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的功能定位
2022-10-10高居红李相权叶卫军王霞
■高居红,李相权,叶卫军,王霞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作为新中国首部职业教育专门法正式颁布,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定位、体系、实施和保障,为其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对县级人民政府提出了“适应农村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统筹发展的需要,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明确要求,促使县级职教中心快速建设和发展, 使其在提高县域劳动者素质、为农服务、脱贫攻坚、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简称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提出“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立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实施实用技术培训”, 明确了县级职教中心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新方向、新任务、新功能。
一、县级职教中心要坚持基础定位,为培养“技术型人才”服务
(一)坚定办学方向,凸显职教特色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办学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不动摇。 此外,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更要凸显“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典型特征;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和发展特色,关注个体的职业需求与终身发展,并将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产业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努力实现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办学目标。 同时,新《职业教育法》强调了“同等重要”,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的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作为县级职教中心尤其要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在安排学生实习、就业时做好学生权益保障和跟踪服务,为学生成就出彩人生奠定基础。
(二)落实立德树人,坚持德技并修
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 作为县级职教中心,首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校企协同育人等可行性途径(如图1 所示),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业务精进、师德高尚、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育人质量提供保障。 再次,要围绕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提升形象的目标,认真落实系列政策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建立多方参与、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德技并修”评价机制。
图1 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可行性路径
(三)促进横纵贯通,推进体系建设
新《职业教育法》着力健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普职融通方面,县级职教中心应积极探索,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等课程,结合区域产业文化特色建立研学旅行基地,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技能”的种子。 在纵向贯通方面, 县级职教中心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应积极推进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有效畅通,坚持“就业和升学并重”的办学定位,对于有升学意愿、想进一步提升技能的学生,应该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分类招生和对口单招考试,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 强化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进入高职和本科深造。 此外,县级职教中心要积极与高职院校合作,建立起中高职衔接联合办学机制,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设备、科研等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联合培养、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构建中高职衔接培养渠道。
二、县级职教中心要强化技能培养,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助力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提出加快构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 新《职业教育法》也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愿景,明确提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的构想。县级职教中心作为县域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和职业培训的龙头基地,必然是构建“技能型社会”的主力军,在构建“技能型社会”中任重而道远。
(一)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技能立身、技能强国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高速迭代,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对职业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掌握一门技术已成为立足社会的根本。新《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县级职教中心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形成劳动光荣意识,培养劳动习惯,习得劳动技能,树立劳动精神。 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技能立身、技能强国意识,努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职业生涯打好基础。通过夯实专业技能教学、规范组织顶岗实习、开展和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在系列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二)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高质量中等职业教育
对于县级职教中心,主要任务就是办好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 要紧跟市场变化,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培养与职业岗位对接的技术技能人才。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将工匠精神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将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技能大赛标准与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质量评价;持续深入探索、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主动推动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三)整合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建设
县级职教中心一直肩负着县域内各类技能培训的职能,新《职业教育法》提出赋予县级职教中心培训功能,通过“国家采取措施,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等有效途径,更好地发挥县级职教中心培训功能。主要举措具体包括:首先,不断提升县职教中心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服务的能力,使其更好地成为县域内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的重要基地。其次,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承担教育教学指导、教育质量评价、教师培训等县域职业教育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SYB)、企业岗前培训等培训项目,有效解决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人才短缺问题,切实提升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助力构建“技能型社会”,提升老百姓幸福生活指数。 再次,通过成立大师工作室,聘请区域内的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担任专兼职教师等方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中,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扛起服务乡村振兴的大旗。
三、县级职教中心做实社区教育,为创建“学习型社会”赋能
(一)提高认识,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建设
21 世纪初,我国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总目标,旨在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继续教育,提升国家发展能力和水平。 经过二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在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终身学习体系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了社区教育在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新《职业教育法》提出“国家建立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为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县级职教中心作为县域社区教育的职责承担部门,肩负着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主动作为。从认识层面而言,要加强政策学习,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职能,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持续推动社区教育走向深入;从实践层面而言,要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实力, 将学校作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基地,适度开放运动场、图书馆、实训室,拓宽社区教育的活动场所;从管理层面而言,要依托县级职教中心建立“县—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如图2所示),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社区教育开展;从组织层面而言, 立足街情民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教学资源、师资、实训条件等优势,加强社区教育地域课程、特色课程的开发,扩充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提高社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图2 县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二)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的开展要因地制宜、注重方式、加强引导,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积极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居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通过开展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学习资源, 推进线上线下学习,强化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功能,推动全民阅读学习,开展“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推荐认定,开展“智慧助老”专题宣传展示活动等举措,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氛围,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学习;通过举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积极通过校园开放日、技能体验进社区、为民技能服务等活动,宣传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让老百姓了解职业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措施和成效,了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通过组织好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常态化开展防电信诈骗、智能手机的使用、网络购物、摄影技术、家用电器保养维护等专题讲座和培训,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注重动手体验的模式,提升居民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丰富大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图3 社区教育活动品牌项目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县级职教中心应认真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坚持“基础定位”,强化技能培养,夯实技能型社会建设基础。 通过做实社区教育,把学校办学与技能型、学习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助力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