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现状探析

2022-10-11郭清燕彭勤燕

西部学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学医医学生医学

郭清燕 梁 琪 彭勤燕

马克思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使命,就有任务。”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明确指出,医德规范为:“救死扶伤,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文明礼貌服务,廉洁奉公,为病人保守医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因此,医学生的使命担当是指医学生对其责任对象的自觉意识,是对自己、 对病人、 对国家和社会所应承担责任的感知与自觉履行的情感态度,并自愿承担过失后果的内心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条件。”全民健康,人人幸福已成为时代最强音,以健康为根本也已成为人民对生活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根基。

一、新时代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的基本现状

医学生作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守护者,承载着我国健康事业的未来,也关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医学生使命担当教育,培养“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医学人才,把握医学生的思想现状,探寻医学生使命担当培养的路径,提高医学生的责任担当,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十分迫切并且非常必要。笔者于2021年12月中旬对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和中医学三个专业的6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10份,回收有效答卷604份,有效回收率99%。同时,进一步对该校20名相关专业的教师、辅导员进行了调查访谈,以丰富调查信息,全面深入地了解医学生使命担当现状。

(一)大部分学生愿意肩负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担当,投身于医疗事业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有51%的学生学医的目的是为了能治病救人;79.9%的学生表示新时代的医学生应该“坚定‘治病救人,服务人民’的原则”和具有“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精神”。大多数学生能自觉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更加关心社会卫生事业,69%的学生认为作为一名医学生要比常人更加关心和配合传染病的防治工作;89.9%的学生认为身为一名医学生未来职业的使命应当是“对病人、自己以及国家、社会负责”;当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遇到重大困难需要援助时,88.8%的学生选择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只要国家有需要,作为医护人员和医学生在所不辞;88.5%的学生认为,疫情期间对于医学生的使命担当的认识影响很大,坚定了自己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奉献青春和力量的理想。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肩负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担当,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去。

(二)大多数学生对医学的使命担当有基本的认知,愿意为目标奋斗

大多数医学生深知自己肩负着人民健康的重任和使命。因此,比起其他专业类的高职学生,他们怀有更加坚定的学习目标,态度更为端正,不断锤炼自身,严格要求自己,对病人负责。在问卷调查中,75.8%认为考入医学院后“学习任务更重,不敢松弛,照样得抓紧学习”;94%的学生表明自己很清楚自己未来职业的使命担当;67.2%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规划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进步很大”;60.9%的学生认为,不管医学专业有多难,都要努力去学习,医学生需要不断开拓视野;89.7%的学生认为“只有努力才能把握人生”,84.7%的学生认为医学生应当具有“勇于砥砺奋进,争当新时代学生的榜样”的精神;75.3%的学生认为医学生应该有“不断进取,克服困难,勇攀医学高峰”;62.1%的学生认为高职医学人才最重要的两个条件是“对医护人员的使命和担当有准确的认识并且努力去实践”;78.2%的学生愿意参加医疗卫生服务、“三下乡”等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由此看出,大多数医学生同学对医学的使命担当有基本的认知,愿意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奋斗。

(三)大多数学生能用“厚德精业”的精神对待病人,尽力尽责

对待生命,要有厚德精业的职业意识;对待病人,要有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对待工作,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是医护人员使命担当责任意识的更高要求。调查显示,85.4%的人认为医学生应该有“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精神;94.9%的人认为对病人应该具有“生命,关系着病人的安危,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责任心;96.2%的人认为医护人员对病人应该保持“没有架子,关爱、理解患者”的心态;96.7%的人认为对病人进行答复时应该“耐心解答,体贴细致”。这表明大多数医学生对待以后职业的服务对象——病人,诚实守信,厚德精业,能够做到以病人为本,尽力尽责,具有较好的使命担当的职业责任感。

(四)大多数学生能用“健行康民”的自觉行动做健康的领跑者和传播者

医学生要担负起健康中国的使命担当,就要自觉健行康民,做健康的领跑者和传播者。调查显示,大部分医学生能从自身做起,践行健康生活理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89.2%的学生认为身心健康对医护人员未来的工作非常重要;72.6%的学生认为当前自身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可以通过调节恢复正常;58.9%的学生会尽量抽时间每天锻炼身体,尽量让自身达到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72.6%的学生认为晚睡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很大,力争做到晚上12:00前入睡,做健康生活方式的领跑者;82.3%的学生在寒暑假期间会向身边的亲戚朋友传播健康知识,做健康生活的传播者。67.8%的学生认为自身医学专业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给亲朋好友带来明显的影响,带动他们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医学生能够用“健行康民”的自觉行动去践行作为医学生的使命担当。

二、新时代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当前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的现状总体偏好,但从调查数据来看,我们也能清楚地发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正在侵袭高职医学生的头脑,少数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认识肤浅,甚至出现了较严重的滑坡现象。在调查访谈中,多数教师虽然认同大多数医学生对自身使命担当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医学生当中也存在极端功利化的倾向,学习动力缺乏、责任意识弱化等现象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医目的存在极端功利化倾向,职业选择呈现自私之心

调查显示,在学医目的的数据中,39.1%的学生选择读医学是因为“医护工作职业前景好,社会承认度高”;5.2%是因为做医生社会地位高,经济收入较为丰厚;4.5%的学生则是因为父母的意愿而不得不学医;而选择读医的学生中,只有一半左右的人认为是因为学医能治病救人;17.5%的学生选择医学专业就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容易就业。当国家遇有医疗困难需要援助时,有8.6%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受到影响就参加,2.5%的学生认为除非没有危险才参加。更有1%的学生认为学医是自己的事情,去不去也是自己决定,没有必要去冒风险。可见,一部分同学未能端正学医目的,单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存在极端功利化倾向。

(二)学医缺乏动力,艰苦奋斗精神不足

由于医学专业学习任务繁重,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动力不足,作风较为疲沓。在面对学习规划时,17.8%的学生表示学习医学技能太苦,读医太累,没有规划;15.1%的学生学习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只有28.9%的学生认为广博的知识是医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有的学生则忽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调查显示,有2.9%的学生认为医学人才重要的两个条件是名校和名师,而不是个人的努力进取。在面对学校组织的到偏远农村地区开展义务医疗服务等社会实践时,1.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认为乡下生活艰苦,吃住条件不好,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浪费时间;15.8%的学生表示如果志愿服务与其他安排有冲突,志愿服务肯定不会放在第一位。2.5%的学生不太关心新冠疫情的发展情况,感觉那不是他们能左右的,认为学校的防控有点过了;24.3%的学生只是稍微关注,不算特别了解。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学习医学专业缺乏进取之心和艰苦奋斗精神,这都会导致后劲不足,不利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医学职业道德与使命担当意识薄弱

在对待医学生誓言的内容上,34.3%的学生表示只记得一些,印象不深;有3%的学生完全不记得了;有1.5%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这个誓言。在提问到“是否敢于尝试新知识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时,“想要不断更新,但又害怕出现问题”的学生比例占到了22.8%。在关于医护工作的责任感一题中,1.7%的学生持有只管治病、其他顺其自然的心态;1.4%的学生认为医学专业的责任心跟其他行业的责任心没有什么区别;2.5%的学生认为,在医术很高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对病人可以有一些架子;有1%的学生会选择“开有回扣的药品”,而尽量开价格便宜药的学生比例只占13.9%。更为严重的是,当问到“能否自觉遵守各种社会规范”时,43.1%的学生表示有时能有时不能;2.4%的学生表示要有人监督才可能做到。这表明部分学生存在潜在职业道德问题,至于使命担当意识根本就谈不上了,这些学生从业后行为可能会对病人和医疗卫生事业构成负面影响。

(四)医学生带头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有待加强

与本科医学院校相比,高职医学生课业任务重,学制较短,学习高度紧张,而医学专业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夯实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坚强的身体心理素质。因此,医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对未来的工作非常重要。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虽然89.3%的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是每天会坚持锻炼的学生不到30%,从不参加锻炼的学生占到了5.6%。当问到心理遇到压力怎么排解时,8.2%的学生表示“压力很大,需要心理咨询”;3.5%的学生认为自身“有压力,不知如何排解”。在作息安排方面,30.5%的同学形成了习惯性熬夜;15%的学生超过凌晨1:00后才睡。在询问熬夜的理由时,12.9%的学生回答是刷手机、追剧或者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认为医学生应该懂得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只有18.7%的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去影响别人,不断传播和践行健康生活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可见,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认识浅薄,自然谈不上带头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总而言之,新时代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医目的存在极端功利化倾向,职业选择呈现自私之心;二是学医缺乏动力,艰苦奋斗精神不足;三是医学职业道德与使命担当意识薄弱;四是医学生带头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有待加强。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的分析,新时代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意识不够,未能从党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三、新时代高职医学生使命担当培养的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社会背景下,加强医学生使命担当的培养任重道远。

高职医学院校本身要高度重视医学生使命担当的培养。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多渠道全方位协同育人作用,架构丰富的教学内容,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良好医德。充分利用课程思政,案例分析等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医学生为人民健康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用主题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方位、多维度、多途径加强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二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和素质。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模式及教学内容,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让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培养并重前行,更利于强化其责任意识,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自觉承担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担当打牢基础。三是拓宽学生实践的平台。医学院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特色鲜明、实践性强、效果显著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医学特色的文艺活动;开展操作性强,学生乐于接受的临床见习教学等。

新时代下高职医学生要自觉肩负起人民赋予的责任。一是要保持学医的初心。不管学医的路途有多长,过程有多辛苦,也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学好。二是要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大学生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不断激励医学生履行使命,才能牢记选择学医的初心,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三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医学生,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不仅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去做好简单的防疫工作,还应充分发扬主人公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参与到大范围的抗疫防控工作中去,在抗疫防控的伟大实践中,锻炼自己,深刻感受社会的需要,患者的需要,体味自己从事的医务工作的神圣和伟大。

猜你喜欢

学医医学生医学
医学的进步
许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华佗学医
狄仁杰幼学医 针术成谜
华佗学医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