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吡拉西坦联合治疗对大面积脑梗塞神经功能恢复作用及安全性观察
2022-10-10郭俊伟
郭俊伟
(商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周口 466100)
脑梗塞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组织中的血液出现流通障碍导致血管发生闭塞,脑细胞发生坏死而引起,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且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大面积脑梗塞是大脑主干动脉堵塞所致,比一般脑梗塞病情更凶险,临床表现为急性颅脑水肿和意识障碍,通过挤压脑组织、神经及相应血管,引发脑疝从而导致患者死亡。据统计大面积脑梗塞病死率高达15%,已成为临床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研究认为早期积极治疗可改善病情,降低并发症[1]。依达拉奉为临床常用神经保护药物,可清除神经细胞膜产生的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吡拉西坦能加快脑细胞代谢促进脑神经兴奋度传导,改善神经系统作用及功能;两者均可有效患者改善神经功能,但有学者认为单一药物起效较慢,联合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2]。因此,本研究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经依达拉奉、吡拉西坦联合治疗对其神经功能恢复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1 年9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97 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男35 例,女15 例;年龄49~75 岁,平均年龄60.28±5.64 岁;病程2~10 h,平均病程3.59±0.51 h。研究组男33 例,女12 例;年龄45~76 岁,平均年龄为59.95±5.88 岁;病程1~12 h,平均3.48±0.58 h。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符合大面积脑梗塞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 或MRI 检测诊断;两组患者的影像学、临床资料均完整;患者及家属均同意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等严重病变或免疫性疾病者;患有恶性肿瘤者或其他脑部疾病者;患有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同时根据病情进行控制血压、血糖、预防感染等。
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将30 mg 依达拉奉(吉林省博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92)与0.9% 氯化钠溶液100 mL 混合后静脉滴入,Bid,连续不间断治疗2 w。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吡拉西坦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将2 g 吡拉西坦(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2592)与0.9%氯化钠溶液100 mL 混合后静脉滴入,Bid,连续不间断治疗2 w。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美国国卫院卒中量表神经缺损功能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减少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IHSS 评分减少49%~9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NIHSS 评分减少小于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NIHSS 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总分为42 分,0~5 分为轻度,6~15 分为中度,>16 分为重度。分数越高,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
1.3.3 不良反应发生率
包括胃肠道反应、消化道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使用SPSS22.0 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通过率或构成比(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α=0.05 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NIHSS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更显著(P<0.05),表1。
2.3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共5 例,胃肠道反应3例、皮疹1 例、其他1 例,发生率为10.64%;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共9 例,胃肠道反应3 例、消化道出血2 例、皮疹3 例、其他1 例,发生率为18.00%。两组比较无差异(χ2=0.303,P>0.05)。
表1 治疗总有效率(例(%))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SD)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SD)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7 21.34±1.63 15.26±1.38△研究组 50 21.69±1.87 9.62±0.98*△
3 讨论
大面积脑梗塞是梗塞大于2/3 大脑面积或≥2个脑叶出现的梗塞,主要由于大脑主动脉脑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4]。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等方式,但是其对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有效。
依达拉奉、吡拉西坦是临床常用的神经保护药物,两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同时临床研究发现两者联用时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5]。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临床效率、NIHSS 评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可透过血脑屏障,清除脑病灶内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还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从而减轻血管损伤对血脑屏障的破坏,减轻脑水肿,继而保护脑神经及血管内皮细胞,减少神经细胞凋。吡拉西坦属于γ-氨基丁酸衍生物,可促进磷脂乙醇胺和磷脂胆碱、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加强脑细胞代谢、神经兴奋度传导,稳定神经细胞膜机能和相关结构;还可改善联络纤维突触损伤,促使神经功能恢复。
同时本研究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看出两者联合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神经缺损的同时,且不会增加临床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吡拉西坦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临床可考虑将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