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

2022-10-10陆晓茜查晓静张亚琴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9期
关键词:溶栓缺血性量表

陆晓茜,查晓静,张亚琴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常熟2155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颅脑内部血管器质性病变,导致脑组织内部血流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持续缺血缺氧坏死的神经内科系统疾病[1]。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感知觉减退或消失、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步恶化加重,患者可发生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休克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静脉溶栓可将闭塞血管进行再通,有效改善机体血液灌注量、心肌缺血,缓解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治疗首选[3]。但在以往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措施较为笼统盲目,缺乏指向性与个体性[4]。因此,实施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十分关键。精细化早期康复护理在各项体格检查、量表评估的基础上,将风险等级不同的患者进行精细划分,联合规划康复护理干预防对策,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领域中应用效果较为可观。本研究主要探讨精细化早期康复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7月31日收治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出现吞咽困难、视物不清、头晕头痛、饮水呛咳等症状,经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颅脑CT检查,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者;②年龄33~75岁者;③了解本研究详细流程、目的,并同意参与者。排除标准:①合并癫痫持续大发作、酮症酸中毒急性发作期,心、脑、肺等脏器器官功能障碍衰竭者;②伴有血管性血友病、急性白血病者;③伴有甲状腺癌、淋巴结癌、肝癌、肺癌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0例(43.48%)、女26例(56.52%),年龄(58.49±1.36)岁;体质量指数(BMI)(20.39±1.34);吸烟史26例(56.52%),糖尿病史27例(58.70%);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28例(60.87%),本科及以上18例(39.13%);居住地区:农村21例(45.65%),城市25例(54.35%);医保:有28例(60.87%),无18例(39.13%)。观察组男21例(45.65%)、女25例(54.35%),年龄(58.51±1.43)岁;BMI(20.42±1.37);吸烟史27例(58.70%),糖尿病史28例(60.87%);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29例(63.04%),本科及以上17例(36.96%);居住地区:农村20例(43.48%),城市26例(56.52%);医保:有29例(63.04%),无17例(36.9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可对病情情况允许的患者进行卧床、坐起、床边、站立等康复训练指导,以改善肢体肌肉功能。同时,实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

1.2.2 观察组 实施精细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护理人员为使患者早日康复,借助ABCD评估量表,主要包括年龄(Age)、血压(Blood pressure)、临床症状(Clinical symptoms)、症状持续时间(Symptoms for duration)4个方面,综合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年龄>60岁、血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收缩压>140 mm Hg、言语功能障碍各计1分;四肢乏力或单侧肢体感知觉障碍、症状持续时间>60 min各计2分,满分为7分,并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制订针对性康复护理。

1.2.2.1 碎片化疾病健康教育 累计得分0~3分处于低危状态。组建患者疾病护理交流沟通微信群,护理人员可查询信息资源将疾病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完善与扩展,借助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形象生动的健康教育图片、20~30 min的视频等,定期发放于微信群,嘱患者、家属进行阅读学习。将疾病相关专业知识、自我护理注意事项制成宣传手册,放置于患者门诊就诊、病室走廊处,电教视频同步投放至门诊LED屏幕上进行循环式播放。同时,安排1名护理人员每日在群内进行在线实时答疑解惑,对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细心解答,并整理患者提出的问题,在每周晨会上总结,及时调整或丰富疾病健康教育内容。将疾病相关知识以碎片化方式出现在患者日常生活中,通过潜移默化渗透方式,使患者在碎片式积累下了解与掌握疾病知识。

1.2.2.2 被动关节肌肉康复训练 累计得分4~5分处于中危状态。护理人员可对病情情况允许的患者制订早期快速康复训练计划,将患者患侧肢体摆放成功能位,协助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体位,在患者小腿处垫一软枕,并保持患侧肢体膝关节呈35°屈曲,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环转、背伸及足趾反复伸展收缩运动,每个动作持续5~10 s,放松5~8 s,如此循环反复运动,4次/d,每次运动10~15 min。休息30~40 min后,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指导,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嘱患者将患侧踝关节背伸、膝关节伸直状态,保持5~10 s后放松,告知患者收缩大腿内侧肌肉,以髌骨发生上下移动为有效标准,持续8~10 s后放松,如此循环式训练15~25 min,3~4次/d,连续训练1~2周。训练指导过程中,应告知患者以最大活动幅度进行循序渐进式训练,避免运动过量造成肌肉拉伤。

1.2.2.3 正念冥想放松缓解法 累计得分6~7分处于高危状态。护理人员可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告知患者闭目,呼气时冥想,全身呈逐渐下降状态,吸气时联想位于阳光充足的沙滩上,维持3~5 min,在此过程播放《萨提亚冥想》作为冥想的背景音乐,引领患者联想较为有趣、令人身心愉悦的事情,持续10~15 min,告知患者注意力跟随护理人员的指令进行,保持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每个部位滞留5~8 s,循环反复持续15~20 min,1次/d,连续5~8 d。

1.3 评价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RISC)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包括乐观(4个条目)、坚韧(13个条目)、自强(8个条目)3个维度、25个条目,满分为100分,量表Cronbach′s α为0.825,分数越高说明心理状态越好。②肢体康复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综合测评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康复情况,主要内容包括闭目站立、上肢向前舒展、自主坐位、单腿站立等方面,满分为56分,量表Cronbach′s α为0.856,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肢体平衡能力越好。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满分为100分,量表Cronbach′s α为0.948,分数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低。④并发症:严密观察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5]。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RISC、BBS、GQOLI-74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RISC、BBS、GQOLI-74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脑血管系统中病发率、致残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经由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占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60%~80%。疾病发作期间脑血管中脱落栓子阻碍了血流的正常流通,造成颅脑局部组织发生持续性缺氧缺血坏死,从而引发患者出现突发性一侧肢体麻木感知觉丧失、头痛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诱发呼吸、肾脏功能衰竭[6]。疾病发作早期,应用溶栓药物,疏通阻塞血管,缩小局部缺氧坏死区域,以提高其生存率。但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再加上患者对疾病了解较少,临床配合、主动性较差,故采取高效、靶向性护理尤为重要。

精细化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应用ABCD评分量表,综合测评患者的实际病情,根据等级不同制订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与单纯采取常规康复护理比较,联合实施精细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干预后观察组RISC、BBS、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为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配合程度,护理人员可通过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将疾病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疾病健康教学电教视频或图片,激发患者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护理人员通过正念扫描冥想疗法,使患者放松肌肉,转移注意力,降低疼痛的敏感度,可缓解其不良心理。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冯少馨等[7]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见,护理人员制订针对性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使患者外周血液流通畅,有效避免患者静脉溶栓术后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压力性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8]。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患者采用精细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肢体平衡能力、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推动机体快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溶栓缺血性量表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