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记体话剧创作的新思路
——以话剧《深海》为例
2022-10-11卢博文
卢博文
(广西艺术学院 影视与传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2020 年广东省话剧院创作的话剧《深海》,是以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原型的传记体话剧。该剧讲述了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带领我国核潜艇研发团队,呕心沥血打造国之重器,为我国核潜艇研发事业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广东省话剧院创作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剧院的魄力、决心、勇气,也展现了广东省话剧院在传记体话剧创作上的动员能力。《深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话剧的饕餮盛宴,而且该剧的创作过程与舞台呈现也为将来的同类型话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别具一格的整体剧情设计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求艺术家在真实的生活中选择,而不是将生活原模原样地搬到舞台上来。[现代人物传记体话剧在剧情编创上不同于古代人物。例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李白》《杜甫》,由于历史资料有限,在不破坏史实的前提下可进行大胆编创。而现代人物大都具有翔实的影像文字资料,编剧无法展开想象,构建戏剧矛盾,这就导致现代人物传记体话剧往往剧情平淡且缺少激烈的矛盾冲突,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且剧本中的时间跨度往往长达几十年,同类型话剧大都采用每一幕来展现人物不同人生阶段的重要事件,这种戏剧结构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体剧情松散,没有连贯的贯穿行动。话剧《深海》的编剧周振天曾获得过多项国家级编剧大奖,为了不将该剧写成模式化的主旋律话剧,该剧在剧情上有两大创新之处。
第一,《深海》整体剧情结构巧妙严谨,以正面展现与侧面展现相结合的方式来铺陈黄旭华伟大的人生。该剧的编剧周振天说:“我与导演黄定山商定的《深海》的贯穿结构,就是黄旭华随着核潜艇深潜300 米极限深度过程中的多次往事回忆。”这种闪回式蒙太奇结构我们通常只会在电影里见到,周振天将之大胆地运用到话剧创作上。在深潜实验300 米的过程中,伴随着对每一米的焦虑与期待,黄旭华以闪回的方式回忆起人生中的种种往事,从儿时与母亲分离,见到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无情后立志更名旭华,到决定参加研制核潜艇这项绝密任务,再到特殊时期被下放到农场养猪,直至研制成功后与母亲的重逢等,这种构架为传记体话剧情节之间的衔接与主题的深化提供了创新的方式。该剧命名为《深海》一方面呼应了黄旭华所从事的潜艇事业,另一方面也有黄旭华将人生追求与爱国之情熔炼于深海的寓意。这种大胆创新的戏剧构架方式改变了传记体话剧创作方面剧情松散的问题,并且这种方式可以运用到相关类型话剧的创作中。
第二,在戏剧矛盾的编创上,该剧在黄旭华的科研道路上融入了浓郁的感性色彩,以真实的人的情感推动戏剧矛盾发展。传记体话剧往往存在戏剧矛盾冲突不够激烈而导致剧情平淡的问题。为克服这个问题,编剧大胆将黄旭华身边的亲人如他的母亲、妻子、大哥等写入剧中。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体现了母子情、夫妻情、战友情,还体现了特殊时期不同立场的对抗。该剧以黄旭华真实的情感经历来丰满全剧的戏剧矛盾。剧中黄旭华将自己接受秘密任务后要隐姓埋名的事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坚定地表示愿意陪他一生。这场戏虽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戏剧矛盾,但在强烈的人物情感驱使下,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戏剧冲突达到高潮。1988 年,黄旭华与母亲阔别重逢的那场戏让每一位观众动容,这场戏虽只有寥寥几句台词,却蕴含着他牺牲小我的爱国之情。戏剧矛盾的创编并不一定是传统的两元对立模式,编剧也可以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与内心矛盾真实表露出来,用以丰富矛盾构架,以真情实感打动、吸引观众。
二、宏伟大气的导演构思
导演艺术是以剧本为基础,以完整和谐的舞台艺术为表现形式的二度创作。传统传记体话剧的导演往往在创作上趋于保守,使用大量写实的舞美布景与场面调度,按照时间顺序将故事逐步推进。黄定山导演在创作上勇于创新,该剧不仅在整体风格上延续了话剧艺术的严肃内敛,也大胆突破“三一”律,利用诸多高科技手段在舞台上展现出黄旭华传奇的一生。该剧的导演构思突破了传统,开拓了传记体话剧创作的全新领域。
首先,传记体话剧的戏剧化表达需要导演的二度解读,导演要以自己的审美认知和创作风格来确定全剧的美学标准。多年来,传记体话剧创作的审美标准流于表面,为叙事而叙事,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无法真正打动观众。黄定山导演将“动人”二字作为自己排演《深海》的最高美学标准。在观赏全剧后,我们能看到,导演在故事素材选择上有着清晰的构思,他将黄旭华人生中重要且感人的事件呈现在剧本当中。该剧以真情将黄旭华的优秀品质展现给观众。
其次,在舞台形象方面,黄定山导演大胆使用最新的舞美技术。在全剧开场使用纱幕投影的方式来对主创团队进行介绍。该剧的故事以深潜实验为主轴,其间穿插着黄旭华的种种回忆。从第一幕起,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一个极为逼真的核潜艇内部结构,舞台上布置了特制的LED 显示屏,在深潜时可以成为极富科技感的深度标识,在闪回到过去时可以有机地转化为特定的场景装置。背景LED与纱幕投影灵活配合,在舞台上生动地展现了黄旭华第一次闪回后与同学乘上火车,遭遇日军战斗机袭击的场景,这种舞美技术手段实现了舞台上裸眼3D 的效果。导演大胆地将影像技术应用于舞美布置,一次次突破人们对场景的想象,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呈现出气势恢宏的戏剧情景。
此外,因该剧涉及大量回忆场景与现实场景的穿插,舞台空间的变换不仅包括时间、空间,还有演员服装的变化。这种变换对导演的调度能力与想象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话剧不同于影视作品,影视作品是建立在剪辑基础之上的,其可以利用多种剪辑手法进行倒叙、插叙等。而舞台空间的局限性导致话剧创作者在叙事上多使用传统的“三一”律进行创作。然而黄定山导演化繁为简,运用LED与灯光的切换,将固定的舞美布置变为规定情境中的布置,例如下潜时军人站立的舰桥,在不同的场景中分别变成了研究所的通道、老家的石台、养猪场的围栏等。这种舞美创新节约了舞台场景变化的时间。曾获得过“文华灯光设计奖”的胡耀辉负责该剧的灯光设计,他运用大量巧妙的灯光编排来丰富场景变化和戏剧情节。在全剧尾声,黄旭华演讲完毕后,一道切割光打在了他消失的背影上,人物随着灯光减弱渐渐消失。
导演构思贯穿全剧始终,将《深海》的舞台呈现推向高潮。
三、真挚感人的演员表演
戏剧艺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环节,演员表演也使戏剧艺术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深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话剧,由于剧中人物大都为真实人物且有翔实的影像资料,这就要求主创团队在选角上不仅要考虑演员的表演水平,还需考虑演员形象气质与原型的贴合度。在这样的选角前提下,国家一级演员鞠月斌扮演黄旭华,“梅花奖”“金狮奖”得主杨春荣扮演李世英。此次话剧排演不仅有两位老戏骨挑起大梁,还有诸多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加盟,他们在表演创作上深挖角色,大胆创新,最终,以精湛的演技完成角色塑造,用真挚的表演感动观众。
一方面,演员要对自己的形体、台词、妆容进行塑造,从外部形象上接近人物,同时,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该剧外部形象塑造最困难的是黄旭华这一角色,因为全剧穿插了他各个年龄段的闪回,横跨几十年,演员的形体与声音塑造在舞台上不断从一个年龄跨向另一个年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关节、骨骼、肌肉以及声带有着明显的变化。为了让观众相信舞台上的演员就是黄旭华,演员要细心观察生活,充分了解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变化。这种外部形象的快速转变不仅考验了演员的基础技能,更考验演员的适应力。演员在表演中的这种适应力从创作方法上讲是建立在对规定情境的理解与感受和对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黄旭华年老返乡的那场戏中,黄旭华的扮演者鞠月斌仅用后台抢妆的几分钟时间,就将自己的形体、声音从之前的中年转化为老年。在表现潜艇下潜过程的情节中,演员们配合灯光、音效,通过形体动作展现出潜艇的晃动。该剧的演员拥有强大的创造能力,他们以自己为素材,创作出真实可信的表演。
另一方面,演员在角色心理塑造上,积极寻找行动依据,大胆揣摩行为动机。演员的表演应当是纯粹且质朴的,一旦用技巧与经验进行表演,那么这种表演也就谈不上是真实的表演。在通常的英雄人物戏剧中,演员多用激昂的情绪与嘹亮的台词来展现人物,没有深入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空洞的表演并非个例。在话剧《深海》演出结束后,黄旭华本人对杨春荣塑造的李世英这样评价:“我代表我的夫人,非常感谢你把她的思想状态演出来了!特别是我们两个人的思想,比我们实际还要生动!”这种评价是当事人对演员的认可。李世英作为伴随黄旭华几十年的妻子,她不仅负责黄旭华的生活,还时时刻刻为他的工作安全担忧。例如,在她决定与丈夫一起隐姓埋名的那一场戏,那份坚定与忠贞绝不是来自情绪,而是充分体验角色内心后外化出来的表演。鞠月斌对于角色塑造是这样讲的:“在创作过程中,我慢慢走进他的内心,找感觉。”可见角色心理分析对表演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塑造这种具有人物原型的角色时,演员不但要对剧本中的角色进行分析,还要参考大量的文献、影像资料。例如,黄旭华试验成功后,他并没有参加庆功宴,而是回到家中陪伴妻子,并且将第一杯酒敬给毛主席。毛主席讲过:“核潜艇一万年都要造出来!”此时此刻,黄旭华最想感谢的人当然是毛主席。如果没有细致的角色心理分析,就会将这场戏演得空洞、虚假。《深海》中演员的表演感人至深,他们以非模式化的表演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舞台人物。
话剧《深海》作为一部主旋律传记体话剧,其立意之深远,情怀之纯粹,既体现了主创团队对英雄人物现实题材的掌控能力,又以与普通人一样细腻的情感为戏剧切入点,将英雄人物与亲人的关系描绘得丰满立体、有血有肉。这样出色的红色主旋律话剧既带领着观众重温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数无名英雄对祖国发展的无私奉献,也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不忘爱国初心。广东省话剧院的大胆创新打破了主旋律传记体话剧创作的刻板印象,为未来类似题材话剧作品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案例,也引领着全国话剧行业讲好红色故事,让观众在潜移默化的观剧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上树立榜样,在行动上找到标杆。这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黄旭华的事迹将不断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献身国防事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