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对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2022-10-10程丰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8期
关键词:骨关节退行性关节镜

程丰飞

(兰陵县人民医院磁共振室 山东 临沂 277700)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亦被称作膝关节骨关节炎,致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因素有关[1]。典型表现为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质增生、关节面不平、软骨下囊等,具有较高发病率且多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其病情程度可能愈发严重,若是未能及时加以治疗干预,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2]。早期准确的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关键作用,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磁共振成像诊断方式在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得以广泛运用,其具有较高分辨率、准确率等优势,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参考作用[3]。因此,本文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70例,以探究将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应用于此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兰陵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70例,均实施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诊断、常规X线诊断,以关节镜手术结果为参考标准。纳入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23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49.10±3.50)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病程(7.50±2.60)年;39例为左膝关节病变,31例为右膝关节病变。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伴有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下肢乏力、跛行等症状;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治疗配合度良好者;④临床基础资料显示完整者;⑤患者无类风湿关节炎病史;⑥近期未出现明显外伤者。排除标准:①心脏病患者;②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者;③妊娠哺乳期患者;④依从性差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诊断与常规X线检查。

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诊断:仪器采用GE 3.0T磁共振扫描仪,所用线圈为关节表面线圈。嘱咐患者保持仰卧位,使其膝关节停留在线圈当中,外翻度数控制在10°~15°间,将沙袋放置于患者膝关节两侧以起到固定作用。以患者的髌骨下缘位置作为扫描中心线的定点,扫描方位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横轴位。T1WI矢状位相关设置:TR 595 ms,TE 20 ms;T2WI矢状位序列相关设置:TR 2 407 ms,TE 100 ms;PD-SPAIR轴位设置:TR 2 572 ms,TE 28 ms;PD-SPAIR冠状位设置:TR 2 829 ms,TE 30 ms;层厚和间隔参数分别为3.5 mm、3 mm;FOV设置为160 mm。

常规X线诊断:采用西门子X线设备进行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断,相关参数设置:电压50~60 kV,时间20~30 ms、电流100 mA,患者取侧位与正位展开平片拍摄。

两种诊断完成后,将所得结果交由我院专业的影像学医师进行双盲检查,以排除不确定因素,若所得结果有分歧,还应进一步展开协商确定。

1.3 观察指标

①以关节镜手术所见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同常规X线方式所得阳性检出率,并分别统计比较其对应诊断效能,包括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②比较两种方式对不同病变情况的检出结果。③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相关影像学特征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诊断同关节镜手术结果比较

70例疑似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中,关节镜检查结果证实有69例为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经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诊断,显示63例为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0.00%。见表1。

表1 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诊断同关节镜手术结果比较 单位:例

2.2 常规X线诊断同关节镜手术结果比较

70例疑似患者中,经常规X线诊断出59例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4.29%。见表2。

表2 常规X线诊断同关节镜手术结果比较 单位:例

2.3 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同常规X线方式诊断效能对比

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X线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同常规X线方式诊断效能对比[%(n/m)]

2.4 两种方式对应病变情况检出结果比较

两种方式检查关节软骨退变、关节腔隙狭窄和软骨下赘骨的检出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软组织肿胀、半月板变性、骨质增生、关节面不平、关节积液、滑膜增厚、软骨下囊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方式对应病变情况检出结果比较[n(%)]

2.5 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与常规X线诊断方式相关影响特征表现

①关节边缘骨赘的产生:两种诊断方式均清晰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②关节腔隙狭窄:患者膝关节隙间变窄、以内侧关节间隙变窄症状最为明显,两种方式均清晰可见。③关节软骨退变和韧带退变:常规X线显示关节软骨下骨改变。④滑膜增厚:可见关节腔内部有游离体,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较常规X线更为直观清晰,X线无法显示此变化。⑤关节积液:半月板产生退变和损伤的症状,常规X线可显示关节积液的量。

3 讨论

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属于常见骨科疾病之一,其中以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主要以关节僵硬、疼痛、下肢乏力为主要表现[4]。随着病情进展,可能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骨质增生、骨赘等情况,甚至还可能导致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此病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故尽早对患者展开有效的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措施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6-7]。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提升,使得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各种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疾病的相关诊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常见的包括X线、CT等,但是由于相关因素影响这两种技术的使用存在着诊断率较低的情况,无法提供可靠的诊断参考依据。因此,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对疾病后续相关治疗方案的设计具有关键作用[8]。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且不会对机体造成创伤,可有效减少诊断盲区,提高诊断准确度。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治疗通常需要依靠手术方式展开,而治疗效果得以保证的关键在于早期准确诊断,将常规膝关节磁共振诊断运用于此能够有效诊断软骨损伤和变性[9]。因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进展期中软骨缺损导致软骨下骨裸露,由此将会增加软骨下骨承受的压力和震荡力,进而引发膝关节处出现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等情况[10]。而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恰好可有效显示退行性骨关节病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及类型,对关节韧带损伤及关节积液能够准确诊断,可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率,对临床病症后期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从此次分析结果中可得: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较常规X线检查所得结果更高。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相关诊断效能指标统计结果以及不同病变检查结果均优于常规X线检查。两种诊断方式下的影像学特征具有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常规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诊断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能够较好地显示病变情况,对临床病症的相关诊疗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可加以积极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骨关节退行性关节镜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脊柱内镜下融合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研究
腰椎滑脱分型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螺旋CT对106例骨关节损伤的诊断分析及临床研究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
手法加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成年女性是类风湿骨关节病的高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