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分级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2022-10-10秦建美吴晓琴
朱 妍,秦建美,吴晓琴
(如皋市精神病防治医院 江苏如皋226500)
精神分裂症是慢性精神疾病的一种,疾病在发生后患者常伴有情感、思维、感知、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功能障碍。疾病发生尚不明确具体原因,可能与遗传、脑神经递质异常、母亲孕期异常情况等存在密切关系,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但轻症患者仍然存在正常意识,而病情严重患者合并较显著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影响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不同,其中大部分患者在治疗中配合度较差,自身生活能力、自我感受等表达均处于低水平状态,可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而对不同程度生活能力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促进疾病康复至关重要[2]。基于此,本研究结合精神分裂症患者具体病情及表现特点,探讨应用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分级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本院收治的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医生诊断及各项检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②住院时间>0.5 h,规律药物治疗者;③视觉、听觉均正常,无理解障碍者;④能够正常表达者;⑤能够参加团体活动者;⑥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和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较严重的精神障碍者;②合并严重的智力障碍者;③研究期间用药种类>3种者;④经诊断确诊职能发育迟滞者;⑤因躯体基础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⑥滥用精神类药物者。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实验组98例。对照组男46例、女36例,年龄(45.67±5.34)岁,病程(3.05±0.49)年;实验组男50例、女48例,年龄(46.98±4.68),病程(3.12±0.3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监测并评估患者日常生活,通过沟通了解其日常生活需要,并给予满足;保持良好的环境,病室清洁,减少噪声,保证患者日常休息和睡眠,对无法入睡的患者可报告医生服用药物助眠。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保证每日的营养供应;定期给予健康知识指导,保证患者遵医嘱用药[3]。
1.2.2 实验组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分级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有10个项目,包括行走、穿衣、进食、洗澡、修饰、如厕、小便控制、大便控制、转移桌椅、上下楼梯,各项目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为完全依赖,在他人全面协助下能够为完成;5分为部分依赖,在帮助下即可完成;10分为能够完全自理,不需要帮助。量表总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其中0~40分为日常生活能力重度依赖,41~60分为日常生活能力中度依赖,61~99分为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轻度依赖,100分为日常生活能力不需要依赖[4]。②轻度依赖(61~99分):a.用药干预。为患者制作个性化服药单,将服药单发放至患者及家属手中,并指导其根据药单的名称、剂量及用药时间完成药盘中取药的过程,并核对药物的相应信息,每次训练可由1名责任护士进行监督,直至患者能够流畅且顺利完成整个服药流程。b.角色干预。强化对家属的干预教育,嘱其提供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及照片,使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家庭的温暖。同时引导并鼓励患者观看家庭聚会、旅游或生日祝福等照片或视频,并引导其辨认照片和视频中的人物,激发患者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了解患者兴趣爱好,为喜爱旅游患者提供旅游图片和视频;为喜爱美术的患者提供画笔和纸张;为喜欢运动的患者,进行运动项目的指导[5]。c.社会交往训练。鼓励患者参加机体的社会活动,如郊游、义工、竞赛等,使患者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了解交往过程,学会与人相处,在交往活动中为患者制订目标,使其在交往中学会使用手机、电脑,学会坐公共汽车、商场购物、去电影院观看影片。③中度依赖(41~60分):a.用药干预。按照患者服药单领取10 d的用药量,将药物放置在专用服药训练柜中,指导并训练患者每日定时至药品柜取药,同时完成药物核对,服药的整个过程由责任护士全程给予监督、指导和鼓励,肯定患者正确行为,并纠正其在此过程中错误行为[6]。b.认知强化训练。每日定时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个性特点、内心体验,评估其心理障碍程度,找到患者治疗期间的错误理念,分析其原因,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耐心为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详细讲解精神分裂症发生原因、表现、用药、康复训练等诊疗事宜,使其提高理性思维,改正错误认知。c.学习技能训练。语言和成语的学习选取日常应用的词语,指导患者进行读写,掌握一定程度后嘱其进行默写,并利于词语组成语句;同时帮助患者区别成语的异同。学习社会交往技能,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沟通技巧和基础礼仪,了解相关内容后进行角色扮演,使其在不断学习和练习中,学会与家人、朋友及同事的日常相处[7]。④重度依赖(0~40分):a.用药干预。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服药单领取10 d药物后,放置在床头柜内,并保存上锁。每日指导并提醒患者按时、按量完成自柜内取药和用药,并嘱家属在相应的取药、用药本上进行用药登记,每班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用药情况,并确认其已经用药,若发现异常问题,应及时纠正[8]。b.生活技能训练。由1名责任护士全天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每日定点起床、穿衣、整理床单元、叠被、洗漱、进餐、洗衣物、洗澡、整理床头柜、整理个人卫生,可采用奖罚制度,表扬并鼓励完成较好的患者,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表现欠佳的患者应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其能够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技能[9]。c.自信心训练。对患者实施自我暗示训练,为其提供正能量的阅读书籍和材料,增强其自信心,同时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游戏,如烦恼出售、难题我来帮你解决等。定期组织茶话会或演讲会,引导并鼓励患者主动沟通,并进行详细的自我介绍,促进患者间的了解;引导患者应正确表达自身的不良情绪,并通过控制和表达转移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对感兴趣的事物和不明确的事物进行提问和请教,克服自身粗鲁行为的同时,学会面对歧视,消除自身自卑感[10]。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评估,量表包括自护能力、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及健康知识水平4项,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为0~172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ESCA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ESCA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出现退缩、被动、生活懒散等日常生活退行性行为,而社会功能也会受到相应影响。随着病情变化和加重,部分患者也会出现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或丧失现象,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积极住院治疗的同时,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对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技能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因此,将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分级干预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分级干预主要利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如行走、穿衣、进食、如厕及上下楼梯等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处于的水平,最终通过评估将患者划分为轻度依赖、中度依赖及重度依赖3个程度,根据不同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常规干预所导致的护理缺陷及护理过溢想象,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合理分配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完善性[12]。通过对不同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用药干预,在用药过程中不仅提高患者对用药的认识,还提高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掌握服药流程和方法。通过对轻度依赖患者实施角色干预、社会交往训练,使其明确自身在生活中的意义、所承担的责任,并通过家属的支持、回忆美好的事物、激发兴趣爱好、参加社会活动等提升治疗期间自我护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ESCA中健康知识水平、自我责任感、自护能力、自我概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通过对中度依赖患者实施认知训练和学习技能训练,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及康复的认知,纠正错误认知同时提升理性思维。通过学习技能训练,学会语言沟通技巧、成语句子叙述等,提高对自身知觉行为控制。最后对重度依赖患者实施生活技能训练和自信心训练,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我照顾能力,并减少自备和歧视,能够逐渐适应独立生活,减少住院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