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音乐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
2022-10-11苏娇
苏 娇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3)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开发与建设现状
第一,在音乐课程设置中,部分职业院校仿照高校音乐学院的授课模式,采取将声乐课、视唱与乐理课、音乐欣赏课分科独立教学的方式,课程之间无关联及相关元素的渗透,脱离了当今幼儿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学生片面地追求某一项音乐技能,阻碍了音乐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
第二,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存在问题,大多数学生来自普高、职中,大多数学生没有音乐基础,出现了大量“谱盲”“音盲”。授课时间有限制,每个学期开设的音乐课程无法弥补学生基础缺陷,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第三,教学师资队伍存在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师资团队不稳定,学前教育专业应聘人员多为专业音乐学院毕业生。教师虽在音乐方面有专业优势,但大部分人不了解学前教育音乐的特点,按照专业院校的方式授课。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低、音乐课程的课时有限,这种教学模式既造成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又不能满足幼儿音乐教育的需求。
第四,教学内容存在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不能浅显地将各科内容罗列在一起,各学科需要综合,但一些教师将音乐课变成了学生喜欢的通俗歌曲演唱课、表演课、音乐活动课,偏离了教学轨道。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开发与建设思路
(一)创新理念,构建能力为本位的“三二一”课程体系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其中“完善课程设置”章节指出: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主要包括音乐、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三、二、一”课程体系,三能力教学模块、两大素质拓展模块(课外音乐活动和幼儿音乐实践)、一个多元智能模块(音乐技能扩展素养与方法)。
(二)以学生为核心,“三能力,四结合”理念增强实效性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德树人,培养学生掌握儿童发展特点的专业知识,具备音乐基础能力、音乐表现力,掌握从事幼儿教学的职业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实训以工作过程获取知识为价值取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专业知识、音乐基础+实训项目+跟岗实践+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之中,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四结合”通过理实结合、园校结合、教做结合、融入图形元素结合,构建多元的课程体系。
1.音乐基础能力
音乐基础能力包括识谱、唱谱、认识节奏的基础能力,同时还要具有熟悉弹奏、跟乐而舞、欣赏音乐的能力。
2.音乐表现力
学生弹唱幼儿歌曲要声情并茂、传达作品内涵,提升情感表现等综合艺术表现力。好的表现力可以拉近聆听及欣赏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构建。
3.职业能力
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后天学习获得感知、理解、辨别音乐能力,对音乐关系的理解能力,对音乐技能的表现和运用能力,幼儿歌曲即兴伴奏的能力、舞蹈创编能力、音乐游戏能力、幼儿音乐教学能力及综合艺术审美能力。
4.四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园校结合、教与做结合、融入图形元素结合,构建以幼儿为本、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为目标,结合岗位需求,培养符合幼儿园需求的教师。
三、改革教学内容,重构模块课程体系
从研究内容来看,图形元素融入音乐课程,可对音乐课程进行创新性探究。图形元素借鉴美术专业理念,采用简笔画的方式实现。本文从两个方面模块体系论述融入图形元素的学前音乐课程建设与开发。
要以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为依据,在音乐课程中融入图形元素。幼儿音乐活动是一个综合的、多元化的以工作过程获取知识为导向的过程,那就要求学生们要有一定的音乐技能和音乐教学能力。教师要解构单一的教学知识,划分模块教学,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
(一)音乐基础能力教学模块《视唱与声乐基础》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与岗位需求对接,幼儿教师需了解成人歌曲及儿童歌曲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各个地区不同的演唱风格特点,掌握成人发声基础理论及嗓音保护的理论知识,掌握视唱技能与歌唱技能,能够演唱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能在训练中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要重新整合课程,划分模块。
(二)岗位能力模块《学前儿童艺术活动设计与指导(音乐)课程》
中国学前教育与西方学前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对兴趣的激发及音乐教法的不同,结合中国学前儿童《指南》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结合学前儿童《纲要》中幼儿对艺术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年龄为参照系,以案例为载体,在学前儿童艺术(音乐)活动设计与指导中,分别对小班歌唱音乐活动、中班打击乐音乐活动、大班音乐活动设计《说唱脸谱》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培养幼儿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适当融入图形元素。
1.以学前儿童生活为基础进行歌唱活动与图形元素融合
运用歌曲案例《买菜》,增强幼儿认识能力,提高劳动意识,加强音乐感知力,使其看谱认识菜名。教师运用幼儿最喜欢听故事的习性,以故事导入,设计方案,通过学做结合,完成歌唱曲目《买菜》的教学,锻炼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律动能力,使其熟悉各种蔬菜的儿童画,融入图形元素,制作图形谱,加强直观性,加强儿童对歌曲的印象,提高其歌唱的兴趣。
2.陶艺融入学前儿童常用打击乐器演奏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兴趣。泥塑作品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是实施音乐课程改革,提高审美兴趣的有效途径。其能带给孩子快乐,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教师用摔泥的方式,引导幼儿,使其了解大泥团的音强,小泥团的音弱,通过做不同厚薄的器皿,发出不同的声响,使幼儿了解音色的千万万化。
3.融入图形元素注重幼儿音乐表演与欣赏
红色脸谱代表关公,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黑色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脸谱代表阴险、疑诈的人物形象如曹操。了解这些脸谱的含义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歌曲中的人物形象。在聆听音乐作品时,结合“图形谱”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调动注意力。“图形谱”设计还能增加聆听的趣味性,使其感知乐曲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优化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力。
四、图谱元素融入学前音乐课程建设的途径
(一)图谱元素融入高职学前音乐课程中需遵循的原则
1.把握好时机
高职学前音乐课程实践并不是各个环节都需要借助图形谱,学生要把握好时机,适当融入,如在嘈杂的环境中,运用音乐安抚幼儿情绪。在欣赏课的教学中,融入相关图谱,发挥图谱与音乐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力、艺术感知能力。
2.适当引入
在高职学前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析音乐的旋律、内容、风格及课程内容,融入图谱元素也要与课程内容相关,防止分散学生注意力,要充分发挥图形谱元素辅助教学的优势。
3.适量引入
高职学前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适量运用图谱,明确图谱元素在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辅助性作用,避免过量使用图谱、喧宾夺主,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
(二)如何将图形元素融入高职学前音乐课程
1.课前导入
在音乐课前的导入环节,教师结合幼儿发展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音乐内容,为幼儿创设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其集中注意力。教师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视频及音频,同时创设学习情境,保证音乐的旋律、风格、内容能够契合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率,促使幼儿尽快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教学过程
创设音乐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图形元素,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及想象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具有自我阅读能力弱、识字能力弱的情况,在教授《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等幼儿曲目的过程中,为幼儿播放视频资料,根据音乐曲式结构,音乐旋律、歌词及内容激发幼儿想象力,更好地提升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运用绘画材料、图形融入,通过幼儿的想象创设不同的艺术作品,启发学生在不同音乐背景下,设计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小屋,与歌词内容相结合,加深幼儿的印象。
3.教学作品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的研究表明,听力是第一个成熟的感官系统。开发幼儿听力从音乐欣赏开始。在教学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主题相符的音乐作品,根据3-6 岁学前儿童指南,增强幼儿对艺术的欣赏、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展示《庐山图》《富春山居图》等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图片,促使幼儿在特定情境中通过视听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加深幼儿对中国古曲的感悟和理解。
4.教学创作
高职学前音乐课程中验证幼儿学习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学创作。可以运用不同的音乐安抚幼儿情绪、可以运用音乐提示幼儿如厕,幼儿可以潜移默化听歌曲、提升乐感、丰富审美,例如在《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曲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剪纸、绘画材料等营造庆祝生日的氛围,播放歌曲,聆听歌曲,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增强对庆祝生日的兴趣、记录其庆祝生日的兴奋心情,培养幼儿的艺术创作意识,使其了解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体验剪纸的感觉,享受绘画的快乐。
(三)学前音乐课程融入图形元素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合理运用两门学科的优势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活跃,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学生有兴趣和发展的空间,课堂才会迸发出更多的生机。
五、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结合社会需求,深入幼儿园,探索符合实践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融入图形元素,促进学前音乐课程开发与建设,才能有效地促进高职学前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及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