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运动在高校校园的开展意义与普及对策
——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2022-10-10曹立勇娄虎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林业大学普及武术

曹立勇 娄虎

(东北林业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从古至今,武术的发展贯穿了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从兵戈相向到朝代更替,都与武术息息相关。自1956年我国第一部《一般高等学校体育课试行教学大纲》颁布以及1957年武术被列为高校选修课后,武术在高校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全国许多高校体育课均开设了武术项目,并很快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热门课程。武术运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和百折不挠、勇攀高峰信念,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高校武术文化的普及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宣传了爱国精神;既增强了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品质修养;既磨炼意志,又促进身心健康。

东北林业大学的武术运动发展有着较长的历史,可追溯到20 世纪60 年代。东北林业大学的武术运动有着较深厚的群众基础,每日清晨都有师生百人习武的壮观场面,形成了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早在1965 年就有一支由张永明(黑龙江省野生动物保护处副处长)带领的东北林学院武术爱好者队伍。1983年9月10日,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赵文革、武玉杰、金恒璨等筹建,正式成立东北林学院武术爱好者协会,同年更名为东北林学院武术协会。1985 年8 月,东北林学院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武术协会也改名为东北林业大学武术协会,这也是黑龙江省第一个大学生社团组织。东北林业大学是黑龙江省大学生武术运动竞赛的发起单位,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黑龙江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并连续11届荣获黑龙江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甲组团体冠军。

该文以武术在高校校园的普及意义为出发点,结合武术运动在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快速发展过程,从武术的发展历史进程、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历史变化、武术价值观的变迁和东北林业大学武术发展的传承与创新四方面,总结讨论了高校校园普及武术运动的意义,为相关武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 武术政策的发展及其在东北林业大学的应用

1.1 武术的发展历程

中华武术的发展历史久远,唐朝以前,武术以战争和杀伐之风著称,也是部落间和人民生活的生存之术。宋朝到清朝颁布《教法格并图像》,是国家体制健全的体现,明文规定了武术教学的内容,并传承武术精神。1952年,华东体育学院(现上海体育学院)成立,标志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由此开始。1961 年颁布的《一般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和1988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中国武术融入和影响世界奠定了基础。201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武术在校园内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武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武术的发展历程

1.2 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高校校园武术教学是一个从探索到创新的过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依据教育部颁布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结合在东北林业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结高校武术的教学和发展历史,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我国武术的发展历程(见表1)为相关学术研究和武术在高校中的体系构建提供指导。

表1 武术的教学和发展历史

1.3 武术价值观的变迁

武术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时代的变化。封建王朝武术的发展既应用于军事,又应用于日常生活,军事价值体现在疆土守护和扩张,而封建社会治安管理不完善,武术更多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健体防身和除暴安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武术的价值观向爱国主义和保家卫国转变。赶走侵略者,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为第一要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武术的价值观向着弘扬、发展、创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武术价值观的变迁见图2。

图2 中国不同社会阶段武术价值观的变迁

1.4 东北林业大学武术发展的传承与创新

自东北林业大学武术协会成立后,东北林业大学的武术发展可以分为3 个时期:武术发展初期(1983—1996年)、武术发展中期(1997—2010年)和武术发展后期(2011—2021年)。在初期阶段,由于物质水平匮乏,武术的活动形式较单一,目的只是强身健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武术的活动形式发展为武术锦标赛和大学生运动会中的武术项目,同时也配备了相应的表演服和更为规范的武术器械。武术发展后期,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武术在东北林业大学的进步。不同主题的武术表演,宣传了东北林业大学的武术成果,掀起了黑龙江省武术运动开展和发展的又一次热潮(见图3)。武术的表现形式由最初的单调和枯燥,逐渐进步和创新为多元化、多形式、多主体。配合现阶段的服装设计、艺术指导和灯光场景,每一次的表演都给人们带来一次全新的视觉盛宴。

图3 东北林业大学武术随时代发展的历史变化

2 高校校园普及武术运动的意义

2.1 大学生对武术运动的渴望强烈

从东北林业大学习武群体调查得出,众多大学生从小就通过影视、表演、书报杂志和网络等多方媒体对武术运动有着好奇心。武者大侠的传奇故事、武术动作所蕴含的古朴典雅的气质、武者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等,都使得大学生对武术产生向往。但却苦于中、小学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步入大学校园后,渴望在丰富的大学生活中实现儿时的梦想。

2.2 满足大学生对武术的憧憬

东北林业大学开设了武术、太极拳、散打等专项武术选修课,同时设立校园武术协会、太极拳协会、双节棍协会、散打技击俱乐部等武术活动社团,均由专项武术教师主动担当辅导教练。组建了校园武术队(包含武术套路、散打和太极拳),形成了课上课下相结合,阶梯式规范的习练体系。

2.3 多彩的武术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武术运动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多种形式的校园武术表演、校园武术比赛、校际武术比赛、社会武术交流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子的民族自豪感,加深友谊。武术在校园的蓬勃朝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吸引了兄弟院校习武爱好者参与。文武双全、德才兼备是东北林业大学习武者的座右铭,每年春、夏、秋季节,每日清晨都有500余名学子习武的壮观场面。即使是寒冷的冬季,也不乏习武者练功的身影。

3 健康普及高校校园武术运动的措施

3.1 正确的武术知识引导和传播

任何组织都不能背离其实质,校园武术运动的发展以武术技艺为载体,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进团结,加深友谊等。就武术运动本身,应当做到辨清真伪,还原其实质,端正思想态度。武术既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习武是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铸造坚强自信、百折不屈的精神。习武的最终目的是战胜自我。因此,武术不是单纯的打斗,武术是体育的范畴,长期习练能够在知识、思维、性格、形象、言行举止等方面获得提升。

3.2 形成规范的组织团体

武术运动在众多大学校园中形成了规范的协会组织,通过调动习武爱好者的热情,开展多种多样的武术活动,建立外联,扩大影响,为更好地在校园弘扬和普及武术运动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4 结语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思想品质,在新时代和谐校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众多学子渴求的运动,正如习武人倡导的弘扬国粹,振奋民族精神的观点。武术属于体育,武术又高于体育,原因在于武的精神传承。因此,武术运动在高校校园的健康普及对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丰富校园业余生活,构建和谐校园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在校园普及武术运动,需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积极做好武术健康文化宣传,改善武术运动环境,更好地传承和普及武术运动。

猜你喜欢

林业大学普及武术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更正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牟旭、李瑞益作品
Model of Product Evaluation Based on Text Comments and Star Ratings and Corresponding Prediction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学业警示”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