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海因里希·威尔海姆·恩斯特诞辰两百一十周年 小提琴独奏作品选

2022-10-12文字陈芸萱

音乐爱好者 2022年9期
关键词:恩斯特帕格尼尼炫技

文字_陈芸萱

对于绝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海因里希·威尔海姆·恩斯特(Heinrich Wilhelm Ernst)或许不是个十分熟悉的名字,但对于小提琴爱好者来说,这个名字想必并不陌生。恩斯特生于群星璀璨的十九世纪,前有了不起的先驱大师帕格尼尼,同时代又云集了卡洛尔·利平斯基(Karol Lipinski)、查尔斯-奥古斯特·德·贝里奥(Charles-Auguste de Ber iot)、奥雷·布林(Ole Bull)、卡米洛·西沃里(Camillo Sivori)与亨利·维厄当(Henry Vieuxtemps)等众多小提琴家。但恩斯特依然被公认为帕格尼尼最伟大的继任者,他曾一度开发出超越帕格尼尼的高难度小提琴技术,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

01 帕格尼尼

02 卡洛尔·利平斯基

1812年,恩斯特出生于摩拉维亚侯国(今捷克东部)的布尔诺。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酒馆,酒馆中常会组织一些小音乐会,这便是他最初的音乐启蒙。尽管恩斯特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父母还是让他跟随当地的老师莱昂哈德(Leonhard)学习了小提琴。恩斯特并非出身音乐世家,但父母非常支持他的音乐事业,恩斯特的传记作者简·佩卡(Jan Pecka)认为“他继承了父亲的勤奋性格,并从母亲身上学习到了优雅与平衡,这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小提琴演奏与创作”。

在莱昂哈德的指导下,恩斯特的小提琴技艺进步飞快。十三岁时,恩斯特考入了维也纳音乐学院,开始跟随当时的院长约瑟夫·伯姆(Joseph Boehm)与伊格纳兹·塞弗里德(Ignaz Seyfried)学习小提琴与作曲。1828年,享誉全欧的帕格尼尼到维也纳进行巡演,十六岁的恩斯特在聆听帕格尼尼的音乐后,完全被帕格尼尼高超的技艺与演奏魅力所折服,由此刷新了他对小提琴炫技的认识。帕格尼尼在维也纳停留了五个月,在此期间恩斯特多次上门拜访,向他讨教技术。他演奏了帕格尼尼的《E大调随想曲》,帕格尼尼肯定了恩斯特的天赋,戏称他演奏时“是个小恶魔”(E un diavoletto)。帕格尼尼鼓励他去追求更高的目标,这让恩斯特备受鼓舞。于是,恩斯特将帕格尼尼视为偶像,将“追星”进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次年8月,为了追随帕格尼尼的步伐,恩斯特毅然离开维也纳,也开启了自己的巡演生涯。有趣的是,他的巡演路线就是帕格尼尼巡演的路线。他先后辗转德法等地,在这期间,恩斯特几乎没有缺席帕格尼尼的演出,他默默记下了许多演奏会上听到却还未公开发表过的乐谱。1830年春,恩斯特与帕格尼尼再次在法兰克福相遇,他凭借着音乐会上的记忆,在帕格尼尼面前完美复刻了《心如止水变奏曲》(),这使得在场所有人都大为震惊。恩斯特的演出也因此广受关注,评论家们不吝啬赞美的言辞,称他的演奏有着“纯净的音色和灵巧的弓法”,这让他逐渐开始在音乐圈内崭露头角。

海因里希·威尔海姆·恩斯特

在追随帕格尼尼的道路上,恩斯特逐渐摸索出了一些个人演奏风格。他仍视帕格尼尼为榜样,但同时也吸纳了一些当时法国小提琴学派华丽潇洒的风格。他曾短暂求学于贝里奥,学习在炫技与优美之间把握平衡。当帕格尼尼与恩斯特在1837年的马赛再次相遇时,他们各自在公众面前演奏了《摩西幻想曲》()。对于这场演出,恩斯特在写给家人的信件中激动地回忆道:“人们认为帕格尼尼的技术十分精湛,但我的演奏更为深情……这证明我可以演奏帕格尼尼的一切。”因此,在1840年帕格尼尼去世后,恩斯特就被公认为帕格尼尼的继承者并红遍欧洲。他与当时许多著名音乐家都有过交往:与李斯特、肖邦同台演出,门德尔松曾多次为他弹钢琴伴奏,舒曼在《新音乐报》上给予他高度评价,柏辽兹更是称他为“完美的艺术家、伟大的音乐家和伟大的小提琴家”。

除了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外,恩斯特同样也是一位作曲的复合型人才。他不断深挖小提琴的最大潜力,并为之创作了一些新作品与练习曲。此外,他也将一些著名的旋律重新改编为炫技之作。他最广为人知的贡献便是正式将“复调”的概念搬上小提琴,为此他创作了六首极高难度的《复调练习曲》,成为无数小提琴家的技术“试金石”。

本期Naxos唱片收录了恩斯特的七部作品,其中囊括了恩斯特大部分的重要创作,分别是《魔王大随想曲》《罗西尼辉煌主题变奏曲》《六首复调练习曲》《纪念册的一页》《挽歌》《小提琴的三重奏》与《威尼斯狂欢节》。担任本唱片小提琴独奏的是伊扎克·帕尔曼的学生约瑟夫·斯佩塞克(Josef Špaček),他完美地演释恩斯特这些超高难度的作品,虽然演奏技术难点密布,但却依然要求演奏者保持从容优雅。斯佩塞克的表现无疑是极其出色的,他的跑动颗粒清晰,在最复杂的段落也能干净利落地处理,炫技高潮部分颇有感染力。在几首有伴奏的作品中,他与经验丰富的艺术指导戈登·贝克(Gordon Back)配合默契。

约瑟夫·斯佩塞克

唱片的第一首作品是《魔王大随想曲》,顾名思义,这部作品取材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李斯特也曾在钢琴上改编过《魔王》,但对于以演奏单音为主的小提琴而言,这首作品无疑对演奏技术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全曲都是双音与和弦,声部交织复杂(部分段落甚至还用两行谱表记谱),此外还有许多左手拨弦、人工泛音与颤音,高难度技术都被结合到了极致,因此这首作品也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曲目中最难的作品之一。1842年5月,恩斯特在莱比锡首演了这部作品,并题献给当时的魏玛大公夫人。自他之后,现场演奏成了许多演奏家的噩梦,这也让《魔王大随想曲》成为了恩斯特最知名的代表作之一。

《罗西尼辉煌主题变奏曲》是恩斯特较早期的创作,这部作品的主题来自罗西尼的两幕歌剧《采尔米拉》中的一首卡巴莱塔《命运,顺应我的心意吧》(),恩斯特将其扩展成了十五分钟左右的变奏曲,包含引子、主题与五个变奏。这首作品有着十分浓郁的法国风格,没有夸张的炫技。在本张唱片的演释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四变奏,这一变奏本身写得极为精彩,高八度的快速跑动与其他变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斯佩塞克的处理很好地把握了从容与技术之间的平衡,贝克的伴奏也很出彩。

随后的《六首复调练习曲》是本张唱片的重头戏。这套作品大约创作于1861至1864年间,是恩斯特晚年的创作。此时的恩斯特因为病痛已无法在公众场合演出,于是他潜心研究小提琴演奏复调技术的方式,这堪称他一生的心血总结,也是他对小提琴音乐做的最大贡献。每首作品分别题献给一位同时代知名的小提琴家:分别是费迪南德·劳伯(Ferdinand Laub)、普罗斯普·桑顿(Prosper Sainton),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亨利·维厄当、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Joseph Hellmesberger)与安东尼奥·巴齐尼(Antonio Bazzini)。《六首复调练习曲》对左手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演奏家的手必须要足够大且灵活,例如第一首、第二首与第四首就非常考验手指的独立性与延伸能力,第三首是各种双音和弦的练习,第五首除了大量和弦外还需要能灵巧地拨弦。这套作品中最知名的当属第六首——根据耳熟能详的旋律《夏日最后的玫瑰》改编的变奏曲,全曲有一个华丽的引子、主题与四个变奏和终曲:第一变奏考验连奏与双音技术;第二变奏与帕格尼尼的风格十分相似,有着大量的琶音与拨弦;第三变奏篇幅较长,相当考验演奏者双音音阶与和弦的功力;第四变奏的主旋律由左手拨弦弹出,十分考验演奏者的控制力;终曲是泛音与快速跑动的音阶组合,音响效果十分华丽。许多当代的小提琴演奏家都认为,恩斯特的这套作品甚至比帕格尼尼练习曲的难度更大,因为它们不仅需要演奏家展现精湛的技巧,还需要融入一些乐感与克制,这恰好是本张唱片演奏家斯佩塞克的强项,他的表现无疑是令人欣喜的。

约瑟夫·斯佩塞克(Josef Špaček),捷克最有才华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他先后求学于柯蒂斯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与布拉格音乐学院,师从伊扎克·帕尔曼、瓦茨拉夫·胡德切克等大师。他曾荣获许多国际小提琴赛事的奖项,还在2016年至2020年间担任捷克爱乐乐团的首席,并成了该乐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席。自2020年起,他选择专心以独奏家的身份活跃在世界舞台,并获得“惊人的演奏技术与机能”(《苏格兰人》报)、“丰富而畅快的音色”(《电讯报》)等赞誉。

戈登·贝克(Gordon Back)是威尔士的一位知名钢琴家与艺术指导,先后与许多小提琴大师合作过,如梅纽因、米尔斯坦、文格罗夫、罗桑德、苏克、卡瓦科斯等,并逐渐声名鹊起。他在许多重要音乐赛事,如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卡尔弗莱施小提琴比赛中担任官方伴奏与评委。自梅纽因大师去世后,他于2002年起接任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艺术总监,并为该赛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因里希·威尔海姆·恩斯特

接下来是两首有钢琴伴奏的小品《纪念册的一页》与《挽歌》。这两首作品中没有太多炫耀似的技术,而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歌唱式旋律,较为唯美而亲和,这展现了恩斯特不同于炫技大师的另一面。《小提琴的三重奏》也有类似的风格,不过因为需要一把琴演释三个声部,所以它的技术要求会稍复杂一些,演奏家需要同时控制一个旋律声部与固定音型的伴奏中声部,最低声部由左手拨弦。斯佩塞克的演释版本中声部区分得十分细腻,这正是复调技术在小提琴上的演奏难点。

唱片最后一首作品的安排别具匠心,恩斯特也常把《威尼斯狂欢节》作为自己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来演奏,若他不演,观众们也常常会要求“安可”,足见当时的听众们对这首作品的喜爱。这首作品大约创作于1840年初,即恩斯特的巅峰时期,他常在演奏会上以安可曲的方式即兴增加一些高难度变奏,《威尼斯狂欢节》或许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了足足二十五个短变奏。这首作品的主题是一首古老的那不勒斯曲调《我亲爱的妈妈》,帕格尼尼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一首二十个变奏的《威尼斯狂欢节》,而恩斯特无疑是通过这种模仿向他的偶像致敬。这首作品的主题较为轻快,恩斯特使用了各种丰富的技术与变奏手法,增添了一些诙谐感。许多评论家认为,这首作品并不算一次具有深刻内涵的严肃创作,而更像是演奏家的“杂耍”或“滑稽戏”,这导致后世人们对这首作品的评价有一些两极分化,但没人会否认它绚丽的炫技。

今年是恩斯特诞辰二百一十年,他的作品一直被小提琴界视为高难度炫技的天花板,例如在2021年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大赛的半决赛中,就以恩斯特《六首复调练习曲》中的第六首《夏日最后的玫瑰》为必选曲目,这让经验丰富的参赛选手们倍感压力。曾有人幽默地打趣道,如果可以在小提琴界建立一个这样的评价体系,那么可以是:“简单—中等—难—非常难—恩斯特”。“恩斯特”被摆在了一个很夸张的位置上,因为他的作品对演奏者无疑是噩梦般的存在,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在小提琴史中不可磨灭的地位,他值得拥有与帕格尼尼相当的名望。

值此纪念恩斯特诞辰二百一十周年之际,希望这位帕格尼尼的崇拜者、继承者或“超越者”,能被更多音乐爱好者知晓。

猜你喜欢

恩斯特帕格尼尼炫技
单杠上的花式炫技
欧洲奇葩婚姻,三婚公主嫁最浪荡王子
充满“炫技味”的发烧级耳机 SHURE AONIC 5隔音耳机
演奏失败的原因
浅谈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炫技美
谈帕格尼尼小提琴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VIDEO
恩斯特博物馆级作品将上拍佳士得
以世界为跑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