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参与的发育支持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2022-10-10尹顺子陈银晓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9期
关键词:胆红素黄疸血症

丁 慧,尹顺子,陈银晓

(沛县人民医院 江苏沛县221600)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表现,大多在出生后2~3 d出现,4~6 d为高峰期,大部分为生理性过程,少数可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及黄疸,造成永久性神经损害或终身残疾,甚至危及患儿生命。适时、有效的评估及处理对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对降低其致残率和致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要考虑其胎龄、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胎龄≥35周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所制作的新生儿胆红素列线图或App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2]。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在饥饿、缺氧、脱水或颅内出血情况下都可导致胆红素数值增加,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积极干预治疗,避免患儿神经功能受到进一步的损伤[3]。现代医学对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也需要对患儿给予缜密护理,两者相辅相成[4]。发育支持护理是一种从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环境和护理人员的照看方法做起,提前保护患儿及家属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可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支持性措施,促进其发育[5]。基于此,本研究使用家长参与的发育支持护理对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干预,探讨其对患儿神经行为、生长发育情况、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6];②足月分娩者;③阿氏评分[7]≥7分者;④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患儿在分娩时受到感染或产伤;②外观畸形的患儿;③伴消化道畸形、免疫性疾病的患儿;④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儿;⑤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日龄1~5(3.89±0.42)d;体重2.84~4.22(3.21±0.77)kg;顺产22例,剖宫产8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日龄1~5(3.85±0.39)d;体重2.81~4.24(3.24±0.81)kg;顺产23例,剖宫产7例。两组性别、日龄、体重、是否顺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每日监测患儿的血胆红素水平,密切观察其病情,包括皮肤黄染的分布范围、巩膜、尿液和大便的颜色、其他临床症状等,同时观察患儿初次排便及大便转黄时间。逐渐增加患儿奶液的摄入量,注意防寒和保暖,保持病房环境舒适,遵医嘱对患儿使用各类治疗药物,每日进行8~12 h的蓝光照射治疗,治疗过程中每2 h给予患儿翻身1次,同时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会阴部。护理时间从患儿住院起持续5 d。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家长参与的发育支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计划与培训。责任医生及护士根据每例新生儿的病情不同,制订由家长参与的新生儿护理计划,并将计划告知家长。对家长进行陪护制度有关培训,包括如何保持手卫生防止对新生儿造成感染,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法,如何做好新生儿的日常护理。②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家长与患儿进行亲密接触,将患儿放在母亲裸露的胸前,鼓励其与患儿沟通,如轻声呼唤患儿姓名,抚摸、亲吻肌肤、喂奶等,使患儿熟悉亲人的气息,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2次/d,每次30 min。③日常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与舒适,降低光线刺激与噪音影响,让患儿处于类似子宫的幽暗环境。让家长参与患儿的日常护理,如洗澡、更换尿布,臀部、脐部护理等。如遇到需要进行引起疼痛的刺激操作时,家长与患儿进行语言交流,轻拍安慰患儿。④营养护理。根据患儿不同的出生体重制订不同阶段的营养计划,每间隔3 h母乳1次,然后根据患儿的胃肠道耐受情况逐渐加奶,评估其生理营养状况,对营养计划进行合理更改。同时每次喂奶前10 min对患儿进行5~10 min非营养性吮吸训练。护理时间从患儿住院起持续5 d。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行为: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表(NABA)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神经行为,量表包括行动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情况,满分40分。②生长发育:比较两组出生时与干预结束后的体重、身高及摄奶量。③观察指标:记录两组首次排便、粪便转黄、黄疸消退时间。④黄疸指数:患儿出生1、2、3、4、5 d,使用经皮黄疸仪对患儿的黄疸指数进行检测。⑤胆红素水平:出生1、2、3、4、5 d,使用胆红素氧化酶法对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NAB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NAB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2.3 两组不同时间黄疸指数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黄疸指数比较

2.4 两组不同时间胆红素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间胆红素水平比较

2.5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患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8]。常由患儿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在皮肤或黏膜处堆积形成黄疸,因而身体不同部位出现黄染[9]。胆红素在体内增多,多余的间接胆红素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患儿脑组织,对患儿神经功能造成极大损害,一旦确诊需要及时进行有效措施[10]。有研究表明,父母参与的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体格发育[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黄疸指数与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便、粪便转黄及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家长参与的发育支持护理可促进患儿排便,有效退黄。有研究表明,新生儿黄疸与排便次数有密切关系,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排出,通过高尔基复合体输送到毛细血管与胆管,然后排入肠道,大部分粪胆素随着粪便排出,小部分尿胆原在肠道内被吸收到肝脏内重新转化为结合胆红素,故患儿排便可促进胆红素由体内排出。科学的母乳喂养能有效促进患儿的肠胃吸收,进而形成正常菌群,改善其营养状态,促进粪便排出,防止肠道蠕动减弱致粪便堆积,引起胆红素重吸收进入血液而加重神经损害。非营养性吮吸可改善患儿吮吸与吞咽功能的协调性,同时通过刺激口腔和迷走神经,增加胰岛素、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分泌,加速胃排空,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促进排便。蓝光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能通过一定波长的光线使患儿体内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越过肝脏代谢从而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通过蓝光治疗缩短黄疸消退时间,结合护理干预促进患儿排便,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降低黄疸指数,从而促进患儿黄疸消退,加快康复进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NABA中行动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情况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体重、身高及摄奶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家长参与的发育支持护理可减少患儿神经功能后遗症,促进生长发育。分析原因:保持病房光线幽暗可以减少光线对患儿视网膜的刺激,延长其深睡眠时间,模拟子宫环境可使患儿产生安全感与满足感,降低其哭闹引起的体能消耗,保证更充足的休息时间,为身体机能的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亲密接触,母亲可呼唤、抚摸患儿,使其快速熟悉母亲的气息并主动觅食,对母亲吮吸可促进催产素分泌,进而促进乳汁分泌,由此提高患儿的摄奶量。病房舒适的环境为患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延长患儿的睡眠时间,同时定时的皮肤接触可以刺激患儿,促进其胃肠道蠕动,增强新陈代谢,减轻胆红素对神经功能的损害。

猜你喜欢

胆红素黄疸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母乳性黄疸的4个真相
36例极重度高胆红素头颅MRI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