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
2022-10-11纪培宁
纪培宁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北京 100068)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独有的文化。把戏曲文化应用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加快戏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这有利于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于戏曲艺术的兴趣,改变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实现艺术与人文的融合,创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戏曲教育的文化意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戏曲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任务。戏曲是集文学、舞蹈、武术、音乐、杂技以及舞台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其表演由唱腔和肢体动作构成,在舞台上讲究唱、念、做、打等。戏曲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教化民众的作用。虽然时代变迁,但是戏曲道德教育的内核始终未变,其流传至今,影响了很多代人。其教育形式以道德引导为主,其中《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戏曲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基础,其表演的主题大多来自社会生活,很多戏曲选段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经过艺术处理,戏曲表演的内容更加富有哲理和育人功能。戏曲艺术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它的存在形式、社会教育功能、教育实效等方面。
二、戏曲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价值
(一)戏曲里的民族精神
从本质上来讲,文化自信是对本国文化的一种心理认同、坚定信念和正确心态。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增强文化自信也是现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食粮,也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它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包含着各民族的风俗人情,有孔孟之道的传承,更有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传承。戏曲文化中蕴藏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这些精神与现代人文素质教育所传导的精神是极为相近的。比如,青春版《牡丹亭》在高校巡演,吸引了大批学生。青春版《牡丹亭》让他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戏曲之美,也使得很多青年人开始喜欢昆曲。大学生在观看昆曲时领会到了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体会到了戏曲艺术背后的价值,学生在自觉参与、认同和传承戏曲的过程中,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二)戏曲里的传统德行
传统戏曲的主题大多有着内在含义,例如惩恶扬善、忠君报国、伸张正义等,一些经典的戏曲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这些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中国人民的价值观是契合的,它符合华夏儿女对于事物的看法。中国人骨子里对于锄强扶弱、维护正义有着强烈的责任心。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典戏曲里的故事虽然不能在现实中上演,但它传递出来的精神仍可以让现代青年人热血沸腾。这些戏曲作品既是青年学生亲近历史文化的教育素材,又是独具特色的提升学生品德修养的人文教育资源。以戏曲《铡美案》为例,我们可以感受到包拯的刚正不阿、执法公正,更能在断案的伦理与法度间,弘扬善与恶、情与法,这对学生提升品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实现育人、教人的目的。
(三)戏曲里的家国情怀
很多戏曲作品都有着很强的家国情怀,这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对德行的追捧,尤其是很多近代戏曲作品蕴含着红色精神,如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等。这是现代人文素质教育中最核心的内容。例如,以身殉国、血溅扬州的抗清名臣——史可法,在戏曲《桃花扇》中,史可法白衣投江的身影,给予学生强烈的刺激。这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联想到我们的革命先辈,如刘胡兰、马占山、张自忠等,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尊严、爱国、报国、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铸魂天山》《红灯记》《布衣英雄》《挂云山》等现代剧作,把革命主义精神、爱国情怀、民族骨气展现出来,既有儿女情长又有英雄血泪,为现代大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民族奋斗精神提供了精神食粮。挖掘戏曲中的红色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家国情怀、民族情结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
三、戏曲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
(一)校园内增加戏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戏曲要融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要在校园文化上下功夫,要把戏曲艺术与校园文化联系起来,让戏曲成为校园中的“明星”,让学生重视戏曲,了解戏曲。
首先,加强戏曲艺术入校园的活动频率,积极推进京剧、评剧、黄梅戏、昆曲等大众喜欢的戏曲剧种进校园展演,以此提高校园传统文化活动的频率。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可以在校园内组织“戏曲破冰活动”把传统戏曲与现代歌曲、舞蹈相结合,加强戏曲现代元素,提高大学生对戏曲的接受度,以此适应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其次,戏曲专业的师生要把舞台挪到校园内,走入学生的生活中,戏曲教师要定期组织校园演出,选择一些大众耳熟能详的、学生比较喜欢的曲目,使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校园内的戏曲表演可以吸引大批学生观看,更给戏曲专业学生增加了实践机会。同时,戏曲社团还要准备校外演出,如戏曲进社区、戏曲下乡、戏曲入中小学校的表演活动。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教生可以利用重要的节日,开展校园传统文化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包括戏曲表演,而且包括舞蹈、音乐、美术等多样的活动。例如,学校可以举办戏曲知识竞赛、戏曲艺术文化节,其中包括戏曲服饰、戏曲脸谱等内容,让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知识,真正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让戏曲文化的思想内涵、道德内涵,成为校园文化传播中的一道风景线。在活动中,学生既了解到戏曲文化,又提高了人文素质,实现了戏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引入戏曲内容,创新人文教育方法
当前很多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都以思想政治课、校内研讨会、社会实践为主,但是如此一来,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参与感变弱。而单一的教育形式,使得学生对人文教育内容提不起精神,单纯地灌输人文概念是不可取的,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尝试把戏曲艺术融入人文教育中,以创新的方式来改变传统的模式。
教师可以在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中引入戏曲曲目,让戏曲与教材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与讲解。教师要选择戏曲作品中具有很强的德育精神的作品,如反映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改革精神等内容的曲目,让学生在学习戏曲的时候了解德育内容。在课堂中,师生可以相互沟通,形成互动课堂。戏曲文化里的精神内涵是需要不断渗透的,而这样新奇的人文课堂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下课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寻找经典戏曲作品如《十二把镰刀》《保卫和平》《向农》等背后的故事,挖掘作品蕴含的人文道理。
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平台如微信、抖音、校内网等,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把戏曲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把戏曲文化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传递给学生。
(三)拓宽戏曲文化传播途径,加强戏曲德育社团建设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很多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生对传统戏曲不感兴趣,片面地封锁了学生学习戏曲文化的通道。这样的观点无疑是片面的,很多大学生非常喜爱传统戏曲,对戏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高校要正视戏曲教学的问题,逐步增加戏曲文化的选修课与必修课,成立戏曲文化社团、戏曲社等。很多时候,大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是因为缺乏认识它的途径和空间,在高校不断搭建这种空间的同时,戏曲艺术也会逐渐影响更多的大学生。
高校要为戏曲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戏曲选修课是极为重要的,选修课+德育课的组合会使大学生感受戏曲文化的同时也明白德行合一的道理。高校要加强“戏曲德育社团”的建设,这类社团要收集传统、现代戏曲作品背后的故事,把这些故事与现代德育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在校园内加以传播,在思想的沃土上撒播戏曲的种子。当然,传统的“戏曲社”的建设应以表演、传播戏曲文化为主,这有利于调动学校里戏曲爱好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
四、结语
戏曲是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民族艺术,振兴民族精神是向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戏曲文化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特殊作用,巩固已取得的实践与研究成果,以戏曲艺术为点,以人文素质教育为面,以点带面,使戏曲文化教育进入课堂。因此,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要积极地吸收戏曲文化的精髓,要与时代结合,尝试把戏曲艺术融入课堂中,让戏曲文化影响当代大学生,以此提高高校的育人效果,促进现代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