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10-10白宁赵江海张卉马许辉
白宁 赵江海 张卉 马许辉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早期胃癌是指癌种的病变局限于黏膜或者黏膜下层而未侵及固有肌层[1-2]。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偶尔会有上腹部的不适和进食后饱胀、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早期胃癌可以按照形态分类,一共可分为3 种类型:Ⅰ型隆起型,病灶向胃腔凸起;Ⅱ型浅表型,病灶平坦,无明显凹陷或者凸起;Ⅲ型凹陷型,为比较深的溃疡。虽然胃癌的发病率目前得到控制明显下降,但是死亡率仍然很高[3-5]。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对于胃癌的治疗多以传统的胃癌根治手术为主,其手术的方式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在术中易发生出血量增加等情况,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高。相较与传统根治性手术,内镜下剥除术可将直径大于2 mm 以上的病灶一次性整块切除,使病灶的残留率的到有效的降低,进一步提高预后,同时还具有医疗费用低、创伤小、等优点[3-6],因此在临床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研究主要对象为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 例早期胃癌患者,主要观察运用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 例早期胃癌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住院资料完善;符合《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中的诊断[4];无严重脏器功能,和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符合手术适应症;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晰,能接收指令。
排除标准: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全身麻醉无法耐受者;存在其他系统重大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手术治疗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48)。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5 例,年龄为46~69 岁,平均年龄为51.5±4.5 岁。
研究组患者男26 例,女24 例,年龄为44~66岁,平均年龄为50.5±4.5 岁;将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以及心理辅导,术前8 h 禁食,进入手术室前半小时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术前5 min 进行麻醉。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肿瘤位于胃的中上部位的,进行近端的切除术或者对全胃进行切除,如果肿瘤的位置位于胃下部的1/3 处时,可进行远端的切除术,根据肿瘤的位置来确定实施标准的淋巴结清扫术。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行内镜辅助下胃粘膜剥除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静脉麻醉后采用仰卧位,使用染色剂染色给肿瘤染色,使其边界显露出来之后在周围做好标记定位,然后在黏膜下注入琥珀酰明胶以及1:10000 肾上腺素+美兰,抬举征阳性,在病灶的边缘的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注射,在病变得到充分抬举后,环形切开,对黏膜下的病灶反复进行注射和分离,直至完成病灶的切除,如果病变位置较大可以使用套扎剥离黏膜然后再切除。完成剥除手术后,立即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若有较大的裸露血管采取止血夹进行血管夹闭。
两组术后均进行常规禁食24~48 h,进行胃管营养补充3~5 d,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据情况逐步过渡成为流质饮食和半流质饮食。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判定[7]:①显效:经治疗后肿瘤得到完全的切除,癌细胞活检阴性的结果时间持续大于等于1 m;②有效:经治疗后肿瘤得到部分缩小,癌细胞活检阴性的结果时间持续大于等于1 m;③无效:经治疗后肿瘤体积未得到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术后恢复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恢复情况,主要从胃肠通气和胃排空的时间,止痛药的使用频率来进行比较。
1.3.3 并发症发生率
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包括术后切口感染、脏器黏连、迟发性出血等。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 SD)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治疗促进术后恢复
研究组胃肠通气和胃排空的时间,止痛药使用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治疗减少并发症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变化[n(%)]
表2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SD)
表2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胃肠通气时间(d) 胃排空时间(d) 止痛药使用次数(次)对照组 48 5.01±0.51 28.88±3.01 2.89±0.41研究组 50 2.71±0.39* 18.77±2.31* 1.18±0.25*
表3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早期胃癌是指癌种的病变局限于黏膜或者黏膜下层而未侵及固有肌层,无论有无淋巴结的转移,病灶的大小[1-2]。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偶尔会有上腹部的不适和进食后饱胀、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进步,目前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手段越来越多,但是它的死亡率仍然位于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胃癌的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50%[2-3]。据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胃癌相对于晚期胃癌来说,治疗的难度相对比较低,其癌细胞侵袭的范围比较小,所以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改善早期胃癌的预后情况。
目前临床上对于胃癌的治疗多以传统的胃癌根治手术为主,其手术的方式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在术中易发生出血量增加等情况,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高,有学者认为相较与传统根治性手术,内镜下剥除术可将直径大于2mm 以上的病灶一次性整块切除,使病灶的残留率的到有效的降低,进一步提高预后,同时还具有医疗费用低、创伤小、等优点[2-6]。
本研究以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 例早期胃癌的患者为对象,按手术治疗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运用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术。根据本文研究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87.50%,并且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通气时间和胃排空时间以及止痛药使用的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7-10]。由此可见,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术相比于胃癌根治术,不仅可以对病灶进行有效的切除,还能保留正常的器官结构,最大程度上的减少局部的淋巴转移的发生。其中含有肾上腺素的应用,能够起到收缩毛细血管的作用,使手术中的出血量的到减少,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提高存活率。而胃癌根治术则存在一定的出血量,在增加了患者创面深度的同时患者的疼痛程度也随着加重,使用止痛药的次数也增加。
综上所述,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好,术后患者恢复快,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