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型换热管模态试验研究

2022-10-12张玉祯廖佰凤

石油化工设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热交换器槽钢振型

张玉祯,廖佰凤,周 丹

(1.东方电气 (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55;(2.广州创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55)

管壳式热交换器在电力、化工及新能源等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换热管是管壳式热交换器的关键部件,也是管壳式热交换器的最薄弱部件。核电站的主设备蒸汽发生器和热交换器有40%出现过换热管破损事故,成为生产计划外停堆的一个重要原因[1-3]。

运行经验和可行研究表明,换热管的流体诱导振动及相关的磨损、微动接触疲劳是换热管破裂的主要原因[4-8]。热交换器管束流致振动机理理论通常包括周期性旋涡脱落、湍流抖振、声共振和流体弹性几种[9-13],其中流致振动与换热管的固有频率息息相关。ASME规范第Ⅲ卷第1分卷 附录 N-1300(2018 年)[13]、TEMA—2019(10th Edition) “Standards of the tubular exchang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14]第 6 章节以及GB/T 151—2014《热交换器》[15]附录 C 中均规定了通用结构热交换器管束流致振动校核方法。

某些特殊场合使用的管壳式热交换器用换热管为非规则直管或U型管,例如某高温热交换器,因使用温度高,冷、热源温差大,为减少管束的热应力和轴向热膨胀量,管束设计为两端直段、中间为空间弯的异型结构,这种结构在相关标准[13-15]中未给定经验计算公式。为开展特殊用途的热交换器管束流致振动的精确评估,通常需要对管束进行动力特性研究[16-20]。

1 异型换热管模态试验

1.1 研究方法

针对安装在某高温热交换器内部的异型换热管及其支撑方式,建立1套试验台架,采用力锤激励法[20],测定异型换热管的固有振动特性,获得前3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等固有参数数据,了解前3阶振型。

1.2 试验方法

①采用力锤敲击法施加振动激励。②采用单点激振多点测量的测定方法,即力锤固定点激振,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多点拾振,由此可获得频响函数矩阵的完整一列元素。③针对试验件长、测点多的特点,采用单点激振移动测点的方法进行试验,即同一方向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试件的同一点,分别获得不同点的频率响应。

1.3 试件准备

1.3.1 整体结构

异型换热管试件及支撑结构见图1。试验测试对象是同心圆布置的热交换器,试件为热交换器中3根1排的换热管组及其关联的支承结构、管板、槽钢。换热管用304H材料制作,规格为ϕ16 mm×1.2 mm。换热管、支承结构采用螺栓或焊接方式固定在槽钢上,槽钢点焊在试验平台上。换热管及支承结构的尺寸均与工业装置热交换器产品相同,以最大限度还原换热管实际支撑和约束状态。

图1 异型换热管试件及支撑结构示图

1.3.2 支撑形式

异型换热管束为两端平直、中间折弯结构,调整换热管支撑间距形成3种换热管支撑方案,①弯管无支撑。②弯管有支撑。③调节直管支撑间距(弯管无支撑),见图2。

图2 异型换热管3种支撑方案

在试件直管段的槽钢上预留了3种支承位置所对应的螺纹孔,支承结构采用螺栓固定,可以移动至对应支承位置。弯管段支承结构采用焊接固定在槽钢上,在槽钢上预留支承位置对应的固定支架。

1.4 试验系统

异型换热管模态试验测试系统组成见图3,系统由4部分组成,①试件,提供测试对象。②激励系统,使测试对象产生振动,以力锤为激励。③测量系统,用传感器拾取振动信号,并记录数据,在每跨的中间位置布置1个测点加速度传感器拾取振动信号。在弯管区域布置了8个加速度传感器,精确地测试弯管区的振动情况。④模态分析系统,将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经过模数转换,采样输入到计算机,经过模态分析软件识别振动系统的模态参数。

图3 异型换热管模态试验测试系统示图

试验时,力锤敲击换热管产生振动激励,由力锤配套的力传感器拾取激励信号,加速度传感器拾取振动响应信号,通过数据采集测试仪采样,采集到信号通过计算机实时显示、分析和处理,并保存以便二次处理。

2 异型换热管模态试验数据分析

2.1 分析方法

对异型换热管的模态试验数据采用模态分析理论[14]进行分析。模态分析是计算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等模态参数的过程。将线性定常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组的物理坐标变换为模态坐标,使方程组解耦,成为一组以模态坐标以及模态参数描述的独立方程,以便求出系统的各种模态参数。坐标变换的变换矩阵为模态矩阵,其每列为模态振型。

2.2 分析软件

试验数据采用智能仪器处理。仪器包括数据采集与分析仪,其软件包括数据采集和模态分析两大功能。

数据采集软件实时采集力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的时域信号,对其进行傅里叶积分,获得频响函数、相干函数等数据文件[14]。模态分析软件具有交互式三维建模功能、振动仿真功能以及模态参数识别功能,模态分析软件可读取工程结构的时频测试数据文件,其测试数据可以作为三维仿真运动的驱动数据,用以复现工程结构在真实运行环境中的振动状态。模态分析软件采用正交多项式频响函数拟合方法,通过有效地拟合测试的频响函数,可精确辨识出分析频段内实体结构的模态参数。

将数据采集软件输出的频响函数导入到模态分析软件,选取分析的频率段,通过峰值计算可获得相应的频率点、阻尼比。还可查看模态确信指标MAC值计算结果,MAC值范围为0~1。对于不同阶模态的2个向量,MAC值应接近于0,对于阶数、模态相同的2个向量,MAC值应接近1。将模型和模态分析的数据模块结合起来便可进行仿真分析,可获得完整振型图。

2.3 数据及分析

2.3.1 固有频率及阻尼比

经模态分析软件的后处理,可获得异型换热管的固有频率及阻尼,见表1。

表1 异型换热管固有频率试验结果

对比方案1和方案2的试验结果可知,弯管处布置支撑对异型换热管1~3阶固有频率没有明显影响,对一阶振型的影响是阻尼比比明显增大,对3阶振型的影响是阻尼比明显减小。对比方案1和方案3,改变支撑间距对固有频率及阻尼比均无明显影响。

2.3.2 振型

分别截取异型换热管1~3阶振动在y向和z向的投影,得到的振型图见图4~图6(图中数字表示测点的编号和位置),可见3种支撑方案的振型总体是一致的,局部有不同。

图4 异型换热管1阶振型图

图5 异型换热管2阶振型图

图6 异型换热管3阶振型图

1阶振动的主振型为xz面外振动,1阶振动振幅最大的是弯管区域,弯管区域主振动方向在z轴反方向,y轴方向小幅振动,弯管中间水平支撑点为节点,水平段仅在z轴方向做面内运动,1阶振动振型的最大幅见图4。

2阶振动的振型最大振幅也是出现在弯管区域,弯管区域的振动方式是在y轴及z轴方向扭曲运动,直管段的主振动为z轴方向的面内运动,见图5。

3阶振动的最大振幅出现在直管段,直管段是在y、z两个方向做旋转运动,2个弯管段分别在y轴方向和z轴方向做相互垂直的平面振动,见图6。

2.4 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态分析对比

为了验证实验室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采用AbaqusV6.13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梁单元模型,对实验室试验的3种支撑方案下的异型换热管进行模态分析。模拟过程中,管板位置的约束设置为固支,直管段波纹钢带位置约束设置为周向和径向的位移,弯曲管段中平钢带位置的约束设置为径向位移。

对有限元方法和试验测试得到的1阶频率数据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异型换热管振动1阶频率数据验证对比

由表2的对比结果表明,1阶固有频率在150~170 Hz,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略大于试验结果,最大偏差为11.1%。产生偏差的主要来源是,①试件支撑台架影响。有限元模态分析中仅对换热管模型进行分析,而试验中换热管安装在槽钢平台上,槽钢平台又置于试验台架上,台架和平台与换热管束无法做到理想隔振,测试结果将受到一定的影响。②测试环境噪声。试验现场的环境振动对测试中振动信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③支撑装配偏差。在试件制造过程中,换热管与支撑钢带的连接方式、装配尺寸等不可避免地存在制造公差,部分支撑装配存在间隙,而有限元模型为理想模型,在支撑处为完全约束。

3 结语

在弯管区增加2组支撑(方案2)对提高换热管的固有频率效果不明显,而且还增大了管束及支撑组件的装配难度。方案3在物料进出口位置的无支撑跨距虽然较方案1的减小,但对前3阶频率的影响极小,反而由于弯管附近的无支撑跨距变大导致前3阶频率有所降低。总体上,3种支撑方案下异型换热管的同一阶振型相近,支撑方案对振型影响不大。试验模拟了换热管装配的实际条件,但受支撑件、环境噪声及装配偏差的影响,与理想的支撑方式有限元分析结果相比,试验测得的固有频率普遍偏低,最大偏差为11.1%。在工程设计时需考虑预留相应的裕量,以确保设备的安全。

猜你喜欢

热交换器槽钢振型
热交换器的分类及优缺点分析
槽钢加强T形圆钢管节点的轴向承载性能研究*
ECC-钢桥面铺装层槽钢连接件承载力分析
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的分布参数动力模型及地震响应规律的研究*
活性焦脱硫吸收塔的振动特性分析
纵向激励下大跨钢桁拱桥高阶振型效应分析
核电厂热交换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基于ANSYS的发动机缸体模态分析
节能型粮仓降温灭虫控制系统
槽钢超静定结构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