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铜鼓的纹饰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

2022-10-09丁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鼓面铜鼓纹饰

丁静

(河池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

铜鼓纹饰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过了2 000多年的历程, 作为审美的纹样装饰在历经漫长历史岁月的铜鼓上大放光彩, 同时从感性而理性逐步转变为感性与理性的交织, 从实用而审美发展为实用与审美紧密结合[1]。现在对广西铜鼓纹饰的探讨主要体现在对铜鼓纹饰应用、铜鼓纹饰视觉语言及铜鼓纹饰原始信仰等不同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广西地区有着种类繁多且保存较为完整的铜鼓资源[2],铜鼓涵盖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是分析与探讨广西传统民族艺术的不二之选。为了对广西铜鼓有进一步的认识,本文重点阐述了广西铜鼓的传承及铜鼓功能的主要分类,归纳与总结了广西铜鼓纹饰的特点与审美特征,为推动广西铜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广西铜鼓的传承

在我国铜鼓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 从铜鼓产生至今已经走过了2 000 多年的历史, 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传, 是一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乐器, 最早产生于我国云南祥云及楚雄等区域[3]。纵观铜鼓的发展历史,在青铜器时代,铜鼓仅是人们平时生活中的一种炊器,在进入战国时期之后,铜鼓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西汉前期,铜鼓一直向东发展到达广西。在铜鼓漫长发展与传承历程中,铜鼓一方面, 汲取与借鉴了中原区域青铜器制造的一些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高度保留了其本身拥有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我国在锅盖县发现的战国墓葬中就存在许多历史悠久的陪葬品, 对这些陪葬品进行分析能够估算得到, 广西区域的铜鼓可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 世纪之前。 在我国古代书籍《后汉书》中也有“得骆越铜鼓”等相关方面的叙述[4]。之后关于广西铜鼓方面的内容记载越来越多。在我国《二十四史》中的《晋书》中就详细记载了许多与铜鼓有关的内容,如在“钱,国之重宝……广州夷人,宝贵铜鼓……其重为禁制,得者科罪。 ”片段中就重点阐述了铜鼓的重要性与社会价值。与此同时,在其他史书资料中也有许多关于广西铜鼓的记载, 像《南史》《隋书》等,这些一直传承到现代。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世界各个国家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各种新型文化与技艺不断产生,传统文化与技艺逐渐走向没落,即便如此,在我国广西的西北部等区域,还存在击打铜鼓的传统风俗。 由此可见,广西地区的铜鼓发展至今保留了较为健全的传承体系,同时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域性审美特点。

2 铜鼓功能的分类

铜鼓是一种拥有特别工艺属性的民族工艺品,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演变。 对广西铜鼓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中, 不可以仅重视对铜鼓审美特征的探究, 也应当特别关注铜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文化内涵。 铜鼓在漫长发展历史过程中, 其本身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实际开展铜鼓功能方面探讨时,应充分整合与分析铜鼓的发展传承历史,了解铜鼓的功能,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其功能重点体现在3 个方面:其一,将铜鼓当成是一种演奏乐器,认为铜鼓是“乐部”中的一类。 例如,在史书《通典》《文献通考》等中都有相关的记载。 其二,将铜鼓当成是一种“军鼓”。例如,在《乐书》中就有详细的记载:“凡军鼓之制有三,一曰铜鼓,二曰战鼓,三曰蹬鼓。 ”其三,铜鼓有祭祀的功能。我国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针对铜鼓的功能进行过研究, 指出铜鼓也可以表现出祭祀的功能。在《老学庵笔记》中就有相关记载“此鼓南蛮至今于战阵、祭享”,认为铜鼓不单单是一种军鼓,同时也是一种用于祭祀的器具[5]。其四,将铜鼓当成是一种“重器”。例如,在资料《铜鼓考》中就有相关叙述“欧阳颁征蛮,以获铜鼓为战功者,所谓迁其重器也。 ”

依照上述对铜鼓功能的分类, 现阶段已有的铜鼓类型主要有8 种,分别是万家坝型、冷水冲型、石寨山型、北流型、西盟型、遵义型、麻江型及灵山型,其中在广西区域范围包含了这些所有类型的铜鼓[6],如战国万家坝型铜鼓(见图1)。 从各种类型铜鼓的数量分布来看, 广西的部分类型铜鼓数量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占据了较大比例,有着绝对优势,甚至是一些类型铜鼓的重要发源地。 因此广西铜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及审美内涵。

图1 战国万家坝型铜鼓

3 广西铜鼓的纹饰特点

对现有广西铜鼓纹饰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后可以得知,其铜鼓纹饰类型主要有云雷纹、圆圈纹及钱纹等纹路形式[7]。 对其进行进一步划分:万家坝型铜鼓上涵盖的纹饰主要有网格纹, 灵山型铜鼓上的纹饰主要有席纹、钱纹及云纹等。如表1 所示为不同类型铜鼓中涵盖的纹饰种类。在众多纹饰样式中,特征最为鲜明的便是云雷纹。它之所以较为特殊,是由于该种纹饰是由云纹与雷纹组合而成的, 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二方或者四方的不间断形式构建的条带、块状等展现出来。 云纹通常表示为以某个点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展的单螺纹, 在其他地方也有学者将其叫作“螺旋纹”,这种类型纹饰表现出显著的细、圆及小等属性,同时拥有较为丰富的构成形式,常见的有单云、复云及波浪云等,往往展现为云纹与云纹之间融入雷纹,也可以是云纹与云纹之间引入十字。雷纹一般来说是两个以上菱形纹饰套叠组合而成的图案纹饰。 和云纹相同,雷纹表现出纤细的特征,同时造型变化多样,其构建形式主要包含有方回形、菱形、椭圆形及十字形等。

表1 不同类型铜鼓中涵盖的主要纹饰种类

广西铜鼓不仅在造型上十分的古朴庄重, 同时在工艺制作上也非常的精致。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实用价值, 可以满足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契合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实现审美与实用的紧密结合,技和艺的相互统一[8]。 从铜鼓纹饰的表现上能够很好地证实这点, 如太阳纹及云雷纹的出现是由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与敬仰, 鱼纹传达了人们渴望多子多孙, 翔鹭纹及羽人纹则充分体现了传统时期的严格等级制度,龙纹代表了高贵、地位与财富。从而可以看出,各种铜鼓纹饰展现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在战国中后期到东汉时代民族文化的审美特性。

4 广西铜鼓的审美特征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广西铜鼓作为十分重要的器物, 其在外部造型及装饰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精致感。在进行铜鼓装饰时,鼓面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在铜鼓鼓面的中心处都设置有太阳纹,并利用晕圈对鼓面外圈进行装饰,和鼓边相邻的圈带上通常铸造许多较小的圆雕,造型多种多样,主要以青蛙为主,也有一些鼓面上铸造了骑士、龟及鸟等造型。 例如,东汉平南变形羽人纹铜鼓(见图2),在该鼓面的中心位置设计有太阳纹, 并在鼓面边缘位置铸造有青蛙造型。 在铜鼓的鼓胸及鼓腰等部位也会雕刻许多精致的纹样图案,然而相对于鼓面、鼓胸及鼓腰等部位,鼓足通常是素底。铜鼓上的各种图纹一般是依托于镂空或者压印的手段制作而成的,基于线地浮雕的手艺, 各种图案不仅十分的精致与美丽,同时线条也非常的流畅。 从本质上来看,图纹主要涵盖两大类, 分别是绘画性纹饰及图案纹饰[9],其中绘画性纹饰主要涵盖有太阳纹、羽人舞蹈纹、鹿纹及水波纹等;图案纹饰通常包含有云蕾纹、钱纹及席纹等。 不同类型的纹饰往往基于重复或者交替等方式出现,从整体构图布局层面来看,通常表现为疏密相间, 蕴含有较强的节奏韵律。 在铜鼓的鼓胸部位,其装饰带的图案通常表现出长卷形式,并且该图案一般是独立成篇,同时循环反复进行。依照铜鼓形状及装饰等方面的不同, 可以将广西铜鼓划分为多个类型,主要有北流型、石寨山型、麻江型、西盟型及冷水冲型等,跨越了不同的朝代,每种类型的铜鼓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纹饰风格。 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归纳后可以得知,冷水冲型铜鼓鼓面不仅较为复杂,同时还设置有相应的圆雕装饰,图案十分的抽象;北流型铜鼓外部造型十分庄重,纹样造型较为烦琐;石寨山型铜鼓造型十分精美,同时以写实为主。

图2 东汉平南变形羽人纹铜鼓

万家坝型铜鼓是产生最早的铜鼓类型, 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之后产生的是石寨山型铜鼓,出现于战国与秦汉时期。

广西发现的第一批铜鼓分别是位于田东县林逢乡的春秋晚期墓中的一面铜鼓及祥周乡联福村的战国早期墓中的两面铜鼓。从总体造型上来看,这三面铜鼓的体积较小,鼓面不大,鼓胸向外凸起,鼓腰部位向内收缩明显,鼓足短小,鼔耳十分细小,表面纹饰较为简单且精细程度不足, 和云南万家坝地区发现的“万家坝型”铜鼓有着较多相似之处,是我国铜鼓最早期的造型。

石寨山型铜鼓是铜鼓经历一定时期发展后形成的一种较为成熟的铜鼓。该铜鼓总体造型十分庞大,鼓面又宽又大,鼓胸向外突出明显,鼓足较之前有所升高,纹饰主要是阴纹,刻画十分精致,具有较强的华丽感。在铜鼓鼓面的中心位置刻有太阳纹,光芒和光晕完美融合,在三角光芒之间设置有斜线装饰。在太阳纹的外侧设置有较多圈宽窄各异的晕圈, 称之为宽晕与窄晕。 铜鼓鼓胸位置的纹饰和鼓面大体相当,然而主晕是人物坐在船上划水的图像。在铜鼓腰部位置不仅有各种晕圈形成的纹带, 同时还涵盖了许多由竖直条状组成的方格, 在方格中绘制有砍牛仪式等图像。

广西铜鼓在大量继承了云南铜鼓的部分器具造型与图示纹样基础之上, 也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较多广西本区域的文化、习俗及审美理念等,开发与加深了某些拥有特定意义的纹饰和物象。 例如对青蛙等特征造型的大范围运用, 促使广西铜鼓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特征。

5 结语

综上所述,铜鼓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其涵盖的文化象征要高于其拥有的实用性, 之后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统治者”权力地位的衰落,铜鼓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才慢慢消退, 时至今日仍然是广西地区具有鲜明象征性的民族乐器。

猜你喜欢

鼓面铜鼓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清三代青花瓷铭文与纹饰的认知特征与图文关系
寂静(外一首)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拨浪鼓,摇啊摇
东兰铜鼓响八方
胡椒会“跳舞”声音有秘密
巧搭实验脚手架,帮助学生把学习化抽象为具体