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分析

2022-10-10白林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8期
关键词:浸润性敏感度磁共振

白林刚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影像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早期乳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种,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重要病症之一。当步入中年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且在停经的前后为乳腺癌的高发期[1]。若是未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及早准确的诊断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2-3]。超声检查是临床中十分常用的诊断方式,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方式开始被逐渐运用于临床各疾病诊断中,此方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和空间分辨率,且不会对患者产生射线损伤。鉴于此,本文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诊疗的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76例,以此探究将磁共振动态增强在其临床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诊疗的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76例。患者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0.60±2.80)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50±0.25)年;未婚10例,已婚66例;未生育23例,已生育53例。

纳入标准:①临床相关基础资料完整者;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磁共振动态增强、超声检查禁忌者;④患者均有明显的乳腺不适、乳房肿块等明显表现。排除标准:①精神状态显示异常者;②重要器官(如心、肝、肾等)病变者;③妊娠、哺乳期患者;④合并有其他严重妇科疾病者。

1.2 方法

针对此次纳入的76例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及超声检查,正式检查前应向患者进行相应的常规检查,并向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知识科普,及时帮助患者疏导紧张、焦躁等不良情绪,以更好地提高检查配合度。提前检查好诊断仪器设施设备,实施检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超声检查:所用仪器为Voluson E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嘱咐患者保持仰卧位,将需要进行检查的乳腺、腋窝、锁骨上淋巴结等充分暴露于超声诊断仪下,对患者的乳房、乳头颜色、形态、症状等进行观察记录。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所用仪器为HDe型1.5T超导磁共振仪,指导患者保持合适的俯卧位,双侧乳腺处于自然悬垂状并保证其均位于线圈之内。必要时可借助软垫将乳房紧密固定在主磁场中,随即对双侧乳房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设置仪器相关参数如下:TE 1.6 ms,TR 4.2 ms,层厚0.9 mm。选择钆喷酸葡胺作为此次检查的对比剂,以0.1 mmol/kg剂量经肘静脉展开高压团注操作,控制注射速率为2.5 mL/s,再予以25 mL 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获取图像后立即传送至图像工作站进行分析处理。所有检查图像均应交由我院影像科资质较高的专业医师进行阅片处理,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磁共振增强与超声检查方式下的早期乳腺癌诊断效果;对比两种方式的具体类型检出率结果,主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黏液癌;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下的发病部位及肿瘤直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与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

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6例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共计有70例确诊;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结果显示,66例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漏诊5例,误诊1例,见表1;超声检查结果显示60例为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漏诊13例,误诊3例,见表2。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超声检查,其中准确度、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结果 单位:例

表2 超声检查结果 单位:例

表3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与超声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n/m)]

2.2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与超声检查在具体类型中的检出率比较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与超声检查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黏液癌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与超声检查在具体类型中的检出率比较[n(%)]

2.3 两种诊断方式下的肿瘤发病部位及直径检查结果比较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与超声检查肿瘤发病部位及其直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种诊断方式下的肿瘤发病部位及直径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早期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病症,具有较高发病率及病死率,且易复发,发病年龄无特异性[4]。乳腺不适、伴有肿块、乳头溢液、皮肤变化等是早期乳腺癌的常见表现,绝大部分患者均有明显的乳腺肿块症状,且大多数均为单发[5-6]。一旦发生乳腺癌,若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将会使得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加重。不仅使患者承受着极大的痛苦,也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7]。临床中主张对乳腺癌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但由于早期乳腺癌并不具有明显症状,易被患者忽视,也可能出现一定的误诊、漏诊情况。因此,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8]。影像学技术是临床医学中较为常用的诊断技术,针对早期乳腺癌,超声和磁共振动态增强均是较为常用的检查手段。超声属于一种无创检查方式,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任何影响,并且操作较为简便,其主要是通过X线反射实现对患者乳腺结构的观察,并利用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全面对比分析患者的解剖结构,其中,直接征象以肿块边缘欠规则、有轻微毛刺、伴有微小钙化点等为主;间接征象则多表现为如血管增粗、导管扩张、乳头凹陷等。但是,超声诊断方式的准确率不高,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9]。相比之下,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方式则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其原理是在磁共振基础之上加以对比剂后,实现对某些层面的连续多次扫描,可更好地观察患者的病变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和空间分辨率,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患者的病变情况[10]。此次分析结果显示: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方式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超声检查,其中准确度、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与超声检查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黏液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与超声检查在肿瘤发病部位及其直径所获结果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同CT检查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将磁共振动态增强应用于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敏感度高,可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更好的观察,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可加以积极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浸润性敏感度磁共振
中医疗效评价中常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
特殊浸润性表面构建及其抑制酸奶黏附的研究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基于同伦l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分层结构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