3炎性小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异常早幼粒细胞Auer小体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病毒感染与NLRP3炎性小体
内酯类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风味贡献及形成机制
陆抑非《芍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