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急腹症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10-10吴昌彬

健康之友 2022年19期
关键词:肠腔鸣音肠梗阻

吴昌彬

(山东省肥城市中医医院 山东 泰安 271600)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为临床急腹症手术普遍的早期并发症之一[1],腹部手术术后早期,多因术中操作、腹腔积液及感染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机械性、动力性的肠梗阻,同时伴肠壁水肿及渗出物、肠壁蠕动功能减弱、肠腔积液及积气及腹部并发症等[2]。相关调查显示,EPISBO发病率约为0.69%~14%[3]。该病多发生于急腹症手术早期,患者胃肠功能经短暂恢复以后,EPISBO起病较隐匿,病程长,未经治疗时常被误诊为械性肠梗阻,此时若行手术探查治疗,不仅会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长短肠综合征、肠瘘及重症感染等,严重时危急患者生命,此时再行手术治疗,患者病死率可高达29.4%[4]。临床中,多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治疗该病,可对患者行胃肠减压、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进食、肠外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种采用的治疗手段,可以对对应病症进行控制,但效果往往有限。从多方面同时入手对EPISBO进行治疗的综合治疗法不仅可有效控制病症,同时还能显著减少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胃肠管损伤,临床实践中应用价值高。本研究应用综合治疗法对我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急腹症手术后确诊EPISBO的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治疗EPISBO的临床疗效,并为EPISBO治疗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急腹症手术后确诊EPISBO的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68±7.62)岁,病程3~21 d,平均病程(7.58±2.11) d;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3.03±6.75)岁,病程3~22 d,平均病程(7.64±2.30)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符合EPISBO诊断标准[5]:1~3周内有腹部手术史,术后肠蠕动恢复,但进食后短时间内可见明显肠梗阻症状;患者可见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典型临床症状,多为腹部膨大,少见肠型;腹部固定点可见压痛,但不显著;触诊弹性好,未见明显肿块;叩诊可见实性肠鸣音;听诊则肠鸣音减弱、罕见或消失;腹部站位X线可见多个气液平面、肠腔积气,未见肠明显扩张;CT表现排除其他腹部病变;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排除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及肠麻痹等其他术后常见动态及病理因素。排除标准:机械性肠梗阻者;合并水电解质紊乱;出现腹膜后感染者;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既往精神病史者;思维、意识及沟通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术后预后不佳者;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品过敏者。患者及家属自愿加入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并批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再次行开腹手术对梗阻部位进行处理,保证肠腔良好后关腹,结束治疗;术后,医务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康复效果,对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常规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遵医嘱使用相关药物,同时对患者实施影响支持,帮助其恢复肠道内基本营养,主要以药物支持为主,确保患者营养供给良好,给予肠道充分的休息时间;帮助患者纠正或预防肠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患者使用生长抑素,主要用于抑制患者内脏血流,并通过抑制激素分泌达到抑制内脏血流的目的,术后连续使用24 h;抗感染治疗:使用广谱抗菌药帮助患者抑制多种感染菌类,可收到良好抗感染效果,避免出现并发症;给予泛影葡胺:使用该药物可提升患者肠腔内细胞渗透压,帮助细胞外液顺利激怒肠腔内,可有效促进肠蠕动,服药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6]。

1.3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无患者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可排气、排便,即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排气、排便基本恢复正常,即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时间指标: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

炎性因子情况:采用免疫比浊检测患者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法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并将分离血清分别放置在不同试管,于-20℃保留,样本采集完成后,4 h内完成检测,相关数据以临床检测数据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33/40)、97.50%(39/4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Z=-3.279;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时间指标对比

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10.923,-6.599,-9.663;均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时间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

观察组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显著(t=-5.287,-5.857,-4.888;均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

3 讨论

临床治疗中,EPISBO治疗方针同肠梗阻,可进行进食、胃肠减压及纠正内稳态等常规治疗,但在EPISBO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肠内消化液的分泌情况,避免消化液积聚造成肠壁水肿及水电解质失衡;其次,肠功能减弱或丧失,也会降低肠腔免疫功能[7]。常规治疗方式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及肠腔内感染率均较高,同时再次肠梗阻的风险也会增加,临床中多行保守治疗,但EPISBO作为急腹症手术后治疗难度较大的并发症,采取综合疗法可显著提升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保治疗的有效性[8-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33/40)、97.50%(39/4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3.279;P=0.001);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10.923,-6.599,-9.663;均P<0.001);观察组CRP、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显著(t=-5.287,-5.857,-4.888;均P<0.001)。提示急腹症手术后EPISBO采用综合疗法临床效果佳,可改善患者炎症因子表达,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分析原因可能为:综合疗法从急腹症手术后EPISBO发病因素及症状影响因素入手,根据不同因素进行针对性、综合性治疗,不仅可建立良好治疗基础,还可在病情变化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较好,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价值。EPISBO主要从预防入手[10]:术前冲洗手套,避免将异物带入患者腹腔;术中操作轻柔,降低对肠管、肠系膜创伤;对患者创面进行仔细止血,预防血块凝血造成的肠粘连;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腹腔进行彻底冲洗,减少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异物留于腹腔;使用透明质酸钠、几丁糖等进行肠粘连预防工作。

综上所述,急腹症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佳,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短,炎性因子水平下调,预后效果良好。临床治疗中可推广本方法。

猜你喜欢

肠腔鸣音肠梗阻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