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特·塔图姆,在黑暗中漫舞

2022-10-12文字王梓杨

音乐爱好者 2022年9期
关键词:阿特爵士乐爵士

文字_王梓杨

翻开爵士乐的群英谱,钢琴家阿特·塔图姆(Art Tatum,1909—1956)的名字理应占有一席之地。在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中,塔图姆凭借其精湛的琴艺为爵士钢琴演奏建立起新的标准,他赢得了本领域同行的推崇和乐迷的喜爱,甚至连鲁宾斯坦、霍洛维茨等古典乐坛的钢琴大师都对他赞不绝口,公认他是最出色的爵士钢琴家。

对许多后辈而言,塔图姆更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存在。当爵士钢琴家汉克·琼斯(Hank Jones)孩提时代第一次听到塔图姆的钢琴独奏时,无法相信传到耳边的音乐竟是由一个人独自完成的。小号手迪希·格列斯彼(Dizzy Gillespie)经常一边听塔图姆的唱片,一边练习跟上他的演奏速度。钢琴家王羽佳也常将塔图姆拿手的《鸳鸯茶》()作为返场曲,致敬前辈。诚如乐评家斯科特·耶诺(Scott Yanow)所言:“阿特·塔图姆的录音至今仍令钢琴家们‘闻’而生畏。”

阿特·塔图姆

1909年10月13日,塔图姆生于俄亥俄州的托莱多。他尚在襁褓中时,就被确诊罹患严重的眼疾,左眼失明,右眼仅有微弱的视力。所幸他听觉敏锐,且遗传了父母的音乐基因,入学前已尝试着在钢琴上奏出从广播或教堂中听来的旋律。家人发现这个孩子颇具音乐天赋,不仅对音乐的记忆力过人,还能准确感知乐音的实际音高(即拥有“绝对音高”),于是决定让他走上音乐之路。

塔图姆的音乐学习起步于故乡的杰斐逊学校和托莱多音乐学院,在那里他随欧弗顿·雷尼(Overton G.Rainey)系统学习了钢琴演奏的课程,同时他对爵士乐和即兴演奏的兴趣与日俱增,对此做了许多尝试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塔图姆在爵士乐上的才能渐渐为人所识,开始受邀在当地的电台节目和俱乐部中演奏。随着演奏的传播,这位年轻钢琴手也引起了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以及弗莱彻·汉德森(Fletcher Henderson)等同行的关注。他们纷纷来到塔图姆参演的俱乐部欣赏他的演奏,并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这让塔图姆备受鼓舞。

1932年,塔图姆与歌手阿德莱德·霍尔(Adelaide Hall)的相遇,成为他演奏事业的全新转折点。那时霍尔正在举行一个历时两年的世界巡演,当她途经托莱多结识了塔图姆后,当即邀他在当地的里沃利剧院同台合作,而后又请他加入在纽约的演出,在拉斐特剧院的舞台上将这位新秀推荐给更多观众。在此期间,霍尔还与塔图姆一起录制了《你给了我一切,除了爱》()等四首歌曲。

01 女歌手阿德莱德·霍尔

02 左起:费兹·沃勒、詹姆斯·约翰逊与阿特·塔图姆

早年塔图姆将费兹·沃勒(Fats Waller)和詹姆斯·约翰逊(James P.Johnson)视为榜样,从他们的琴声中汲取演奏和创作的经验与灵感。他还曾在纽约的摩根酒吧获得了一次与两位偶像同台竞技的机会。在他们面前,塔图姆的演奏毫不逊色,他以高超的技巧令沃勒和约翰逊刮目相看。当约翰逊日后回忆起那晚塔图姆演奏的《鸳鸯茶》时,仍不禁感叹:“我想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它被弹得如此完美。”此外,塔图姆也收集了当时另一位爵士钢琴名家厄尔·海因斯(Earl Hines)几乎所有的专辑,他常会在聆听这些唱片的同时尝试跟着录音即兴演奏。从塔图姆早年的录音中不难发现海因斯在即兴演奏技法上带给他的影响。

01 阿特·塔图姆爵士钢琴三重奏组录制的唱片

02 阿特·塔图姆在Capitol公司录音全集

03 阿特·塔图姆与班·韦伯斯特合作的专辑

从托莱多、克利夫兰、底特律,到圣路易斯、芝加哥、纽约,渐渐地,人们在越来越多的舞台上见到塔图姆的身影,他的到来总能引起当地乐迷的关注。此时Brunswick唱片公司也不失时机地为他录制了最初四张独奏专辑。这些录音在广播节目中播出后,塔图姆的公众影响力变得更为广泛,他的足迹也从美国迈向了欧洲。

步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塔图姆在专注于独奏的同时,也同更多音乐家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他与歌手大乔·特纳(Big Joe Turner)为Decca公司录制的两张唱片,在美国国内收获了很高的人气。他与吉他手泰尼·格里米斯(Tiny Grimes)及低音提琴手斯拉姆·史都华(Slam Stewart)组建起的一支爵士钢琴三重奏组,为他赢得了《君子杂志》首度颁发的爵士乐奖项。这一时期,塔图姆还与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携手登上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

纵使先天的眼疾给塔图姆的演奏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但他对音乐的热情和在演奏中的创新精神却丝毫未曾退减,这使他从同时代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在音乐生涯的早期,他通过广播和唱片广泛聆听名家们的演奏,博采众长,并将之融为个人独特的音乐语汇。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塔图姆的演奏自成一格,他不仅擅长大跨度(Stride)演奏技巧,还对拉格泰姆(Ragtime)、布吉乌吉(Boogie Woogie)、摇摆乐(Swing)等曲风了如指掌,跨越于多种流派和传统之间,人们似乎很难在既定的风格中将其精准归类,普遍认为他是一位超越时代的音乐家。

每当播放塔图姆的录音,即便是一首早已熟悉的乐曲,我仍会被琴声中层出不穷的灵感深深吸引。在爵士钢琴家普遍习惯于采用重复的节奏模式和相对单调的装饰音的时代,他已不甘于只以这种简单的方式演奏。塔图姆所具备的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无限的想象力,让他总能在弹奏时以出人意料的旋律和捉摸不定的节奏去重塑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这点在他改编和演奏的德沃夏克《幽默曲》中显而易见。同样,对于主题并不复杂的《鸳鸯茶》,他以多样的手法对主题进行了数次变奏,也将主旋律中的单音在变奏时用装饰音群代替,演奏过程中不断尝试增强音乐的动静幅度、加宽弹奏的音域,任凭敏捷的乐思从指尖飞扬。而在《杨柳为我哭泣》()一曲中,由于和弦转换的需要,为保持节奏律动与和弦色彩的特征,他采用八分音符连续大跨度弹奏,难度大幅提升,令人耳目一新。

自然,塔图姆在演奏中时刻表现出的这份随心所欲,也因他所拥有的高超技巧而得到保障。同时代的爵士钢琴家中,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毫无负担地在键盘上尽情驰骋。只需听一听他录制的《老虎拉格泰姆》()等乐曲,即可感受到无论弹奏速度多快,他都能将每个音符清晰地表达出来,旋律线毫不含糊。早年,他总是乐于向公众展示自己作为炫技高手的一面,经常将种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技巧即兴融入正在演奏的乐曲中,自己却显得格外沉着冷静,他从不以那些看似戏剧性的手势取悦观众。在艺术生涯的后期,塔图姆渐渐收敛起昔日的锋芒,琴声平添些许细致入微的韵律感。他在去世前两个月与次中音萨克斯演奏家班·韦伯斯特(Ben Webster)合作录制的《你就是一切》()等乐曲,似是在对听者倾诉,细腻而温暖。时至今日,这仍是他最畅销的唱片之一。

阿特·塔图姆

年轻时,塔图姆经常在俱乐部中通宵达旦地演奏,长期不规律的生活加之嗜酒成性,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人到中年后,他的身体终于不堪重负,糖尿病等病症不断加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演奏事业。1956年8月,塔图姆在能容纳一万九千余名观众的好莱坞碗剧场(Hollywood Bowl)举行了其音乐生涯中规模最大的公演,留下了实况录音,未料这时他的生命也即将走向终点。当他于同年十月举行了两场音乐会后,本就不容乐观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1956年11月5日,塔图姆在洛杉矶的一家医院因肾衰竭去世,年仅四十七岁。噩耗传来,他的同行和乐迷们纷纷为之痛惜不已。

在塔图姆生前,尽管他的一些前卫的观念受到同行们的认同和推崇,有时却并不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人们感叹他的音乐对于普通听众太“难”了,只有音乐家才能充分感知其中的妙处,这也导致他后期公开演出的次数逐渐减少。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意识到塔图姆之于爵士钢琴演奏的重要性,绝不仅仅是那炉火纯青的技巧,更在于他不囿于传统、领时代之先的音乐理念。他对不协和音与五声音阶的广泛运用,他将突然转调、节奏分离等技巧创造性地融入爵士乐的演奏中,凡此种种都为后世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他也因此成为奥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比尔·埃文斯(Bill Evans)、奇克·柯瑞亚(Chick Corea)等后辈的偶像,他开创的突破性即兴风格对他们造成直接的影响。

1964年,塔图姆入选爵士乐权威媒体《重拍》()杂志的“爵士乐名人堂”。1989年,他又被格莱美奖追授了“终身成就奖”。由詹姆斯·勒斯特撰写的长篇传记《难以用语言形容的非凡》(s)则记录了他非凡的一生。人们不会忘记,在爵士乐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这样一颗闪亮的流星划过。

猜你喜欢

阿特爵士乐爵士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听音乐也能如此简单 Rogers乐爵士|LA502网络音箱
阿特的礼物
谈爵士萨克斯基础练习中的若干问题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浅谈爵士乐的过去与未来
创伤·延续的记忆·救赎——解读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
滚!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