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创新研究
2022-10-11刘英曼
张 琦,马 蕊,刘英曼
(1.菏泽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2.榆林学院 艺术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在“乡村振兴”引领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充分挖掘乡村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举措。鲁西南是儒家文化的诞生地,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念,后又有“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这些都说明音乐在社会教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自古以来,鲁西南百姓就崇尚“仁义礼智信”,鲁西南鼓吹乐是伴随儒家文化传承至今的仪式用乐,是当地百姓日常生活和重要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音乐,具有严谨的仪式用乐规则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鲁西南地区的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中最有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如果保护措施得当,鲁西南鼓吹乐就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却极不乐观。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元素之间不断融合和交流,使得鲁西南鼓吹乐等传统音乐文化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另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使得年轻的鼓吹艺人不愿守着仅仅能够养家糊口的鼓吹乐。最重要的是,从21 世纪初的“移风易俗”以来,鲁西南鼓吹乐赖以生存的丧葬仪式也遭到大幅简化,鼓吹乐这一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音乐文化一度失了声,这些对于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发展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由此可见,众多客观条件严重制约了鲁西南鼓吹乐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也影响其发挥在当地“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才能有效传承鲁西南地区的鼓吹乐这一优秀“非遗”文化,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目标顺利实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鲁西南鼓吹乐概述
作为鼓吹乐的重要分支之一,鲁西南鼓吹乐是本土民间文化孕育的产物,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北方鼓吹乐种,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以唢呐为主奏的传统民间器乐种类。鲁西南鼓吹乐分布较为密集,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西南地区的济宁市、菏泽市和枣庄市等区域。鼓吹乐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早的时候主要被应用在军队仪仗或者宫廷礼乐领域,随后又在祭祖迎神、庙会以及嫁娶丧葬等民间民俗活动中得到了应用。鼓吹乐根据演奏形式的不同可以分成如下两类,一是“行街”,即边行进边演奏,主要用在送葬、迎亲或者闹秧歌和节日庆典等场合;二是“坐棚”,即在固定场地坐着进行演奏,“棚”一般设置在主办人的家里面,表演者围坐在桌子四周进行吹打乐器操作。可以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鲁西南鼓吹乐已经同本区域的特有民俗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是该地区无法磨灭的宝贵文化财产。
二、乡村振兴下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创新意义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推进乡村的环境、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建设实现振兴发展目标。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能够发挥出推动乡村振兴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作用,所以大力挖掘、保护及利用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鲁西南鼓吹乐作为鲁西南地区一种特有的音乐文化,具有社会维护功能、礼乐功能、教化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等众多功能,也包含着长久以来生活在齐鲁大地的人们共同的民族风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传承与发展鲁西南鼓吹乐,不仅有利于借助这门传统音乐文化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也可以避免这种优秀传统音乐走向消亡,确保鲁西南优秀文化的繁荣发展。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传承与创新鲁西南鼓吹乐来助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有效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乡村振兴下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创新困境
(一)现代音乐文化的侵袭
目前,在传承与发展鲁西南鼓吹乐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的首要问题就是“重现代,轻传统”的风气。重现代,轻传统主要是指当代社会大众重视流行音乐文化,却忽视了鲁西南鼓吹乐等一些传统的音乐文化。包括鲁西南鼓吹乐在内的传统音乐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是值得当代社会大众学习和传承的。但是在当前的音乐文化传承中,社会大众更加侧重于接触、了解以及学习现代音乐,比如在开业庆典、丰收喜庆等日常活动或者入伍升学、节日联欢等场景中,现代音乐占据着重要阵地,很少见到传统音乐。这些充分反映出当前我国民众在认识和接受传统音乐文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为了迎合观众需求,传统音乐也逐渐被现代音乐同化。
(二)缺乏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导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之间不断碰撞融合,外来文化和思想的侵入,使得我国部分社会大众形成了“崇洋媚外”思想。与此同时,当前我国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中,无论是参演艺人还是评委,更多都以现代流行音乐见长。这就导致在社会大众视野中多数是当代音乐作品,只有少数传统音乐文化身影出现。如果我国传统音乐欣赏受众越来越少,那么势必会影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高质量传承与发展。随着国家层面对非遗文化保护措施的不断出台,鲁西南鼓吹乐的生存环境已有所改变,但若想使其恢复到20 世纪中叶的繁盛景象,还需要有关部门和文化保护单位的大力引导与支持。
(三)传承与发展机制问题
在构建新时期特色文化体系的背景下,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当代社会大众在传承音乐文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学习鲁西南鼓吹乐等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当代社会大众只是依样画葫芦,学习这些传统乐器的简单演奏方式,却没有深入了解相关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无法体会作品背后蕴含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人文精神,也就无法真正学习和掌握这些传统音乐。特别是鲁西南鼓吹乐是先人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其中包含着当地特有的生活习俗、生存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心理、精神文化、地域风俗习惯等价值观念,学习起来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鲁西南鼓吹乐传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嫁娶、丧葬这些民间活动,但是当下却面临着“移风易俗”的影响,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等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其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四、乡村振兴下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创新策略
(一)加强文化保护,保留鼓吹乐的精髓
鲁西南鼓吹乐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本身是支撑鲁西南地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因为其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及感染力特性显著,所以更容易凝聚区域精神,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独特的音乐文化来开展宣传教育,有效提升民众的凝聚力。
1.制定传承人培养机制
鲁西南鼓吹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建彬从8 岁开始接触唢呐、梆子、小鼓等“响器”,更是见证了当代鼓吹乐的兴衰演变。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建彬现有十几位徒弟,但究其身份,绝大多数均为其表弟、儿子、女儿、女婿、外甥等自家亲戚,“没人愿让孩子学唢呐,都觉得前途不光明”。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鲁西南鼓吹乐,必须加快制定传承人培养机制。为了有效调动年轻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构建激励机制。例如根据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力,制定评优评奖制度。该制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增强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一定数额的奖金也是对传承人的鼓励与认可,使得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从而有效激发传承积极性。
其次,构建以优秀传承人为核心的鼓吹班社合作模式。以县区为单位,让不同家族的鼓吹乐班社团结起来,平衡社会资源,共同为传承这一传统音乐文化而努力,消除彼此之间的竞争矛盾,让鲁西南鼓吹乐进入良性传承模式。
最后,构建完善的鼓吹乐传承人数据库。保护单位可联合地方高校合力挖掘和整理鲁西南鼓吹乐传承人数据库,系统整理有关文史资料。例如将不同地区传承者的绝活绝技以及他们改编或原创的曲目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后录入统一系统中,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使用管理。
2.定期开展技艺展演和交流活动
鲁西南地区所在的文化保护单位要定期在当地或全国范围内举办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每年庙会、春节等节庆期间举办“鲁西南鼓吹乐比赛”等活动来对这种本土特色的民间乐种进行宣传,以此来促进当地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发展。借助鲁西南鼓吹乐活动的举办,我们可以搜集、整理和传承鲁西南鼓吹乐的绝活,创新表演形式,从而使鲁西南鼓吹乐呈现出新面貌,但是必须要对其独特的文化精髓进行保留。此外,相关单位还可以利用文旅融合,让鲁西南鼓吹乐走进景区,带动更多游客了解和认识本地区的独特音乐文化,加大传播力度。
3.强化新媒体宣传力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方式。比如,在宣传鲁西南鼓吹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充分运用深受当代社会大众群体喜爱的互联网平台,配合我国各个媒体单位来共同宣传鲁西南鼓吹乐这个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考虑到当代社会大众群体更加侧重于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设备来在线观看相关节目,所以在举办节日活动庆典期间,相关组织者可以穿插一些展示鲁西南鼓吹乐的环节。
(二)结合时代特色,创新文化传承方法
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鲁西南鼓吹乐是山东鲁西南地区文化的民间“活化石”,重视其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鲁西南鼓吹乐,我们必须要立足于鲁西南鼓吹乐发展现状,本着与时俱进、求真求实等原则来创新传承与发展对策。
1.传承发展,去粗取精
为了更好地在鲁西南地区乃至全国传播这一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我们不仅需要立足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和宗旨,将鲁西南鼓吹乐进行保存,确保原生态性,尤其是要注意组织陈建彬等精通鲁西南鼓吹乐的艺人或传承者利用节假日举办一些教育或培训活动,借此来宣传鲁西南鼓吹乐的音乐技艺,使更多的人了解这门古老的传统民间器乐。另外,在传播鲁西南鼓吹乐时,我们可以删除掉一些不符合时代特色与价值观念的内容,保留下来鲁西南地区鲁西南鼓吹乐的独特特征,尽可能地发扬艺术精华部分。
2.以人为本,迎合需求
为了更好地促进鲁西南鼓吹乐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我们必须要立足于新时代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根据时代大众的需求来对鲁西南鼓吹乐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补充、完善和创新。比如,考虑到当前我国兴起一股“复古”热潮,社会大众更加青睐于以往的一些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我们可以以此为口号来宣传鲁西南鼓吹乐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发挥鲁西南鼓吹乐等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社会方面的正向引领作用。
3.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为了使鲁西南鼓吹乐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创编新曲目的同时,我们可以适度加入新的音乐元素,使其既保持鲁西南鼓吹乐的原貌,又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例如在鲁西南鼓吹乐的传统音乐编制里加入一些特色乐器,低声部的筒笛音量弱小,常常被高音唢呐所掩盖,可将大提琴等低音乐器纳入编制,使音乐效果趋于圆满。
(三)重视多元互动,促进文化全面发展
为了有效传承和发展鲁西南鼓吹乐,只依靠鲁西南地区的村民传承者进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强多元互动,充分发挥学校、社会、政府、媒体等相关组织的协同作用,共同营造传承和发展鲁西南鼓吹乐的良好生态环境。
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一些地域性质的音乐文化保护机构,定期对鲁西南鼓吹乐进行保护和宣传,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来扶持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和发展,鼓励更多鲁西南地区人民以及社会大众去学习和传承鲁西南鼓吹乐,特别是要注意做好鲁西南鼓吹乐传承过程中的资金扶持工作,不仅要有宏观层面的扶持政策支持,还要有充足的扶持资金来给予足够的发展帮助。此外,政府部门还要注意充分办好本地区的“文化惠民”工程,即通过政府的推动,组织优秀团队,利用少年宫、公共体育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等来面向全社会开展鲁西南鼓吹乐表演活动,力求为鲁西南鼓吹乐传承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例如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活动中,陈建彬领导陈家班表演了鲁西南鼓吹乐《唱大戏》,获得了艺术节的“群星奖”奖项。
学校可以专门开设鲁西南鼓吹乐的相关选修课程,或者将其纳入音乐专业范畴中,使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来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鲁西南鼓吹乐文化知识。学校在开展鲁西南鼓吹乐教学期间,要注意选聘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人来学校扮演“师傅”的角色,让他们将自己所学到的鲁西南鼓吹乐演奏技法等传授给学生,避免这些优秀的鼓吹乐手因为缺乏传承人而使演奏绝技失传。陈建彬有十多名弟子,但多是亲戚子侄。学校方面也要给予这些传承人必要的扶持,做好双方的教育合作工作,保证可以切实将鲁西南鼓吹乐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避免因为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直接影响学校内部鲁西南鼓吹乐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
社会媒体单位在创办音乐比赛节目的过程中,可以重点以鲁西南鼓吹乐等传统音乐为主题来举办传统音乐比赛活动,借此来向社会大众宣传鲁西南鼓吹乐文化。正如鲁西南鼓吹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建彬所说:“为了更好地传承鲁西南鼓吹乐,就必须要向社会大众传播正能量的好节目。”因此,鲁西南地区的政府部门要带头组织当地或者社会上其他地区的一些媒体单位共同开发节目,保证可以通过节目使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鲁西南鼓吹乐,为其传承及创新发展培养更多的潜在传承人员,尤其是要注意搭上“互联网+”这一时代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机遇,对这种独特的非遗文化进行大力宣传、普及和推广,使其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五、结语
总之,传承与创新鲁西南鼓吹乐是助推乡村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鲁西南鼓吹乐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儒家文化传承至今,是百姓“尊礼、敬礼”的象征,充分挖掘扩大其文化影响力与感染力,对凝聚本地区的民心,促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有着积极意义。但是鲁西南鼓吹乐在新时期环境下也面临着众多发展困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注意从加强文化保护、保留音乐文化精髓的角度出发,注重结合时代特色,创新文化传承方法以及重视多元互动,进而保证促进这种独特音乐文化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