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ancsBox的《中国日报》冬奥标题特征分析

2022-10-09尹思淇陈晓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语态中国日报新闻标题

尹思淇,陈晓瑞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 116026)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各国冰雪健儿在冬奥会上摘金夺银、勇创佳绩,国际社会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体育和冬季运动。 作为国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英文报纸——《中国日报》,有关冬奥会的新闻报道,一方面,传播了奥运文化;另一方面,为国际社会各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契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信息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素材, 通读全文来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做法己经行不通, 人们通过浏览标题过滤“无用”信息直接获取“有用”信息的“读题时代”使标题在信息检索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但又相对独立,同时它在用词、句法、表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标题语言系统。因此,从语言学角度探索《中国日报》英文版中冬奥新闻标题的特征和规律对中国形象和体育精神的海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VanDijk[1](2003)在新闻话语分析理论中指出报纸的新闻文本既作用于公众对各种事情的社会认知,更塑造他们的认知结构。 标题是新闻的“眼”,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文化的表达, 想要完成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就必须要重视标题。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关于新闻标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 聚焦于厘清标题在读者获取新闻过程中的价值作用, 分析标题应该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以及标题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庄锦晖[2](2003)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对标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从标题的价值、标准和制作等方面对新闻标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王常武[3](2009)以网络新闻标题的传播价值为切入点, 考察分析了网络新闻标题语言运用的六大策略。王海[4](2008)从新闻标题传递信息的“W-”模式和标题表达观点的角度,分析了英文报刊新闻标题的制作策略。 而语言学领域的相关成果较少, 近年来大部分学者利用语料库来分析新闻媒体报道的语篇特征, 主要集中于特定新闻语篇的词汇特征研究。 郭静思[5](2020)基于《中国日报》中“聂树斌案”的相关报道自建一个语料库,研究新闻媒体报道中冤假错案的语篇特征。吕万英[6](2005)基于批评语篇分析理论,从及物性、转换及人机功能等方面对不同国家的报纸新闻标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闻标题的语言会引导读者,因此读者在阅读时有必要进行批评性分析, 坚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事实上, 对标题进行研究的两个领域——新闻传播学和语言学并没有清楚的界限。 本文主要基于语料库研究新闻标题,运用LancsBox6.0分析新闻报道标题词汇使用特点及新闻标题的特征, 以期为语言学和新闻传播学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2 研究设计

在《中国日报》网站上搜索关键词“Winter Olympics”, 新闻报道时间范围为2022年2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获得原始语料。人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章后,剩余301 篇英文报道,仅保留新闻标题,形成一个1 644 个形符,897 个类符的小型语料库。 使用语料库软件LancsBox6.0,通过运用语料库中的Words 功能,分析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及其特点。

本文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新闻标题有哪些高频词汇;

(2)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有何特点;

(3)新闻标题在时态和语态方面有何特点。

3 新闻标题中高频词的分析

词频分析是语料分析的核心概念之一, 也是语料库分析技术的基础。 词频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语言并非随机组合而成, 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因此语言有很大的预见性。正是这种规律性和随机选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词频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LancBox6.0 中的Words 功能,Words主要有主题词表和词表两大板块, 词表显示的是语料库中使用的单词及其频率[7]。本文从301 篇新闻报道的标题中提取高频词汇, 将相同词形的单词进行合并(如Olympic 和Olympics),这些高频词汇包括“winter” “Beijing” “games” “sports” “success” “Paralympics”“spirit 等。 我们将这些高频词分为奥运类、国家和地区类、抽象概念名词类,结果如表1 所示。通过这些高频单词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表1 《中国日报》标题高频词汇列表

(1)体育赛事与活动,如“Olympics”“games”“sports”“Paralympics”“athletes”等,这些词汇显然都是出自冬季奥运会期间。 “Olympics”一词出现了48次,位于第一位。

(2)与国家和地区相关的单词,如“Beijing”“China”“world”等词,在语料库中,一些国家和地区有关的名词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的标题中, 这些名词一般关于参加体育比赛的国家及队伍。因为北京是此次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因此大量的报道关于“中国”和“北京”,这体现了标题简约并突出重点的特点。

(3)抽象概念的名词,如“success”“spirit”“peace”“ties”等词,这体现冬奥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并体现了中国的体育精神——团结友爱、砥砺奋进、敢于拼搏、永不言弃。 此次冬奥会是连接各个国家的纽带,而且也为促进世界和平、 增进互相了解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

(4)与“绿色”理念有关的单词,如“green”“tech”等词,体现了此次冬奥会绿色办奥的理念,并促进了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等低碳产业发展。

(5)与志愿者有关的单词,如含有“services”的新闻标题的相关报道全部与冬奥会的志愿者有关,这些标题也直接体现了此次冬奥会中志愿者的重要作用, 表明了志愿者是此次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一环,赞扬了其志愿精神,并弘扬了其向上力量。

4 新闻标题的特征

4.1 非谓语动词的使用

在新闻报道中, 使用非谓语动词可以用简练的语言表达风格的信息[8]。 301 例标题中共有23 例含有非谓语动词, 其中动词不定式3 例, 现在分词9例,过去分词11 例。 用动词不定式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如“Gu, Su to drive new frenzy in winter sports”,强调了谷爱凌和苏翊鸣夺冠将对中国冬奥会产生影响。 用现在分词表示正在进行或发生的事情,如“Homemade curling videos trending in China”, 强调了自制冰壶视频正风靡中国。 用过去分词表示过去发生的被动动作或过去存在的一种被动状态,如“Young volunteers' spirit felt in parting's sweet sorrow”,强调了动作承受者青年志愿者精神。

4.2 修辞手法的使用

由于体育新闻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 体育新闻标题会频繁使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冬奥会期间,《中国日报》也是大量使用了带有修辞手法的新闻标题。

(1)夸张(Hyperbole)是英语和汉语中都常用的修辞格, 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语言更有吸引力,并感染读者。夸张主要是有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一方面,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All eyes on China during Winter Olympics”(冬奥会期间,所有人都在关注中国)中,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此次冬奥会的火爆与受欢迎程度, 使得笔者不得不惊叹“all eyes”的巧妙。

(2)头韵(Alliteration)就是词的首字母发音重复,使用头韵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新闻标题更加轻快,具有节奏感, 并吸引读者。 例如,“Crowds, cameras and cuddles as Olympic excitement lingers”(人群,相机和拥抱,奥运的激情萦绕心头),从意思上讲,“embrace”完全可以替代“cuddle”,但替代之后会失去标题的节奏美。

(3)拟人(Personification)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有生命的事物来描写。 在英语体育新闻中适当地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感染力,展示竞技体育的魅力。 例如,“A confident China renders rumors useless: China Daily editorial”(《中国日报》 社论:自信的中国使谣言无用)中,作者将中国比作一个人,并称之为“自信的中国”,在这里体现了文化自信。

4.3 标题的时态特征

在新闻标题中, 现在时态尤其是一般现在时基本代替了所有的时态。无论描述已经发生的事件、当前发生的事件还是将来发生的事件, 采用一般现在时都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让读者与体育赛事的结果产生共鸣。

对早已发生的事情,按照基本的语法规则,应使用过去时进行报道,但这不符合新闻的本质特点。为了体现冬奥体育新闻的时效性, 拉近文章与读者的距离,增强读者的体验感和真实感,此次的冬奥体育新闻标题广泛运用了一般现在时。 在301 个标题中有141 个运用了一般现在时, 如 “Grateful patients thank doctors at Olympic Village”“ Olympics boosts winter sports tourism during Spring Festival” “ Gu shines to win her first Games gold”“Beijing improves services to curb virus spread during Games”“ Snowboarder expresses joy over kindness, Opening ceremony costumes honor not shame” 等。 在 “Grateful patients thank doctors at Olympic Village”中,很显然在奥运村的患者们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对医生表达了感谢,这件事已经发生,但标题依然使用一般现在时,来提升读者对该事件的新鲜感。

冬奥新闻标题中也存在一般将来时,用“will +infinite”的形式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情或动作,表达信息发出者一定的意愿和意图,在301 个标题中,共有两例使用了该时态,如“Winter Olympics will leave a lasting legacy for hosts”,表明了作者对2022 冬奥会积极影响的肯定和对其的现实期望。

在这301 例冬奥新闻标题中也存在1 例现在完成时, 如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has memorably showcased the spirit of togetherness”主要强调了过去发生,持续到现在并继续持续下去,(当时)的北京冬奥会向人们展示了团结精神。

4.4 标题的语态特征

在筛选出的301 例北京冬奥英语标题中, 共有144 个标题使用了主动语态,如“Volunteer's crucial role helps usher in feelings of pride”“Make way for the new breed”“China, Italy boost cooperation following Olympic handover”等。 这些使用了主动语态的标题更加简练自然、直接有力,更好地突出了动词所表达的内容。 共有11 个标题使用了被动语态, 如“Winter sports athletes urged to strive for nation, people”这一标题使用被动语态来聚焦冬奥会运动员, 使话题更加集中。 “Beijing 2022 a commitment well honored by China”通过使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2022 北京冬奥会,一个承诺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5 结语

综上所述,发现《中国日报》英文版关于冬奥会报道的新闻标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时态方面,多使用一般现在时,既能传达当前的信息,也能传达过去发生和将来发生的事件。

语态方面,多采用主动语态,可以使题目增强可行性、说服力与感染力。

修辞手法方面,多使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标题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句法结构方面,多省略助动词、系动词、冠词,使标题更加简练。

词汇使用方面, 标题的高频词都与主题息息相关,读者通过“读题”就能知道新闻重点及主要内容。

《中国日报》 成功实现了北京冬奥会的海外报道,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体育精神——团结友爱、砥砺奋进、敢于拼搏、永不言弃;同时宣扬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展示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语态中国日报新闻标题
漫画
2018世界杯英文体育新闻标题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中国日报》:中国成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
动词的时态、语态
试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独特性
时态与语态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