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的应用效果
2022-10-11陈美琴张秀桔赖珊玲
陈美琴 张秀桔 赖珊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消化内科,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治疗胃肠黏膜病变的微创手术,使早期消化道病变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避免开腹手术的痛苦及器官的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特点[1]。ESD术后传统进食方案需禁食24~72h,再慢慢过渡为流食及半流食,但由于手术应激反应、术后睡眠减少以及禁食时间过长导致机体营养状态下降,不利于机体术后恢复[2],因此根据快速康复理念提出早期经口进食。早期经口进食禁食时间不会过长,可于术后2h建议患者尝试流质饮食,补充营养,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可能会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基于此,我院进行上消化道ESD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的应用效果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101例上消化道ESD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5.26±7.68)岁;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手术时间(62.50±12.75)min;病变性质:早期癌变36例,其他14例;病变部位:食管6例,胃底3例,胃角8例,胃体12例,贲门3例,胃窦18例。观察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5.74±7.91)岁;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手术时间(63.17±13.12)min;病变性质:早期癌变37例,其他14例;病变部位:食管5例,胃底4例,胃角7例,胃体13例,贲门3例,胃窦1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均行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2)手术时长<90min;(3)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术后需留置胃管胃肠减压;(2)严重脏器功能障碍;(3)超声显示无气管及淋巴结转移。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禁食8h、禁饮4h,由同一组医生进行上消化道ESD治疗。术后两组患者除进食方式不同外,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传统进食,具体步骤如下:(1)麻醉苏醒后1h,患者开始饮39~41℃温开水20ml,无异常后自由饮水;(2)术后24h,开始食用全流食200ml,无异常后可每餐食用全流食200ml,3~5次/d;(3)术后48h,开始食用面条、粥类、蛋糕以及蒸蛋等半流食及无渣软食300g,无异常后可每餐食用半流食及无渣软食300g,3~5次/d;(4)术后7d开始向正常饮食过渡。观察组予以早期经口进食,具体步骤如下:(1)麻醉苏醒后10min,患者开始饮温开水20ml,无异常后自由饮水;(2)术后2h,开始食用全流食200ml,无异常后再过4h进餐200ml;(3)术后12h,开始使用半流食及无渣软食300g,无异常后可每餐食用半流食及无渣软食300g,3~5次/d;(4)术后5d开始向正常饮食过渡。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术后恢复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2)胃肠功能: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放射免疫法监测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3)护理满意度:干预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3],共10个条目,分值为10~40分,10~17分为不满意,18~25分为一般,26~33分为满意,>33分为非常满意,问卷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914。(4)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腹痛、发热、出血、肠梗阻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AS、MTL、VI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GAS、MTL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IP水平均降低,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对比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Z=2.109,P=0.035<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7,P=0.417>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ESD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常用于治疗胃肠息肉、黏膜下肿瘤、早期癌变,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当[4]。ESD治疗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往往会对胃肠黏膜造成损伤,故在传统理念中,为避免食物与胃肠黏膜的摩擦,在ESD治疗后需禁食24~72h,但此方式易造成患者强烈的饥饿感及营养缺乏等状况,影响患者术后康复[5]。近年来,快速康复理念不断被提及,其应用于上消化道ESD治疗后的措施包括早期经口进食及早期下床活动[6]。其中早期经口进食是将患者禁食时间缩短,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及热量,可以大大减少患者饥饿感,有利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在ESD治疗过程中,手术麻醉、操作、疼痛、氧化应激反应等均会导致机体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引发胃肠功能障碍[7]。GAS是分布于胃肠道系统的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可以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窦与肠收缩运动,延缓胃排空;MTL是由Mo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可以促进和影响胃肠运动及胃肠道对水、电解质的运输;VIP主要是由肠道神经元释放,既是胃肠道激素,又是神经肽,舒张肠道平滑肌,抑制消化道运动功能,影响胃肠道消化动力[8]。GAS、MTL、VIP都可以反映患者胃肠功能。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GAS、MTL水平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VIP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经口进食应用于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患者可以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速术后恢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早期进食可引起胃、胰、肝产生动力,促进GAS、MTL等消化液分泌,减少肠道神经元释放VIP,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9]。消化道病变患者由于消化道功能降低,导致进食及吸收减少,同时由于术前应激反应、手术创伤、术后睡眠及进食减少,导致机体营养状态下降,使患者处于一种负氮平衡状态,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10]。早期进食提供给患者充足的营养物质和热量,可减轻患者饥饿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加快术后康复,同时避免发热、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在本文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经口进食应用于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患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可能的原因是在早期经口进食过程,护理人员不断关注患者饮食情况,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有利于加强护患沟通;同时由于早期经口进食可以促进机体术后康复,可缩短患者病理状态时间,降低疾病对其造成的影响,增加舒适度,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早期经口进食应用于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患者可以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速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